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亮
摘要:自然是服裝藝術設計的源泉,自然萬物豐富多彩,在設計中無論是設計的主題構思,還是設計的基本要素,均可從自然中尋找素材。設計和自然不可分離。在未來的發展中,服裝設計始終應促使人類在遵循自然法則、維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發展自身。
關鍵詞:自然;服裝設計;永恒
德國的設計大師科拉尼說過:“設計應量遵從于自然法則。我們必須向自然界學習,使它和人類的聰明才智融為一體?!弊鳛樘熘溩?,雖然人類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但是就藝術來說仍舊是不能超越自然的,人類始終是在和大自然的不斷融合中生存和發展的,不管在怎樣的社會環境中,個人與自然的結合,生存與審美的結合,都將成為人類服飾領域不斷發展的基本動因。
打開世界服裝史的歷史長卷,可以看到自然在服飾中的體現。從天體宇宙到一草一木,自然界的各種美感形式為服裝設計師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在崇尚自然的潮流中,設計師將自然的樸素之美融入到創作中,把造型、色彩、圖案、潮流時尚與自然緊密聯系在一起。
一、對自然的渴望和詮釋是人類歷史的永恒主題
早在原始時代,人們披獸皮,掛樹葉,以此御寒護體。然而佩帶鮮艷的鳥類羽毛、石頭、貝殼,則是原始人時期相信萬物皆有靈,為使惡靈不能近身,得到善靈的保護。同時為了證明自己的孔武有力、智慧靈巧、勇敢無畏,原始人也用猛獸、猛禽的爪牙、羽毛、皮骨作裝飾物,這在許多中外美學家、考古人類學家的研究成果中都可以得到證明。隨著印染技術的提高,大自然的圖案多被直接模擬或抽象提煉出來應用在服裝面料上。比如在歐洲巴洛克、洛可可時代流行的服裝中,為了表達了一種對自然的熱愛,大量的題材是以花卉和風景為主,通過自然的色彩表現織物上。20世紀90年代以后,由于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呼聲日益高漲,自然的觀念大受設計師推崇,他們把自然的圖案和色彩作為現代高雅品位的象征,按照自然來創造流行的時尚借鑒動物的色彩圖案來設計服裝。如設計師將虎紋、斑馬紋、蛇紋等等功物的紋理色彩吸收設計中,借從警示大家關注動物的生存環境,并愛護它們。又如,近兒十年來,每年的流行色必有自然的色調,一般都以山石、森林、海洋、天空、雪原、樹葉、大地等作為圖案主題的來源,以細致、抽象、超現實的多種手法喚醒人們對自然的眷戀和關愛,雖然在表現形式上各國有所差異,但靈感同樣源于自然,在遵循自然比例的設計中,在無限變化但又不雜亂的關系中,找到大自然生動鮮活的本質。
歸根結底,自然這個主題之所以自古以來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被表現于各種形態的服飾文明中,皆因人類本身即來自大自然,是大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服飾文化中表現自身賴以生存的環境,是理所當然的,可以說這是人類本性的體現,大自然就象一塊永不失效的磁石,一個人類共同追求的永恒主題。
二、自然因素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大自然深奧神秘,蘊涵著豐富的知識,自然美則是指自然界呈現出來的形態和神韻,以及人們對這種自然屬性的審美評價。作為一名服裝設計師,應做好兩件事:一是觀察自然,二是將心靈感受轉變為視覺形式。無論直接依據自然,還是通過記憶和幻想進行創作,自然永遠是靈感的源泉。
(一)用自然精神塑造著裝風格
在中國傳統的美育學說體系中,自然美以其天放廣闊、自由隨意的形式與神韻,對人類的主體性進行感召,使人格在禮法社會中穿越世俗的束縛,在回歸天野中獲得解放,高揚個性。那巍峨的高山,浩蕩的江海,秀美的原野,翻卷的風云,乃至于一草一木,一鳥一蟲,都是自然造化的賦予,因而古人很自然地將人的品德才性與它相比方。《詩經》中的比興就是這種觀念的運用,“嵩高維岳,駿極于天”,這是用高山來比喻人格力量的偉大;“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汝),莫我肯顧”,這又是用老鼠來直指那些貪得無厭的家伙。孔子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這是說仁者所以樂山,是因為高山象征著仁者的博大胸懷。
