孫長江
作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作文之所以重要,不僅僅是因其在高考中所占總分的比例較大,還在于其能較好地體現學生的語文綜合應用能力。在高中作文教學中提倡生活化作文,就是要讓作文教學從“講后寫”的模式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從生活中去汲取素材,應用一定的寫作方法而將自己的看法、觀點、情感等表現、表達出來,讓作文不再矯情、枯燥而富有感染力。
一、意識生活化,富有想象和激情
意識限于行為之前,否則,哪怕再華麗的辭藻,所堆砌出來的也不過是沒有生命力的詞語,而不能稱之為作文。結合高中學生的作文來看,他們所寫作文太過于追求藝術化,或是受教師所提供的范例作文影響,生活味不足,也就顯得枯燥而無味,生硬而沒有感情。如《寫出人物鮮明的個性》的寫作中,一些學生選擇了母親作文寫作對象,所寫內容大致是母親如何為自己辛苦付出,寫的過程中很少從生活細節方面去挖掘素材,千篇一律。
意識生活化,就是要讓學生能從生活中去樹立起“寫生活”的意識,擺脫范例作文、模板作文的束縛,真正讓作文從生活中“流”出來,而不是“寫”出來。落實到作文教學實踐中,一是要幫助學生樹立生活意識,讓作文回歸生活。如上所述對母親形象的刻畫,可選母親為自己做飯的細節、某次爭吵的場面來描寫,應用動作、語言等描寫方式去刻畫母親的偉大形象,而不是直接說母親多辛苦、多偉大。二是要讓學生明確意識和寫作的關系,在寫作前提前構思,從生活中挖掘素材來豐富作文的內容。若要寫人,則先想想生活中有哪些人可去刻畫,若要寫景,則先想想生活中有哪些景令人陶醉,然后再動筆。
二、內容生活化,寫真人真事真情
意識傾向于構思,對作文主題有直接影響作用。而作文是否能文從字順地把所要表達的主題表達出來,內容就顯得尤為重要。內容實質就是寫什么的問題,要寫什么和學生的生活又是密切相關的,甚至可以說,有什么樣的生活體驗,就會有什么樣的作文內容。立足生活,從生活中去選擇素材,寫真人真事,述真情,這樣的作文才可謂內容豐富,真實感人。如議論文的寫作中選“堅持”的主題作為論點,那么,生活中不乏堅持的案例,并非一定要用名人故事作為論據,這樣更讓讀者覺得親切。
提倡作文內容生活化,一是作文內容要來源于生活,二是作文內容要反映生活。高中階段的學生認知能力進一步提高,價值觀念逐漸趨向于成熟,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去挖掘素材,透過生活而生成出自己的認知和體驗,在作文中表現出來,這樣才能體現作文對學生發展的促進作用。以議論文寫作為例,學生已經喜歡了通過羅列材料去論證論點,而不會以夾敘夾議的方法來闡述觀念。如2015年江蘇高考的“智慧”材料作文,智慧可為經驗、能力,也可為境界,那么,落實到生活中,科學安排學習時間是一種智慧、一個新的創造和發明,甚至是發現也是一種智慧,通過對生活中的事或人的記敘或描寫,提煉出“智慧”,再闡明“智慧來源于發現,來源于修煉”,由生活直觀向認知層面提升,作文也就上了一個層次。
三、活動生活化,立足生活會觀察
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時間較緊,尤其是進入高三階段后,考前復習多是讓學生完成大量的練習,作文訓練時間較少。結合平素作文課堂教學來看,活動較少,多是教師在課堂中講授寫作方法,然后布置要求讓學生自己去寫作。這種作文教學方式把學生置于被動的地位,導致很多學生不愿意寫作,甚至怕作文。在作文教學中提倡活動生活化,就是要以生活為出發點,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去觀察,在觀察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思考,再以作文的方式把自己的體驗表達出來。
很多學生在寫作時不知道寫什么,怎么寫,總覺得生活沒有可寫之處,原因就在于學生對生活的觀察不夠細致。其實,生活中的人、事、物就是作文最好的素材。寫議論文,可從身邊的人、事去闡述自己的觀點,寫記敘文,生活中也不乏感人的事。在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活動時,要注重在方法上引導。如人物形象的刻畫,當確定了選擇哪一個人物后,接下來就需要對該人的語言、動作、行為等進行觀察,在觀察的基礎上總結,然后再結合事件去描寫。同時,也要注重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活動,以此豐富素材。
四、練習生活化,形式多樣能應用
作文水平的提升絕非朝夕之功,而是需要不斷的練習。“偉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堅持才完成的。”提倡練習生活化,就是要讓從以往的完成任務的方式轉變為用語言文字來寫生活,以多樣化的練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地寫、去練,在堅持寫和練中不斷地獲得提升。
在組織學生進行作文訓練中,一是要引導學生學會“我手寫我見”,這是初級層次的練習,即引導學生先觀察,然后以日記、感悟、心得等方式把自己的所見、所聞表現出來。如某日去野外游玩,見了什么景、遇到了什么事,回來后即可以文字方式記錄下來。這種練習方式對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具有積極意義。二是要引導學生學會“我手寫我感”,這是高一層次的練習,即要讓學生在觀察、經歷的基礎上寫出自己的感悟。如人物形象的刻畫,有了具體的人、具體的事,那么,通過描寫,要表現的性格特點是什么,就需要在描寫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體驗,深層次拓展。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脫離了生活,作文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在高中作文教學中提倡生活化作文,以生活為出發點,引導學生學會去觀察生活,從生活中去獲取素材,應用一定的寫作方法去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表現、表達出來,這樣的作文才會更具感染力,也才能不斷地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當然,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還要注重在修改上進行指導,優化評價機制,這樣方可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寫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