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文艷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很多企業在面臨機遇時也遇到了不小的挑戰。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比較快,很多產品的更新換代比較快,這使得很多產品的壽命周期都在不斷的縮短,為企業的庫存管理帶來了非常大的壓力,企業的庫存管理研究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供應鏈;管理模式;庫存管理;研究
中圖分類號:F25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6)09-0154-01
供應鏈的概念是從擴大的生產概念發展而來的,現代管理教育對供應鏈的定義為:供應鏈是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商流、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從采購原始材料開始,制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在這種情況下為企業的庫存制造了不小的難題,然而供應鏈管理模式就應運而生。供應鏈管理模式使得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和零售商合作聯盟,并且注重對于物流活動整個過程的管理與控制,使它們站在整個供應鏈的角度出發,而不是片面的為了滿足各自自身的利益需求。
1 供應商庫存管理
供應商庫存管理簡稱VMI,指的是供應商等上游企業基于其下游客戶的生產經營、庫存信息,對下游客戶的庫存進行管理與控制。它是一種在供應鏈環境下的庫存運作模式,本質上,它是將多級供應鏈問題變成單級庫存管理問題,相對于按照傳統用戶發出訂單進行補貨的傳統做法。
以雀巢和家樂福VMI實施的對比為例,雀巢與家樂福之間是單純的買賣關系,家樂福是雀巢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客戶,實施VMI需要一個有利的時機,當家樂福在進行與供貨商以EDI聯機方式的推廣計劃時,雀巢的VMI也打算以EDI的方式進行聯機。
首先要對計劃的可行性進行評估,然后再根據具體評估結果決定方案的實施方式,在合作之前,雙方應該評估各自的運作能力與系統整合與信息實時程度等以及彼此配合的步調是否一致,來判定合作的可行性。雙方在最高主管的認可下,由部門主管出面協議細節以及取得內部投入的承諾,并且建立初步合作的范疇和對映的窗口,開始進行合作。雙方合作的人員開始進行至少每周一次密集會議討論具體細節,并且逐步建置合作方式與系統。包括補貨依據、時間、決定方式、評量表建立、系統選擇與建置等。要不斷地測試,使雙方系統與作業方式與程序趨于穩定,成為每日的例行性工作,并針對特定問題做處理。具體到合作計劃的本身,除了使相關作業人員熟練作業的方式和不斷改進作業程序之外,對庫存的管理與策略也不斷思考問題根本性以求改進,而長期不斷進行下去,進一步會針對促銷性產品做策略研究。整個供應商管理庫存所做出額外投資的成本由買方企業和供應商按比例共同承擔;實施供應商管理庫存所帶來的供應鏈利益的上升,應由雙方共享:特別是在雙方企業的實施供應商管理庫存的前期階段,可能會使得供應鏈上升的利潤大部分被買方企業所攫取,所以應該在短期內買方企業應該讓渡部分利潤給供應商來保證他實施供應商管理庫存的積極性和信心;在整個供應商管理庫存實施的過程中,規定一系列的條款來規范雙方企業的行為:如例外條款的擬訂:一旦出現以外事件需要及時通告雙方,通告的渠道和方式;付款條款的擬訂:包括付款方式,付款期限的規定等;罰款條約的擬訂:包括供應商如果在運輸配送中出現差錯,將如何對其實施罰款;買方企業如果傳送錯誤的產品銷售信息將如何對其實施罰款等。
2 聯合庫存管理
長期以來,供應鏈中的庫存是各自為政的。供應鏈中的每個環節都有自己的庫存控制策略,都是各自管理自己的庫存。由于各自的庫存控制策略不同,因此不可避免地產生需求的扭曲現象,即所謂的需求放大現象,形成了供應鏈中的“牛鞭效應”,加重了供應商的供應和庫存風險。實施聯合庫存管理一定要建立一個供需協調的管理機制。
①建立共同合作目標要建立聯合庫存管理模式,首先供需雙方必須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建立共同的合作目標。為此,要理解供需雙方在市場目標中的共同之處和沖突點,通過協商形成共同的目標,如用戶滿意度、利潤的共同增長和風險的減少等。
②建立聯合庫存的協調控制方法聯合庫存管理中心擔負著協調供需雙方利益的角色,起協調控制器的作用。因此需要對庫存優化的方法進行明確確定。這些內容包括庫存如何在多個需求商之間調節與分配,庫存的最大量和最低庫存水平、安全庫存的確定,需求的預測等。
③建立一種信息溝通的渠道或系統信息共享是供應鏈管理的特色之一。為了提高整個供應鏈的需求信息的一致性和穩定性,減少由于多重預測導致的需求信息扭曲,應增加供應鏈各方對需求信息獲得的及時性和透明性。為此應建立一種信息溝通的渠道或系統,以保證需求信息在供應鏈中的暢通和準確性。要將條碼技術、掃描技術、POS系統和EDI集成起來,并且要充分利用因特網的優勢,在供需雙方之間建立一個暢通的信息溝通橋梁和聯系紐帶。
④建立利益的分配、激勵機制要有效運行基于協調中心的庫存管理,必須建立一種公平的利益分配制度,并對參與協調庫存管理中心的各個企業(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或批發商)進行有效的激勵,防止機會主義行為,增加協作性和協調性。
3 對于多級庫存的優化和控制
多級庫存優化與控制是一種對供應鏈資源全局優化的庫存管理模式,一般至少包括供應一生產一分銷3個層次。多級庫存優化與控制主要有兩種庫存控制策略:
一種是分布式策略,是把供應鏈庫存控制分為3個成本中心,即制造商成本中心、分銷商成本中心和零售商成本中心,各自根據其庫存成本制定優化控制的策略;
另一種是集中式策略,是將控制中心放在核心企業上,由核心企業對供應鏈系統的庫存進行控制,協調上游企業和下游企業的庫存活動。
基于成本優化的多級庫存控制實際上就是確定庫存控制有關參數,包括庫存檢查期、訂貨點、訂貨量。在傳統的多級庫存優化方法中,主要考慮的供應鏈模式是生產一分銷模式即供應鏈的下游部分。進一步把問題推廣到整個供應鏈的一般性情形。中心化庫存優化控制的目標是使供應鏈上總的庫存成本最低,即理論上講,供應鏈的層次是可以無限的,即從用戶到原材料供應商,整個供應鏈是n個層次的供應鏈網絡模型,分一級供應商、二級供應商、三級供應商,然后到核心企業(組裝廠)。
分銷商也可以是多層次的,分一級分銷商、二級分銷商、三級分銷商等,最后才到用戶。但是,現實的供應鏈的層次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少越好。
4 結 語
供應鏈管理模式是一種適應社會發展的產物,雖然其中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但是對于企業的發展和社會經濟的進步還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尤其是對于企業庫存的管理,開創了新的管理模式,更加適應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能夠為企業立于不敗之地起到很大的作用。供應鏈上的各個環節的企業活動都應該是同步進行的,所以庫存管理只能一定要進行必要的整合,以便于對于庫存的管理和控制。
參考文獻:
[1] 王正成.供應鏈模式下庫存管理系統研究與開發[D].杭州:浙江大學, 2003.
[2] 聶軍.論供應鏈環境下的庫存管理[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4.
[3] 葛春生.供應鏈庫存管理模式與機制研究[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