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祥毅
摘要:伴隨人們生活質量的持續提高,聲樂藝術亦受到高度重視,這是因為聲樂藝術可給予人們美好的精神享受。聲樂藝術是音樂學中分支之一,聲樂美學作為其表現形式,屬于美學分支。為促進聲樂學藝術進一步發展,提高聲樂藝術者表演技巧,本研究在美學視域中研究聲樂藝術,著重強調聲樂藝術的美學內容和美學內涵,以期為聲樂藝術作品審美、創作和表演帶來正面影響。
關鍵詞:美學視域;美學內涵;聲樂藝術
聲樂藝術,是一門體系完整的藝術,主要包括音樂創作、教學、和評論以及表演等環節。但人們在探究聲樂藝術時普遍停留在某一個成功聲樂作品演唱技巧上,極少有人于美學視域下深入解析、闡釋聲樂藝術,比如分析旋律、曲式、和聲等音樂特點、歌詞審美特征等,其相關文獻也較少。聲樂美學在音樂學領域中涉及對于聲樂藝術審美與本質的研究,且因其是自西方引進的,主要研究是的西方古典器樂音樂作品,因而其研究領域狹窄。伴隨聲樂美學于中國音樂研究中的多元化發展,傳統音樂理論在解釋聲樂演唱、審美、創作等方面內涵上產生諸多問題。本研究為更好解決聲樂藝術審美中的實際問題,對聲樂美學特征和內容予以細致研究,現報道如下。
一、中國聲樂藝術和聲樂美學
我國的聲樂以及聲樂美學研究均源自西方,雖然我國對這門引進技術進行了不斷的吸收、改革,但在實踐和理論上仍不能徹底排除西方國家的影響。西方聲樂美學著重探究西洋古典樂曲,特別是探討古典西洋器樂作品。而嚴重偏向古典器樂、樂器,致使其研究忽略了聲樂美學的其他審美要素。而我國的聲樂藝術研究一向是用音樂研究名義進行的,而對于聲樂藝術內審美、表演和教育等因素極少單獨列出來研究,古典聲樂藝術研究更是處于邊緣化狀態。在媒體技術、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聲樂藝術也受到較大沖擊,導致音樂逐漸成為多元化藝術。人們也逐漸開始使用美學視角探討聲樂藝術。
二、美學視域內聲樂藝術內涵
聲樂藝術不僅是簡單音符表達的內容,也是創作者的審美觀展示、表演者的情感體現。于美學視域內研究聲樂藝術,要求研究者重視參與者的審美體驗。參與者有聲樂作品創作者、演繹者、觀眾。表演者表演出聲樂作品中美的旋律和語言,而觀眾則于視覺、聽覺雙重享受中感受其內涵之美。據統計,聲樂藝術美學內涵主要如下:
(一)美學視域下的聲樂作品創作過程
聲樂作品創作,可謂創作者展示自己靈感、表達自己美學體驗的過程。聲樂藝術中的優秀作品,若單純依賴簡單音符疊加則無法完成。這是因為聲樂藝術作品需要創作者有足夠厚重的藝術沉淀和音樂修養。創作者需結合自己審美體驗,從整體上把握作品基調,再以語言和音符等元素展露自己的美學體驗。另外,作品中文學語言、音符的滲透、融合也應有美學特點。
(二)美學視域下的聲樂作品
成功的聲樂作品不但需有流麗、美妙的文學語言,同時需配合獨特的聲樂旋律。聲樂作品可謂一個優美的小藝術體,但其文學藝術魅力并不會因作品濃縮而削弱,反而表達出獨特韻味與魅力,類似于詩歌表現形式。聲樂作品旋律是表現藝術魅力的主要手段和形式,聲樂作品往往會憑借其獨特旋律而廣為流傳且經久不衰。
(三)美學視域下的聲樂藝術表演
在聲樂藝術作品表演期間,人們可深深感受其美的內涵。聲樂藝術演繹者在細致了解、體驗過作品后,以自身最真實情感詮釋作品內涵,從而讓觀眾在視聽盛宴中感受作品之美。而演繹者審美體驗在表演中十分重要,不然觀眾感受到的可能是錯誤的作品闡釋。
三、美學視域內聲樂藝術內容
