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磊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09級工程碩士 上海 200092
?
風景區旅游設施規模的研究—以秦皇島五佛山國家森林公園15平方公里核心區為例
文/崔磊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09級工程碩士 上海 200092
【摘要】旅游景區中,旅游設施規模的設置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整個景區未來的發展,涉及到游客的旅游體驗,景區的環境保護,以及城市的社會效益。本文通過經驗統計法和普適性的公式,進而得出風景區內旅游設施的合理規模。
【關鍵詞】森林公園;旅游設施;規模
國內風景區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存人民群眾持續增長且不斷變化的旅游休閑需求與相對滯后的旅游生產力之間的基本矛盾。一方面,國內游客旅游意愿不斷上漲,旅游需求不斷變化,旅游人數不斷增多,景區內部經常出現人滿為患的情況;另一方面,景區的游客接待能力明顯不足,接待條件簡陋,餐飲、住宿等旅游設施的規模跟不上游客量的增加。
《國家旅游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到,按照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要求,建設、完善和提升旅游基礎設施,建立起與現代服務業需求相適應、與旅游強國地位相稱、與國際接軌、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旅游基礎設施體系,提高旅游業整體競爭力。風景區內旅游設施規劃是風景區內協調旅游資源保護和旅游設施建設的頭等大事。鑒于旅游設施規模設置的重要性,筆者就秦皇島五佛山國家森林公園中15平方公里的核心景區的旅游設施進行實地調查研究,通過經驗統計法和普適性的公式,進而得出風景區內旅游設施的合理規模。
1.1區域概況
秦皇島市位于環渤海灣經濟圈,隸屬河北省,東與遼寧省接壤。北依燕山,南鄰渤海,自古就是扼守東北和華北地區的要沖。五佛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秦皇島市山海關區北部,距離海岸線僅10公里,石河經基地入海。整個五佛山國家森林公園為48.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區約為15平方公里。核心景區包含有角山、長壽山以及五佛山三個景區。

圖1 區位圖
1.2技術思路
旅游設施規模的設定的總體原則是以人為本、因地制宜、與環境相協調三個方面,根據游客不同的消費水平和實際需求,服務設施規劃需高、中、低檔相結合,季節性與永久性相結合,以滿足不同文化層次、職業類型、年齡結構和消費水平的需要。
風景區規劃中,環境容量與游客規模對旅游設施的規模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在計算旅游設施規模之前,必須先要確定環境容量以及游客規模。在得到此數據的基礎上,對住宿、餐飲、商業、公廁、醫療、停車場等旅游設施的規模展開一系列計算。
2.1環境容量:
是指以保證資源質量不下降和生態環境不退化為前提,在一定條件下,一定空間和時間范圍內所能容納游人的極限數量。
確定合理環境容量應遵循滿足游客的舒適、安全、衛生、方便等旅游需要的原則。
2.1.1環境容量計算指標
全年適宜旅游日:210天;
公園全天開放時間8小時;
游客日最佳游覽時間7小時;
2.1.2環境容量計算
環境容量計算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問題,因為不同景區、景點對于游客的吸引程度不同,游人滯留的時間也不一樣。
環境容量的計算方法有三種:面積法、卡口法、游線法3種計算方法,鑒于旅游區是山、水、林、相結合的多元化度假、休閑區域,結合景區景點設置及游覽方式安排,確定旅游區環境容量以采用線路法和面積法測算為主。
2.1.2.1面積法
C=A/a×D;D=T/t。式中:C—日環境容量(人次),A—可游覽面積(m2),a—每位游客應占有的合理面積(m2),D—周轉率,T—景點開放時間,t—游完景點所需時間。
