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評論員楊禹
過去跑兩會采訪,我們這些報社、通訊社記者都是“兩耳一嘴一支筆”,每天不挖出點硬貨來都不敢回去交差。如今跑兩會叫“全媒體”記者,人人舉著手機,到處瞎拍亂秀,拍一段歪斜虛晃就OK。還有個別的花枝招展、扭捏作態,“出鏡記者”了,心亂了。全媒體時代是好,但別忘了自己本來該干什么。
02
@中青報曹林
騰訊王永治總編說:(紙媒)記者不用去現場,現在跑現場的大都是互聯網媒體。——我去,是什么現場?哪個新聞現場跑的都是互聯網媒體?我怎么沒看到,天津港爆炸事故的現場,長江沉船事故的現場,兩會報道的現場,還是偷拍明星離婚后表情的現場?“紙媒將死論”信口開河由此可見一斑。
03
@觀媒
其實,北大學子賣豬肉,北大學子送快遞,在雙創時代,根本不應是新聞,做這種沒有技術含量的話題,若是自媒體倒可以理解,紙媒還想炒這種短平快的俗梗,正是應了圈內那句“沒有媒體能安心做原創好新聞了”。
04
@五岳散人
政協委員怒斥記者那事兒,無論涉及多少軍事機密都不該那么說話。記者提問是職責,你保密不答也是職責,兩個職責碰到一起,當然可以不回答記者提問,但不能斥責記者。你好好說就是了,難道大眾不能理解有些事不能說么?知情權與國家機密不是敵人。
05
@耳帝
飯館鄰桌,一小學生興奮地跟他媽說學校給發了個獎,他媽問班里幾個人得獎,男孩說二十幾個,他媽說那一多半都有獎你高興個屁,男孩頓時有種詫異的失落,想了半天,說誰誰都沒得。多熟悉的場景,從今天起,他開始失去用理念構建生活的能力,此后喜悅要因比別人好而建立,愁苦則要以別人比自己差來緩解。
06
@Zoe小椅子
剛剛看到一個有史以來最黑的廣告。妻子在熬中藥,丈夫沉醉地說:“啊~小時候的味道。” 一個閃回到80年代!小男孩聞到空氣里有奇怪味道,原來是爸爸在熬藥,爸爸慈祥地介紹:“這是中藥味。” ——這是腎寶廣告!太慘了!男主童年記憶就是爸爸天天吃藥,長大后發現自己也需要吃藥……
07
@押沙龍
無論男女都該要有份自己的事業,哪怕是自由職業。單純的家庭婦女是一種不自然的生活方式。老是活在等待中,活在考慮別人的需求中,這是不健康的。
08
@大臉撐在小胸
張國立和央視的羅生門中,無論最終誰撒謊,都說明一點:目前現實上存在兩套截然不同的話語體系:“鏡頭”正確和民間正確。在鏡頭面前,大家爭相說些道貌岸然的話,等一到民間場合,大家就爭相甩鍋。前一秒兩邊都心照不宣什么是正確,后一秒兩邊都毫不掩飾自己“你可別害我”的嫌棄,真幽默。
09
@作家崔成浩
馬甲線、A4腰、反手摸肚臍,鎖骨放硬幣,你們忙活的這些,對朝鮮人來說,小菜一碟、易如反掌,所以朝鮮是全球人均身材最好的國家。
10
@ 魔鬼經濟學
人生五大時期理財次序:1,單身期:節財→增值→應急→購房。2,家庭形成期,結婚到生孩子:購房→購置硬件→節財→應急。3,家庭成長期:教育規劃→資產增值→應急→特殊目標。4,家庭成熟期,子女工作到父母退休:資產增值→養老→特殊目標→應急。5,退休期:養老→遺產規劃→特殊目標→應急。
11
@薛好大
有些人真的有一種“把每段戀愛都談的很難看”的本領。結局自不必談,主要是過程不堪,充斥著哭鬧、離家出走、一語不合就翻臉、把禮物剪爛摔碎等等狗血劇情。起初我覺得他們只是性格上的作,后來不禁心生憐憫,來到這個世界上,他們沒有辦法去愛別人,只愛自己。
12
@梁惠王
除了朝陽區群眾之外,有些舉報還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南昌墩墩山旁邊村民,正是因為他們的正義舉報,海昏侯墓才沒有遭到洗劫,否則,考古人員面對空蕩蕩的墓室,只有瞎猜墓主是誰了,可憐的瘸子廢帝也永遠不可能在今天大放光彩了。可惜他老婆的墓還是遭到洗劫,真想看看他老婆的頭蓋骨。
13
@鳳凰李淼
公寓管理員日本老爺爺70多歲,每天早晨默默地整理垃圾,擦洗地板,但工作服總是整潔如新,熨燙得體。有時會穿西裝,十分注意儀表。原來,他退休前是某日本知名公司的部長,現在出來工作是想發揮余熱,倒不是為了錢,在家里閑著太寂寞,“有需要自己的工作就是幸福”。
14
@斯庫里
圍棋輸給AI我覺得很正常。棋類無非是在一個固定規則內的游戲,說到底就是個計算過程而已。原來說圍棋是人類最后的陣地,無非是在所有棋類游戲中,圍棋需要的計算量最大。隨著技術的提高,人類輸給計算機再正常不過——所以樂觀的科幻小說對未來的展望全都是:最終人類去做一些創造性的工作。
15
@荀夜羽
給三七女生節改個名吧,叫三七雛男節好不好?這一天的項目都是男生主動對女生怎樣怎樣,不管是夸贊還是猥褻,女生都是一被動接受方。索性把節日給最樂意過節的一群自以為幽默的雛兒們折騰吧,過三八不好嗎?嫌三八婦女節名字不好聽,你說它是三八女人節也沒人攔著你,還能休假半天。
16
@魯振旺
看到網上新聞,魯尼收到合同,三年上億英鎊,上港開的,作為一家每年幾十個億利潤的國企,一年砸十幾個億在足球可以看做體育領域的投資,未來未來,為一個球員開十億的薪水,年薪全球第一……國企的財務管控誰來管呢?
