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小強
【摘 要】隨著中學英語教學的不斷深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中學英語課堂教學已成為英語教學研究中的熱門話題。信息技術作為英語教學的認知工具和知識載體,信息技術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能給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豐富教學形式,優化教學過程,從而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應使它們有效結合,融為一體,從而提高現代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益。
【關鍵詞】信息技術;英語教學;整合
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的全球化,使英語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語作為最重要的信息載體之一,已成為人類生活各個領域中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特征的信息技術的發展,給當今中學英語教學改革帶來了契機。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在談中學開設英語課程的決定和工作部署中明確指出:這次中學英語的開設,一個非常大的特色就是在教學模式的改革上有新的突破,特別是要把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到中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來。實踐也證明,下面我從一些實際案例出發談談英語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有效性。
1 利用信息技術創設生動活潑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教育。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曾對未來教育做了如此論述:“未來教育=人腦+電腦+網絡”。新課程標準提出“英語要貼進生活”、“英語問題生活化”,事實上,學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們有一定生活基礎的英語知識,并且對此更感興趣。為了激活英語教學,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并感知吸收和消化語言知識,作為教師我們都應盡可能地使用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而信息技術的出現,無疑給中學英語課堂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因此,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應用于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為更好地創設語言環境,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起了重要作用。它能使學生由被動地接受信息轉變成為語言交際的直接參與者,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教學效果十分明顯,從而真正優化了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例如,“weather” 是英語中必不可少的課題之一,也是學生較感興趣的內容。whats the weather like? 在這節課中,教師用課件呈現一張天安門的圖片,并與學生問答,同樣的方式,教師用課件呈現哈爾濱刮風、杭州西湖晴空萬里、悉尼下雪的圖片教授windy, sunny,snowy新詞。教師領讀rainy 這個新詞并讓學生用這個詞來造句。然后教師呈現一張中國地圖,并在城市旁邊標出天氣,讓學生兩兩一組針對地圖操練對話并匯報。在這節課中,教師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了解這是什么地方,然后再觀察說明這個地方的天氣并說出新句型。這種運用圖片呈現新知的方式,給學生設置了一個學習的情境與氛圍,比單獨的憑空想象更形象化、具體化。這節課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了逼真的情景,將新知單詞的音、形、義,詞組的表達方式、句子的結構和功能清楚的呈現給學生,使學生覺得學習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
2 利用信息技術創設真實情景,培養學生實踐和交際能力
我國學生學習英語缺乏一定的語言環境,缺乏語言實踐的機會。而在實際教學中,又往往只注重句型的學習,忽視它的具體應用。因而,不少學生能從原型例子和教材練習中獲得固定的、孤立的知識點,但將這些知識遷移到實際生活情境的能力比較差。當他們遇到與之不同場合下的現實問題時就束手無策。我們通過多媒體,能在課堂上模擬現實生活的情景,這不僅縮短了教學和現實的距離,給學生提供使用英語交際的機會,而且滿足了他們好奇、好動的心理,學生觸景生情,激發起表達的欲望。這種情境性學習無疑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習遷移,使學生在英語交際活動中提高了交際能力。如,“Numbers”為了讓學生迅速走進“數字”這一教學內容,教師巧妙地設計了三個需要利用數字來打電話的情境。此過程設計的巧妙之處在于教師較好地把學生的“生活世界”與課堂的“科學世界”恰當地結合了起來。“救護傷員”、“火災”、“打架”都是學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場景,而三種情境所需要拔打的電話號碼則是本課的教學內容。這三個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既因為能準確地回答教師的提問而有成就感,而且也能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字的興趣和熱情。教師的點拔,讓學生理解了會用英語表達數字的重要性和數字的實用性。這些枯燥的數字被都這樣精心地聯系到實際生活當中,使學生在完成語言技能培養的同時,還進行了情感教育及生活常識的教育。
3 利用信息技術,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J. S. Bruner)認為,“學生是一個積極的探究者,教師的作用是要創設一種能夠使學生獨立探究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現成的知識,學生不是被動的、消極的知識接受者,而是主動、積極的探究者。”多媒體技術的超文本特性與網絡特性的結合,正好為學生創造性思維、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營造了最理想的環境。網絡教學能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注重學生探究的經歷。學生只有經歷一個探究的過程,才能嘗到科學探究的甜頭,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從而產生參與探究活動的積極性。例如,“Festival”本節課教師要帶領學生在電腦上實際操作如何用所學的英語制作電子賀卡,然后教師及時提出今天的任務:用畫圖工具自己設計一張漂亮的有一定象征意義的賀卡。讓學生簡單了解賀卡的相關知識,如賀卡種類、題材、結構等。同時將設計賀卡中可能用到的單詞和祝福語提示給學生。學生在利用計算機繪制賀卡的過程中,如遇到困難,可以通過查看相關自學材料解決或者小組研討商議,也可以邀請教師協助。這節課,教師主要是通過構建一個自主探究的課堂文化情境,提出設計賀卡問題,讓學生選用微機課所學知識來設計賀卡。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嘗試用所學的英語單詞和句型結合實際微機來設計賀卡。在此過程中,教師所設計的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機會,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創造能力。另外,此案例的教學不拘泥于教科書知識性的學習,而是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抓住學生的興趣愛好展開教學活動。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構建一種適合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真正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提高科學研究能力、培養科學精神和態度的課堂教學文化的重要性。
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整合的目的是為優化課堂教學,信息技術使用于英語課堂中,不但要追求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應賞心悅目,使學生獲得美的享受,做到內容與美的協調統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教與學的有機結合。因此信息技術在英語課堂中不能單純為烘托氣氛而展示,更不能把是否使用課件作為評價課堂有效性的唯一標準。
[責任編輯: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