2.1.2.2游路法
C=L/[I(1+t2/t1)]×D ;D=T/t。式中:C—日環境容量(人次),L—表示游道全長,l—每位游客占用合理游道長度, D—周轉率,T—游道全天開放時間,t—游完全游道所需時間;t1—游完全游道所需時間,t2—沿游道返回所需時間;t2/t1—不完全游道系數(當為完全游道時,該值為0,t2視為0)。
2.2游客容量計算
測算公式為:G=t/T× C。式中:G-日游客容量,單位為人;t-游完某景區或游道所需的時間,這里取4小時;T-游客每天瀏覽最舒適合理的時間,取7小時;C-某景區或游道的日環境容量,單位為人次。
2.3環境容量與游客容量規模計算結果
根據以上公式,以及景區內部游線、景點相關數據,得出:本公園日總環境容量27664人,環境年容量為5809440人。日游客容量15808人,年游客容量3319680人。詳見表2-1。

表2-1 五佛山國家森林公園15平方公里核心區環境容量
2.4游客規模預測
秦皇島市旅游資源豐富,據統計,2009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638萬人次;2010年,1884萬人次;2011年,2101萬人次;2012年,2340萬人次。年遞增率保持在10%以上。該森林公園核心景區2009年接待游客20.74萬人次,2010年為26.25萬人次,2011年為26.36萬人次,2012年為29.52,年平均增長也超過10%。
近幾年,秦皇島沿海一帶的游客容量日漸趨向飽和,市政府也認識到這一點,秦皇島的旅游市場急需要向內陸進行擴充發展。在此形勢下,區政府成立了五佛山國家森林公園項目指揮部,加強五佛山國家森林公園進行景點建設以及配套設施的升級。隨著配套設施與景點的升級,以及森林公園的環境質量、自然景觀條件、客源市場、旅游接待能力,確定為近中期年旅游人數增長率平均為15%,遠期年旅游人數增長率平均為10%。近期到2018年,年旅游人數達到60萬;中期到2023年,年旅游人數達到120萬,遠期到2033年達到310萬,已經趨于飽和。如果繼續增加游客,就必須加大景區景點的建設。參看表2-2

表2-2 五佛山國家森林公園15平方公里核心區游客容量預測
必須指出,以上公園環境容量計算和公園游客規模預測的數據不是絕對的,游客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受經濟、政策、旅游需求、廣告宣傳的變化而變化。今后的公園旅游需要根據各方情況的變化來調整發展目標。
旅游服務設施建設應與游客規模和游客需求相適應,高、中、低檔相結合,季節性與永久性相結合。
旅游設施主要包括餐飲、住宿、娛樂、購物、醫療、導游標志、公共衛生、停車場等。本次測算設施包括餐飲、住宿、娛樂、購物、醫療行政、公共廁所以及停車場,每種設施最終的測算數值分為近期和遠期兩部分。
3.1餐飲
森林公園餐飲服務點和布局,應按照游覽里程和實際條件加以統籌安排,凡是游人集散地和較集中的休憩點,均宜設置餐飲服務設施。
測算公式S=N*P*Sa/I。式中:S-規劃建筑面積,Sa-人均占地指標,I-周轉率,P-使用人數比例,N-游人數;
按照游客日容量近期N=2828人/日,遠期N=14750人/日,人均面積Sa=2 m2/人,使用人數比例P=50%,周轉率I=4次/日;廚房等其他配套面積:用餐面積=1:1,則總建筑面積近期為1414 m2,遠期為3688 m2。
3.2住宿
森林公園的住宿服務,應根據游客規模和需求,確定接待房間、床位數量及檔次比例。并按照森林旅游業的發展,考慮擴建的可能性。
根據周公寧總結的20多個景區的數據來看,旅游景區的住宿床位數量與年游客量的比值應該為1:100。根據測算過的近遠期游客量可以得出,近期床位數為6000床,遠期為30974床。根據旅游床位建設標準,應符合下列要求:高檔30~50平方米/床;中檔25~29平方米/床低檔18~24平方米/床。高檔:中檔:低檔=2:4:4。由此得出,近期建設中,高檔酒店面積為48000 m2,中檔為60000 m2,低檔為48000 m2,總建筑面積為156000 m2。遠期建設中,高檔酒店面積為247792 m2,中檔為309740 m2,低檔為247792 m2,總建筑面積為805324 m2。
3.3文娛設施
娛樂設施和項目應體現森林公園的特點,集知識性、趣味性和文明性于一體,力求新、奇、特,以滿足國內外游人對游樂、游憩的需要,并能得到文化藝術的熏陶。
文娛設施的總建筑面積,建議按照1~2 m2/千人進行計算,可以算出,近期建設面積為594~1188 m2,遠期建設為3097~6195 m2。
