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愛光 齊永新
摘要:莊子思想對繪畫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中國畫論的影響和對中國傳統繪畫作品內容和形式的影響。這二者是統一的。莊子思想的發展很大左右了一定時期的中國人的審美觀點。莊子思想在中國繪畫體系中展現了鮮明的時代性,本文使用聯系發展的思想來論述莊子思想對中國古代繪畫的影響。
關鍵詞:莊子思想;莊子;中國畫
莊子的思想曾經一度影響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并且對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處事態度產生了巨大影響。本文正是從莊子的思想角度出發來探究其對中國傳統繪畫的影響,分別是從莊子思想對藝術創作,中國傳統繪畫意境和對中國傳統繪畫題材的影響。
一、莊子簡介
莊子生于公元前369年,于公元前286離世,姓莊,名周,是先秦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是宋國蒙人,是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之一。莊子祖上系出楚國貴族,后因吳起變法楚國發生內亂,先人避夷宗之罪遷至宋國蒙地。他生平做過地方漆園吏,因崇尚自由而不應同宗楚威王之聘。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因他是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他和老子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其代表作品為《莊子》。
二、莊子思想對中國畫創作的影響
中國畫創作要求創作者在掌握一定的創作技能的前提下,對生活有一定的體驗,圍繞一個主題,進行藝術構思,使藝術意象存在創作者心中,通過創作者的藝術技巧,把它畫出來。
在《莊子·田子方》中記載:宋元君將畫圖,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趨,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視之,則解衣般礴,裸。君曰:“可矣,是真畫者也。”這形象的描述了藝術創作者創作時的放松,自由的且沒有任何精神束縛的悠然自得的狀態。“解衣般礴”對中國畫創作影響深遠。中國畫創作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產品,它要求創作者要有持續的熱情全者身心的投入到繪畫創作中去。
在《莊子·齊物論》中:“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标惞膽獙⑦@解釋為“物我界限之消解,萬物融化為一”。本質就是忘我,即胡蝶與莊周融為一體,這是一種物我合一的意境。當靈感來的時候,要求創作者切不可耽延,要忘我的投入到繪畫中。盛唐的張璪提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就是對自然界運動和變化務必進行仔細的觀察,把握事物的外在變化和內在規律,使所觀察的事物牢記于心。經過內里的思考、組合,經過主觀意志的融入,轉化為創作??腕w的精神與創作者的精神融為一體,就像蝴蝶與莊周融為一體,這時畫出并非客觀的描摹事物,而是融入創作者的主觀情感。中國畫講究物我合一的意境表達,以自己的手畫自己的心,從而畫出自己心中的物像。
三、莊子思想對中國傳統繪畫意境的影響
在“立象以盡意”的意象性價值追求下,中國傳統繪畫講究詩意般的意境美。在《莊子·雜篇·外物第二十六》中:荃者之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之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之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故此,中國傳統繪畫注重意境的表達,注重表現主體內里精神的抒發。
漢代劉安在其著書《淮南子》中就論述到“尋常之外,畫者謹毛而失貌。”旨在說明如果畫家過分注重細節就會失去整體全貌,并且論述了繪畫中形似和傳神的問題。東晉畫家顧愷之所提出形神關系論,進一步強調表現人物內在精神氣質的重要性,形象是傳神的前提條件,也就“以形寫神”,將“神似”建立在“形似”的基礎上,這是中國傳統繪畫“意象性”的在魏晉時期的最早論述。尤其是要達到“以形寫神,神形兼備”的效果。人物的動態,神情都刻畫的生動自然。中國傳統繪畫在空間關系上既不追求客觀真實再現,也不是純粹追求主觀真實,即畫面所表現的空間,并非大自然真實的三維空間再現,而是畫家的意境空間。
《莊子雜篇·漁父》孔子愀然曰:“請問何謂真?”客曰:“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真在于心靈,雖不能眼見,但卻可以通過其神情表現出來,這就是看重真情本性的原因。這強調人內在情感處于主導和絕對地位。《歷代名畫記》另有關于“意”的論述:“意存筆先,畫盡意在,所以全神氣也。”不同的作品體現的意境與風格也是各異的,要求畫家在創作已先有充分的立意,心中先有,才能畫出來。中國傳統繪畫是意境的表達。
四、莊子思想中國傳統繪畫題材的影響
魏初在道法結合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玄學進一步得到強化。魏晉南北朝是玄學的興起使得道家的思想倍受重視。
在《莊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在《莊子·天道》: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按竺馈笔菢O高境界的美。可見他對大自然有甚高的贊美。而“樸素”是原生態的自然美。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士大夫們向自然貼近,自然山水成為了畫家們的表現題材。南齊畫家謝赫在其《畫品》中提出品評繪畫的六條標準,其中有一條就是應物象形,這對繪畫的造型有了明確的要求,即所畫出來的東西要根據所描繪事物本來的面目,進行繪制,使其相像,這恰恰是其“樸素”美。郭熙《林泉高致集》中有三遠論,即高遠,深遠和平遠。這是中國傳統山水畫構圖處理空間關系的方法。遠的作用是把人的目光和思想引向遠處,進入一個更廣闊的空間。山水畫的形成和發展,是魏晉風度的滲透,崇尚自然,表現自然是魏晉風度的重要體現,時代造就山水畫,直到現在,山水畫創作者也試圖感悟自然,畫中依然散發著大自然神秘威嚴之美。
五、結語
莊子的思想大大推動了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對于中國傳統繪畫的意境,創作者的心態和創作題材都有深遠的影響。在研究中國傳統繪畫的時,我們不僅要對繪畫技法進行探究,更重要的是對繪畫的內在精神和意境進行解析,對中國的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和發展,不斷努力,把傳統文化的精神融入到藝術創作中,在藝術作品中展現中國傳統繪畫的個性和美感。
【參考文獻】
[1]莊周.莊子[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2.
[2]周積寅.中國畫論輯要[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5.
[3]李一.中國古代美術批評史綱[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11.
[4]洪再新.中國美術史[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3.
[5]王宏建.藝術概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