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

摘要:隨著化石能源儲量的快速消耗和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能源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經濟增長離不開能源。我國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發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與能源發展密切相關。要給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充分、穩定的能源,貿易對國內生產的補充與調節必不可少。本文將分析我國能源貿易的現狀,并對未來進行展望。
關鍵詞:能源貿易;化石能源;能源依賴度
一、我國能源貿易的現狀和趨勢
(一)原油的貿易現狀與趨勢
我國從1993年開始成為原油凈進口國。我國以原油形式進口的能源對能源總消費量的占比更是從1993年的0.3%持續快速上升到2004年的9.5l%。但是,這樣的快速上漲趨勢在之后沒有得到延續,在2005年到2009年期間,這個占比在9%左右徘徊。同期,石油對我國能源消費的貢獻率從1993年的18.2%趨勢性上升到2002年的22.3%以后就出現了趨勢性的下降,在2009年達到了17.9qo,甚至低于1993年的水平。2010年石油對能源消費的貢獻率重新回彈到19%。但究其原因應該是由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對石油價格造成的短期壓抑引起的。考慮到石油儲量快速枯竭的趨勢不變和石油的廣泛工業用途,我們可以預見石油價格在歐債危機過后的再次上漲。因此石油對我國能源消費的貢獻度應該會延續之前的趨勢,繼續下滑。今年,由于歐債危機的影響,全球經濟重新陷入困難局面,今年到目前為止的數據顯示了我國石油進口量和石油產量的大幅下滑。
(二)煤炭的貿易現狀與趨勢
我國從1991年開始出現煤炭的凈進口。但是和原油不同,我國有著比原油更加豐富的煤炭儲備。因此在1991年到2009年期間,我國以煤炭形式進口的能源量占總能源消費量的占比從來沒有超過1993年的5.15%。此外,在1991年到2009年期間,出現過兩個時期的凈進口轉凈出口,分別是在1996-1997和2001-2005期間。所以,我國煤炭的供應并不依靠進口,煤炭貿易只對我國的煤炭需求起到少量的調節作用。同期,煤炭的對我國能源消費的貢獻率一直維持在70%左右。但是,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我國對煤炭的使用已經開始有所壓抑。2010年,煤炭在對能源總消費的貢獻率突然下降了超過兩個百分點,達到68%。
(三)天然氣貿易現狀與趨勢
在1995年之前,天然氣的貿易量較小,凈貿易方向也沒有什么趨勢性的變化。從1995年到2006年,我國天然氣出現持續的凈出口,以天然氣形式凈出口的能源占我國能源消費的占比從1995年的3.83%持續上升到1999年的17.320-/0。之后出現曲折性下降,并在2007年開始再次轉成凈進口。同期,天然氣對我國能源總消費中的貢獻率先是持續下降,之后在1999年出現轉折點,并由1999年的2%持續上升到2009年的3.9%。造成如此貿易趨勢和國內消費趨勢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國天然氣的儲量非常豐富,但是天然氣的勘探開發技術要求比石油和煤炭的高,加上我國煤炭資源的富足,導致了我國天然氣開發和使用進程的嚴重滯后。1999年,我國宣布要形成三種化石能源并重的化石能源消費格局,從此天然氣的發展明顯速度增快。2010年天然氣對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的貢獻率進一步增長到了4.4%。目前,天然氣的國際貿易有兩種形式:管道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目前液化天然氣的運輸成本較低,但是天然氣管道的鋪排正在快速進行,預計未來管道運輸成本會低于液化天然氣的運輸成本。
(四)其它能源品種的貿易情況
非化石能源主要包括水能、核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能等。非化石能源與化石能源不同,它們要轉化成人類生產生活可用的能源形式需要復雜的轉變程序。通常我們先將非化石能源轉換成電能,再將能量通過電網輸送到各消費終端。如此的特點使得非化石能源的運輸幾乎完全依賴電網的鋪設。也就是說非化石能源的對外貿易以電的形式進行。通過往年的數據可以看出我國全社會的用電量幾乎等同于我國的全社會電力產量。所以,至少目前來說,非化石能源的對外貿易是可以忽略的。
但是,雖然非化石能源不以最終產品的形式進行國際貿易,非化石能源在全世界范圍內近十年來的高速發展卻帶動了我國一些相關產品的大量貿易。在這里,我們主要將焦點放在光伏行業和風能行業上。在光伏行業里,我國主要是從國外進口多晶硅到國內進行加工,然后將光伏組件出口到國外。近幾年來我國光伏行業的超高速投資使得目前我國的多晶硅已經可以自己自足,而組片的出口則因為歐債危機變得暫時滯待。在風電行業,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風機出口國之一。
二、我國能源貿易的展望
根據我國能源的現狀、已經展現的趨勢和我國政府對能源未來的規劃,預計未來我國能源貿易會出現如下特點:
(一)今年原油的進口出現了大幅下滑,主要是由于石油價格在2008年經濟危機后持續反彈和中國經濟增速下滑引起的。但是,隨著2012年以后全球經濟的恢復,我國原油的進口也會出現反彈。但是就長期來看,原油價格的上升大趨勢的不變、其它資源產能的上升會進一步推動原油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比例的下滑,加上我國國內原油產量的穩步上升,我國對進口原油的依賴程度至少不會進一步趨勢性地上升。
(二)我國煤炭資源的豐富程度、出于能源安全方面的考慮和一些煤轉氣技術的發展使得煤炭對我國能源消費的貢獻度不會出現太大幅度的下滑。所以,雖然煤炭不符合清潔能源的要求,其貿易量會維持在較低的水平,而不會出現大量的煤炭出口。
(三)2008年經濟危機使得三種化石能源的價格在09年都出現了大幅的下降。隨著2010年經濟的恢復,石油和煤炭的價格都出現了明顯的回彈,只有天然氣的價格幾乎沒有什么上升。所以,目前天然氣的價格出于非常低的水平,加上未來幾年全球天然氣產能過剩,天然氣的價格相對其它兩種化石能源有較大的競爭優勢。自2007年我國天然氣貿易轉為凈進口以來,以天然氣形式進口的能源對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的占比逐步攀升。目前我國大量鋪設天然氣管道,以推進天然氣的使用。綜合上述因素,預計天然氣是三種化石能源產品中唯一一個未來會展現趨勢性凈進口增長趨勢的能源產品。但是,隨著我國常規天然氣資源的勘探開發和非常規天然氣技術的逐漸完善,我國天然氣進口最終會下降。
(四)新型能源的快速發展有助于我國能源對外依存度的下降。就如前面所說,新型能源主要以電的形式供給到終端用戶。目前各國的電網相對獨立,所以新型能源不具備支持國際貿易行為的特點。
(五)我國光伏組件和風電設備的制造技術已經相對完善,在世界上具有很好的成本優勢,未來國際新能源的高速發展將給這兩個制造行業帶來很大的出日市場。預計這兩個行業未來,特別是歐債危機過去后,會在出口量上有很大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