聲樂藝術作品內美學內容有形體以及音樂表演。從前人們過度強調聲樂藝術中的音樂表演部分,忽略了聲樂藝術中的形體美。而聲樂藝術的情感表達,不但需要通過旋律、歌詞來進行,同時還需借助表演者優秀的形體表演。
(一)美學視域中的歌詞意境
歌詞,是聲樂藝術創作者和演繹者最直觀的溝通。創作者將自己的體驗和情感凝練于歌詞中,表演者只有了解、感悟了歌詞內涵和意境中后,才可為觀眾表演。歌詞作為聲樂藝術中情感表達的關鍵,是溝通創作者與演繹者兩者之間的橋梁,同時也演繹者、觀眾的精神交流工具。作者寄托情感于歌詞上,歌詞從此產生了意境;演繹者通過肢體、語言表演而細致地闡釋了作品歌詞內容,觀眾則可自歌詞中感受作者的強烈情感。尤其是漢語博大精深,伴隨聲調變化,便于作者表達情感。另外,歌詞作為詩化后的語言,為患者展現了美麗畫面,從而構成了優美意境。
(二)美學視域中的樂曲旋律
樂曲,作為聲樂藝術的最主要表現形式之一,樂曲創作者采取旋律、節拍、配樂、和聲和復調等音樂元素創作而成。樂曲和歌詞作為一個有機整體表露演繹者情感,是作品的藝術美主要形式。其中,旋律是音樂骨架與歌詞藝術化表達手段。聲樂作品所展現的不僅是歌詞,還有旋律,其是聲樂藝術的主要特點。
(三)在聲樂藝術美學視域中,聲腔美是其重要內容之一
樂器最終依賴演繹者嗓音和聲腔再造藝術。而聲腔美作為聲樂美學的重要因素,體現作品曲意、歌詞與曲調時,需借助優美聲腔和嗓音來表達聲樂藝術作品的內涵美。
(四)聲樂配器對于藝術美的影響
器樂美,是聲樂美學主要組成之一,其美在伴奏、對比、抒情、聲勢等方面。演繹者在具備旋律、歌詞和嗓音前提下,如果沒有良好配器,則無法成功演繹聲樂作品。實際上,聲樂和器樂的音樂地位同等重要,具備相同的本質,僅在表達方式、形式上不一樣。聲樂演繹期間,器樂和聲樂相輔相成,兩者融合才可真正表現聲樂藝術美。
四、結語
聲樂藝術于美學視域中,具備優美的音樂旋律,能夠為觀眾帶來絕佳的聽覺享受;此外還有作品中的形體美,為人們帶來美好的視覺體驗。聲樂藝術表演的美學特點獨特,極適合放在美學視域下予以研究。聲樂藝術創作者、演繹者應加強培養自身對聲樂藝術作品的審美體驗。同時,在美學視域下研究聲樂藝術,需給予藝術教學足夠重視,不可偏重于音樂曲意、詞意表達,還應展示作品表演中的形體美。為使聲樂藝術作品的表達更佳真實、優美,聲樂藝術作品創作者和演繹者均應于美學視域下深入研究、親身體驗聲樂藝術,從而促進我國聲樂藝術飛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鄭新平.“聲中無字、字中有聲”——基于“技術、藝術、心術”三位一體視域下的聲樂藝術美學考究[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5(06)
[2]羅曼麗.美學視域下的民族聲樂藝術[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4(04)
[3]付莉.從接受美學理論視域探討聲樂表演藝術的美學特點[J].戲劇之家,2015(09)
[4]張建軍.美學視域中的聲樂藝術[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3(05)
[5]付莉.從接受美學理論視域探討聲樂表演藝術的美學特點[J].戲劇之家,2015(18)
[6]劉莉.當代美學視域下的西方歌劇聲樂藝術探究[J].四川戲劇,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