這種源于自然的精神常常會使觀賞者有感而通,產生思想感情的共鳴,這是以心靈指導視覺,我們觀察自然就不應局限在眼睛,還可以聆聽和觸摸,因為一切感官,甚至包括味覺和嗅覺,都會喚起真切的感受,而最終通過視覺形式來傳達。誰能最誠實最敏銳地感受自然,誰就越能把握自然的特征,將這種大自然的神韻巧妙地運用在服飾設計作品中,使服裝藝術進入一個更深層次的境界,這種作品將比直接搬來自然的作品,更富有深度和內涵,觀賞者會因其不同的聯想,從作品中體會到自然精神賦予人們的不同的美感享受。
(二)用人類自身的需求指導設計
人與自然本身就是相互依存的統一體,人出生后便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成長,死后又化為一抔黃土,成了大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人與自然的信賴、依戀之情無處不在,共同形成了一種特有的不解之緣。服裝,正是自然環境的“產物”之一,是人類在某種特定的環境和時空條件下為著生存與發展所作的力所能及的選擇或行為的模式。服裝的創造源于人的精神與物質的需要,所以,服裝設計必須在性質、功能、結構、造型等方面以滿足人們生理、心理、認知和審美的需要為前提。
1.生理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服裝的表現形式就開始為環保主義,各國不但十分注重自然資源的利用與開發而且以人類自身的健康為一切的設計前提。在美國、英國以及日本等國,都相繼開發出不少的新型纖維,并且利用生態遺傳技術,培育出彩色生態棉花、生態羊毛以及各種無公害污染、有利于人類健康并可再生資源利用的纖維材料等。這種設計產生的背景主要表現在人們對綠色消費的要求以及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為滿足這些要求,服裝設計人員面臨的一個挑戰就是如何將服裝設計與環境保護融為一體,使產品從功能、材料上滿足環保要求,并與服裝的視覺效果及保護功能等方面結合起來,這正是服裝設計必須解決的課題也是需要不斷完善的課題。
2.心理
自然這個主題之所以自古以來各種不同的方式被表現于各種形態的服飾文明中,一方面因人類本身來自大自然,是大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服飾文化中表現自身賴以生存的環境,是理所當然的??梢哉f是人類本性的體現,這是一個永久性的主題。一方面美在自然才得以長久。不管是漫長的封建文化,還是今人陶醉的現代文明,不但沒有從根本上割斷人們對大自然的感情;反而從正反兩方面增強著人們對大自然的依戀。服飾上返璞歸真的美學追求之所以具有極大的感召力,正是人們對大自然依戀之情的委婉流露。今天,人們在盡情享受著現代文明帶來的各種財富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緊張、單調、程式化的生活節奏和無所不在的工業污染之中,這兩個對立因素的相互消長,會使今天的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珍惜那些表現著自由、純潔,具有個性解放意味的東西。因此“自然主義”——返樸歸真、回歸自然一直是當今服裝設計的主題潮流。提倡自然的無人工雕琢的時尚氛圍,運用海洋、田園、森林、泥土、冰川、民間、原始的自然顏色,創造出古典與流行以及更具個性化的服飾風格,這成為各國服裝設計師有目共識并為之奮斗的目標。
由此可見,理想的服裝應是利用自然條件,創造出一種新的形式,以使人自身獲得舒適生活為目的。它不會與自然對立,而是源于自然,融于自然的綠色服裝,以實現自然與人的互融。因此,服裝設計新的結構秩序將體現為自然—人—技術的“三維設計”架構??梢灶A見,服裝最終將實現人與自然、人與大地、人與環境的詩意般的融合,是一種代表21世紀美好、健康、和諧、安定的世界性的文化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