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摘要:地方經濟的發展和進步離不開地方財政上的支持。地方財政對于地方經濟的支持策略主要包括:強化政治意識及財政決策意識;推進產業轉型,增加項目建設投入及企業發展投入;重視社會保險及社會事業,給予創業支持;提高財政辦事效率,合理控制收費標準。
關鍵詞:地方財政 經濟社會發展 服務策略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進步,地方經濟也取得了良好的發展,地方經濟發展急需公共財政方面的支持和幫助。市場經濟的發展與國家公共財政政策息息相關,國家公共財政以及市場的良好互動能夠發揮不可忽略的作用,在促進市場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好地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公共財政一定要明確自己的歷史使命,保證提供的公共產品以及服務均能滿足市場和社會需要,均有利于促進市場經濟發展。在市場經濟背景下,地方政府必須要積極參與到分權式決策過程中,針對本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實施自我決策,盡可能提高地方收入。而地方財政一定要充分發揮其職能,通過各種措施為本地經濟及社會的發展提供優質服務。
一、強化政治意識及財政決策意識
首先,必須要樹立良好的政治觀念,進一步貫徹和落實國家相關調控政策。地方財政部分必須要積極貫徹中央的積極財政政策,同時保證穩健型貨幣政策能夠良好落實,盡可能發揮其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的積極作用,不斷優化收入分配,促進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1]。其次,必須要建立大局觀念,主動提供相關服務,凡事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角度出發,正確理解地方黨委以及政府發布的各種決策,基于本地發展實際狀況處理相關發展問題,重點、優先解決那些與群眾切實利益息息相關的民生問題,通過全面調查,制定完善的解決方案。必須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最后,一定要具備良好的財政政策研究意識,主動參與新問題研究,積極投身到新情況調查工作中。必須要與時俱進,掙脫傳統思維,以實際問題為導向,進一步強化財政政策研究工作,力求更好地把握相關政策,及時針對相關信息資料進行收集和整理并給予科學評估,統籌規劃,提高財政實踐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學性,促進財政改革的順利實施。
二、推進產業轉型,增加項目建設投入及企業發展投入
首先,進一步加強借力發展,積極推進“上爭、外引、內活”工作。“上爭”事實上指的是要通過各種手段向上方爭取各種政策資金以及項目資金;“外引”指的是要盡可能鼓勵招商引資活動;“內活”則要求盡量激活民間存量資金,保證良好的資金活度[2]。地方財政部門和機構必須要充分意識到財政政策以及財政資金在地方經濟發展中的導向作用,盡可能吸引和活化各種民間資本,促使乘數效應得到大幅擴大,保證充足的發展資金。其次,必須要加強對產業轉型的支持。綜合分析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相關做好以及“兩型社會”具體建設要求,必須要以發展地方支柱產業為中心,建立健全相關財政扶持政策,針對于產業結構調整要求相符的項目,特別是那些產業升級項目以及技術改造類型的項目,必須要通過以獎代補的手段進行獎勵,推動產業結構的有效調整,順利實現產業優化和升級[3]。最后,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尤其是要進一步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保證關鍵項目能夠及早完成,并且順利投產增稅。最后,提高對企業發展的支持力度,盡可能為企業發展獻計獻策,制定和出臺一些有利于促進企業發展的政策,推動地方企業的發展壯大。
三、重視社會保險及社會事業,給予創業支持
財政資金投入過程中,必須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重視社會保險。地方財政機構和部門必須要處理好省級社保統籌工作以及相關銜接工作,盡可能推進相關管理制度革新,適當提高養老保險繳費基數,同時盡可能擴大本地區參保面,慢慢解決養老保險收治缺口問題[4]。注意醫療保險相關工作的處理,鼓勵新農保試點工作的順利開展,保證農民醫療保險工作有效落實。此外,針對退休人員的醫療保險制定相應的補助計劃并實施,不斷推進社會福利建設工作。其次,鼓勵創業和就業,必須要制定和出臺一些有利于創業的地方財稅政策,通過創業有效帶動群眾就業,提高就業率。最后,重點支持社會事業。加大對重點文體活動設施建設的投入,鼓勵各種文化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科技、教育以及體育等社會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四、提高財政辦事效率,合理控制收費標準
首先,必須要不斷提高財政辦事效率。不斷推進政務公開,促使相關審批工作以及審批事項不斷走向規范化,同時,盡可能提高項目審批的工作效率,盡可能減少審批使用時間,給予相應的項目建設服務經濟幫助,針對關鍵項目可選擇“駐點式”的服務方式,針對關鍵型企業則應給予個性化的項目建設服務,盡量提升服務工作的高效性以及快捷性,進一步推進項目建設[5]。其次,必須要適當降低收費標準。可針對收費項目進行合理控制,對相關收費標準進行合理調整,或者給予相應的財政補貼等,盡可能加強在工業投資項目建設方面的財政支持力度。針對現階段未正式實施的收費項目以及已經實施但是收費額度相對較小的項目可以實行暫停收費,針對執行單位批準免收的項目實行免收。針對各類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可以根據最低標準進行減收。最后,采用各種創新性財政服務手段進行服務。必須要盡可能提高財政服務的工作效率以及質量,只要是與財政審批相關的項目建設,均應該即刻著手辦,主動辦理或者上門辦理,同時保證辦理過程的公開透明,促使服務關口順利遷移,真正實現主動服務及零距離服務。
參考文獻:
[1]鄧曉蘭,陳寶東,鄢哲明.資源經濟對地方財政收入影響的傳導機制、障礙與對策——基于30個煤炭城市的面板數據實證分析[J].經濟經緯,2014,01:136-141
[2]白曉榮.增值稅擴圍對地方財政的影響及對策[J].經濟論壇,2012,08:150-152
[3]房志偉.財政分權對地方公共支出結構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1,06:149-150+159
[4]李娟娟.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財政與信貸風險及化解對策[J].改革與戰略,2011,09:78-80+131
[5]胡子昂.地方財政收入的狀況、制約因素及增長對策探討[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15,10: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