17
@虎掰掰
韓國制造的偶像甭管人家臉怎么整,身材都是實實在在的一級棒,而且舞跳得都挺好……這些靠勤奮和自制力能提升的條件,人家從來不含糊,而且質量劃一。這么小一個國家能批量生產出這么多偶像,更迭速度還那么快,的確是不容易。無論先天后天,只要努力把自己的外貌提升到最好,我也敬你是個合格的花瓶。
18
@松鼠云無心
校園暴力這事兒,對孩子的處罰強度低于成人是可以接受的,但目前的處理方式無異于縱容與鼓勵。此外,校園暴力的盛行還跟家長的縱容密切相關。我覺得,如果同時讓家長承擔巨大的民事賠償、并強制去接受一定的教育課程,那么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和約束應該會嚴肅得多。
19
@嚴鋒
一個人,長期習慣了一種生活方式,就容易形成一種錯覺:這是唯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這是自己唯一能適應的生活方式,這是對自己來說最好的生活方式。其實,人的可塑性是驚人的,沒有什么唯一,沒有什么不能改變,沒有什么不能適應,能阻礙自己的只有心理的慣性。
20
@洪升
關于十歲女孩模仿光頭強用電鋸鋸傷妹妹這個事,我只有一句,反正很多中國家長在教育子女這件事上是永遠沒有錯的,孩子一旦出錯,怪的都是動畫片、電視、游戲、臺球室、網吧等等。
21
@張大民
分享一個旅游趣事。之前去寒山寺,導游說:“寒山寺的鐘,十塊錢敲三下,一下福,二下壽,三下福壽雙全。”有人問:“那敲四下呢?”導游說:“那就再交十塊錢。”
22
@譚知還
除了少數幾個像愛因斯坦一般不世出的天才,有大成就的科學家要么在求學過程中受到高人幫助、名師指點,要么在研究中和大師合作,概無例外。普通的科學精英想通過自身的努力攀登科學高峰幾無可能,更不要說什么高手在民間了。
23
@黃健翔
其實,這幾天關于中國足球最重要的新聞不是幾場比賽,而是國家體育總局足球管理中心關門了。這件事的影響之深遠,甚至超出了足球和體育范疇。不開玩笑地說,這好像是第一個被群眾監督,以致于關門的政府部門吧?多年以后也許人們會意識到,這次關門并非恥辱,而是光榮,是進步。
24
@晏凌羊
人才市場的重男輕女是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經濟理性起作用的結果。企業要理所當然地衡量成本與收益,他們認為在體力、出差、職業壽命等方面,還是招用男性劃算,所以很多企業在招聘、分配、晉升等方面重男輕女。光譴責企業是沒用的,還是要國家從制度設計層面對女性予以傾斜性保護。
@師永剛
朋友講了一件讓他傷感的事,寫了一封信,突然發現,通訊錄里有對方手機、座機、QQ、微信、郵箱、賬號,唯獨沒有地址,遂成了“一封無法寄出的信”。朋友的境遇突然讓我意識到,在今天這樣一個時代,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成為了一個只有代碼、而沒有地址與故鄉的人。
@石述思
孩子問啥是黑社會,父親:“一身干凈時尚,手拿佛珠,身掛各種文玩 ,平時聞個香,品個茶,還能人五人六說一大套勵志警句,溫文爾雅舉止得體的叫黑社會”。又問:“那些光膀子,露紋身,戴手指粗的假金鏈子,張口他媽的閉嘴你奶奶的,夾個小包煙不離手的那是什么?”父親笑了:“孩子,那是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