3.4購物
旅游購物品主要包括日用品、土特產品、工藝品、紀念品和饋贈品等。
購物設施的總建筑面積,建議按照2 m2/千人進行計算,可以算出,近期建設面積為1188 m2,遠期建設為6195 m2。
3.5管理與醫療等設施
醫療保健與管理設施應根據實際需要確定。
醫療保健與管理設施的總建筑面積,建議按照2 m2/千人進行計算,可以算出,近期建設面積為1188 m2,遠期建設為6195 m2。
3.6公共廁所
森林公園的廁所,應既隱蔽又方便使用。宜設方便殘疾人使用的廁所。廁所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各廁所內的蹲位數應與公園內的游人分布密度相適應。按日游客容量的2%設置廁所蹲位(包括小便斗位數),男女蹲位比例為1~1.5:1;則蹲位數近期為 57個,遠期為295個。
廁所的服務半徑不宜超過500m。整個核心景區的游覽長度約為13公里,按照規范要求,整個景區需要設置10-15個公廁。根據測算出的蹲位,近期可以先在主要景點處安裝5-6個公廁。
3.7停車場
景區的停車場面積對于景區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依據森林公園規范,按照旅游人數預測:自駕車比重為32.48%,中巴大巴等其它工具比重為67.52%;而且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自駕車比重會逐年升高,可以預見,在未來遠期規劃中,自駕車比重會超過50%。
根據以上規范設定,其中自駕車比例35%,每車人數按3.5人計算,每輛車占地面積35 m2;旅游巴士比例50%,每車按照30人計算,每車占地面積50 m2;其余15%游客通過公共交通方式到達;近期建設,私家車車輛數283輛,所需停車場面積9898m2;旅游巴士車輛數47輛,所需停車場面積2350m2;總共停車場面積12248m2。按照同樣計算方法,遠期停車場用地則為63925 m2。
3.8總結
根據以上旅游設施的計算,可以得出:

旅游設施 近期(至2018年末)遠期(至2033年末)餐飲 1414 m2 3688 m2住宿 156000 m2 805324 m2文娛 594~1188 m23097~6195 m2購物 1188 m2 6195 m2管理與醫療 1188 m2 6195 m2公共廁所 57個蹲位 295個蹲位停車場 12248m2 63925 m2
以上計算基于國家在經濟、政策、游客量等穩定增長基礎之上得出來的,不排除由于政策、國內外經濟形勢波動,導致在局部的時間游客人數出現停滯和暴漲情況。因此,旅游設施的規模設置需要景區管理部門參照以往每年十二個月份中的游客量的變化情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以應對出現的突發情況。
旅游設施的規劃布局,應根據規劃方案近遠期的設計,先局部后整體,先重點后一般的原則,先解決景區內部重點開發的區域,然后再對整個區域進行布局;在設施的配置上注意留有一定余地,預防某一時間段如節假日等人流突然增加導致設施不足的情況。
風景區旅游設施規模控制是風景區總體規劃中極其重要的一項工作,是游客景區體驗感和景區可持續發展的非常重要的一環,是基礎性的工作,每項設施的計算原則以及計算方法乃是風景區規劃和管理工作者長期工作的經驗。現階段我國旅游景區正處于快速上升階段,景區旅游設施的規模控制極其重要,通過本文,希望能對旅游設施規模的控制能夠起到參考和借鑒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蔡君.國家森林公園游憩承載力研究.中國林業出版社,2010.
【2】許耘紅,馬聰.風景區規劃.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
【3】唐曉嵐.風景名勝區規劃.東南大學出版社,2012.
【4】周公寧.風景區旅游設施規模控制與規劃設計原則.武漢城市建筑學報,1992.
【5】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與劃分(GB/T17775-2003).
【6】國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規范(LY/T2005—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