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策力
2000年在成都錦江賓館聽吳清源講圍棋,其時先生已至耄耋,翻來覆去只說:“二十世紀的圍棋是局部的、限制的,二十一世紀的圍棋是全面的、共榮的?!?/p>
估計能夠聽懂這句話的人寥寥,我也沒有聽懂。大概相當于當年科學家提到原子是最小的微粒時說“原子也是可分的”,和圍棋戰法無甚關系,基本屬于哲學范疇。清源先生之后又活了十幾年,在生命的最后時段,他一定想象不到圍棋最大的敵人是什么。
這個敵人就是人工智能,一個十番棋絕對不會吐血的對手。
比李昌鎬更加石佛,比聶衛平更不會打盹。在杜蕾斯廣告調侃“再高級的人工智能機器也無法擁有人類的歡愉”之時,圍棋界的危機感是很強的。
這里就不詳述AlphaGo和李世石的戰況了。1992年跳棋程序Chinook挑戰跳棋高手馬里恩·廷斯利時,電腦還不是人類的敵手。1997年“深藍Ⅱ”與卡斯帕羅夫的國際象棋對抗賽,前5局人機打平,卡斯帕羅夫在第六盤決勝局中僅走了19步就認輸。2007年, Chinook已經進化成人類無法匹敵的高手。
圍棋曾是人類捍衛思維尊嚴的堡壘,就憑一點:據估算,在19×19的棋盤上,可能下法數量超越了可觀測宇宙范圍內的原子總數,這就意味著計算機單純使用“窮舉法”是沒法獲勝的。
這個定論一度是多么可靠,讓親歷了算盤vs計算器大戰的人多么放心。
然而,李世石的經歷證實,和人工智能下圍棋,最終的結果好像人工和word文件數字數,必敗無疑。常古俞三人在談到AlphaGo時,一口一個“阿老師”,其實也不是調侃,真的是老師。2009年LG杯決賽古力對李世石,被韓國人渲染為“四千年之戰”,意即堯作圍棋以教丹朱,如此算來有4000年歷史矣。但圍棋界逢此大爆炸變局,不久就不再相撲為戲,轉而向人工智能扔出白毛巾。
這個時代不但是吳清源無法預計的,而且所有行業都在屏息以待。谷歌無人駕駛汽車主管克里斯在為美國國會準備的發言詞中表示,該技術將為美國交通帶來革新,令政府減少在道路、停車場和公共交通設施上的開支,建議國會授予交通部門權力推進這項技術。此外,波士頓機器人測試的視頻令人忍俊不禁,幾乎已經逼近了電影《我,機器人》中的場景。提醒諸位一句,過去5年是科幻片,現在則是實景呈現。
圍棋是什么?在人工智能的眼里,無非是一個桌面游戲。19×19的棋盤,黑白輪流走棋。一塊棋沒有氣了,就得從棋盤上拿掉。最后無處可下了,誰占的地方大就是誰贏。規則如此簡單。交通是什么?在人工智能的眼里,就是快速有效率并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運行。快遞是什么,波士頓測試大概就是“機器人與你什么仇什么怨”……
劉慈欣在《AI種族的史前時代》中的話作結:“科學的目標,就是使不透明和不可預測的大自然變成透明的和可預測的,但現在人類在人工智能領域卻進行著奇特的努力,試圖創造出一個本質上不透明和不可預測的東西,這聽起來不太妙。真正的AI誕生之日,就是我們的恐懼變成現實之時,但我們仍樂此不疲,這就是人類的天性,無論男人還是女人,一個行為完全可預測的情人都談不上什么魅力。創造出一件高于自己且不可預測的東西是有巨大誘惑力的,盡管與它下棋時可能被電死?!?/p>
其實,更高更快更強的背后,是人類自居萬物之靈,在智力優于其他物種之上對肌肉能量的追求欲望。在這個意義上,AlphaGo至少沒有超過劉慈欣的界定,還屬于這一范疇:并非科技超越了人類,而是人類在突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