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騰騰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不僅是中國第一部針對家暴的法律,它也是中國歷史上頭一部由婦女提出、婦女NGO首倡、婦女界協力促成的法律。
90年代,“反家暴”的起點
上世紀90年代開始,“家庭暴力”的觀念在中國傳播開來。1990年代后半期湖南的婦聯維權干部率先催生地方政策法規。1995年對于中國的反對家庭暴力進程是一個起點。這一年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來自世界各國關心家庭暴力問題的人聚集在一起探討這個家庭大門后面隱秘的事情。
在此之前,已經有民間力量開始關注婦女權益的保護。
1988年,王行娟創辦了北京紅楓婦女心理咨詢服務中心,這是全國第一家非營利性關愛婦女權利的民間組織。紅楓迄今最重要的品牌就是1992年開通的全國第一條婦女熱線,剛開通熱線的時候,很多人對王行娟說,你這個熱線熱不起來,但事實卻相反。
起初熱線只在下午4時到晚上8時之間開通,但工作人員發現,這已經無法滿足那些權益受到家庭暴力侵害,并且渴望傾訴的中國婦女的需求。“我們把時間調整到從早上開始,后來就又變成了24小時開通。”王行娟說。
在熱線咨詢中,很多婦女都提到,當她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如遭受到家庭暴力時,往往出現投訴無門的情形。
這次世界婦女大會所達成的《北京宣言》等強調和重申了國際社會反對家庭暴力的態度和決心,家庭暴力問題在中國開始引起關注。
除中國婦聯這一強有力的組織之外,中國各種關注婦女權益的非政府組織率先發力,各種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北京中國社會工作者協會京倫家庭科學中心曾于1994年10月開通了我國第一條“家庭暴力投訴熱線”,為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服務。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女健康與發展委員會婦女法律服務中心于1995年6月成立。1995年9月22日,湖北武漢市誕生了全國首家“婚姻避難站”——武漢新太陽女子婚姻驛站,驛站創辦者是一位曾經飽受家庭暴力之苦的女性。
湖南省人大常委會第一次將家庭暴力用作法律術語
中國在推動反家庭暴力立法工作的進程中,眾多深受其害的婦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1996年1月4日,湖南長沙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高樓拋妻案,被害人姚億召,37歲,因不堪丈夫瘋狂的家庭暴力虐待提出離婚,被丈夫從6樓拋下摔死。
姚億召案成為典型案例之一。湖南省婦聯肖百靈的一份調查報告共收集了245例家庭暴力案例。這份報告引起了湖南省人大常委會的重視。《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議案,在1996年、1997年兩次被列為湖南省人大的立法計劃,但由于分歧很大,這份議案被擱置。
雖然議案被擱置,但湖南省立法機關關于反家庭暴力的議程沒有終止。2000年3月31日,湖南省人大在全國率先推出《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決議》。這份歷時5年,跨越湖南省兩屆人大才出臺的決議雖然只有13條內容,卻大膽提出了什么是家庭暴力,以及面對家庭暴力公檢法司和婦聯的職責。
“這是家庭暴力作為法律術語第一次寫進中國的立法中。”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會長夏吟蘭說。
2001年4月,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頒布,第一次在基本法層面上明確規定禁止家庭暴力,規定了對家庭暴力的救助措施和對施暴者的行政處罰。最高人民法院在2001年12月24日發布的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其中對家庭暴力進行了較為明確的界定。
夏吟蘭表示,就反對家庭暴力立法而言,2001年修訂的婚姻法有重大突破,是反對家庭暴力立法的里程碑。從此,家庭暴力成為國家法律禁止的行為。
反家暴立法步入快車道
2005年8月28日,修改后的《婦女權益保障法》在婚姻家庭權益中明確規定禁止對婦女實施家庭暴力,規定了多機構合作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干預模式。2006年12月1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也明確規定“禁止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暴力”。
在這之后,中國反家暴立法工作步入快車道。
2008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發布了法官辦案的參考性指南《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審理指南》,該指南第三章規定了“人身安全保護措施”,對于涉及家庭暴力的婚姻案件審理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受害人人身安全受威脅、精神受控制,尤其是典型的“分手暴力”現象,確立了保護受害人人身安全、維護訴訟程序嚴肅性和公正性的人身安全保護裁定制度。
這其中最為出彩的便是“人身安全保護裁定制度”。人身安全保護裁定,俗稱保護令,是一種民事強制措施,是法院為了保護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子女和特定親屬的人身安全,確保婚姻訴訟案件的正常進行,而作出的民事裁定。這也是中國司法界首次在民事訴訟中將人身安全司法保護的觸角延伸至家庭內部和案件開庭審理前。
福建莆田人李琳,長期遭受家庭暴力,其向法院提出離婚后,法院法官向李琳頒發保護令,并且特別向其丈夫發出告誡,后經法院和公安機關共同確認,李琳的丈夫違反了保護令,被依法行政拘留。
這是全國第一起違反保護令后被公安處罰的案件,對施暴者的行政拘留雖然只有5天,但表明了公權力對于家暴的明確態度。
這項舉措頒布以后,全國已有近200家法院對涉家暴案件審理展開試點,截至2012年底,試點法院共發出約200份人身安全保護裁定,除2份出現違反情況外,自動履行率高達98%。
2011年12月15日,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一件長期忍受家暴的婦女殺死丈夫的案件。莊某在忍受了其丈夫長期的家庭暴力之后,于2011年3月將其丈夫殺死,并自首。
在案件審理中,莊某的律師認為其丈夫的家暴行為是引發事件的主要原因,準備對其作最輕辯護,并且請莊某的兒子以及鄰居等100多人提供證據。主審法官在拿到證據并且作了調查之后,認定莊某的丈夫對其長期家暴確實存在。然而在我國目前的法律制度中,遭受家暴還不能成為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法定情節。“我覺得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能不能做一些法律上的一些突破。”主審法官在接受采訪時說。
2011年對于中國反家庭暴力來說是值得紀念的一年。這一年的8月底,被眾人熟知的“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家暴案被其美國籍妻子公之于眾,眾多民間反家暴組織與學者、專家紛紛為李陽妻子提供聲援或者實質性援助。這是中國的家庭暴力第一次成為傳播度極大的公共事件。
同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反家庭暴力法納入立法工作計劃,10月,反家暴法立法項目論證正式啟動。
莊某的案件也成為重慶市自反家暴立法論證啟動以來的首樁“以暴制暴”案件。最終,法院法官考慮本案是因家庭矛盾引發,且莊某已經得到受害人親友的諒解,依法對其減輕處罰,判處有期徒刑7年。
今年距離1995年的世界婦女大會已經過去了21年,中國第一部《反家暴法》終于誕生。這個時代里,家門后的暴力事件再也無法藏匿。
摘編自光明網
2000年3月31日,湖南省人大在全國率先推出《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協議》。這份歷時5年,跨越湖南省兩屆人大才出臺的決議雖然只有13條內容,卻大膽提出了什么是家庭暴力,以及面對家庭暴力公檢法司和婦聯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