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獻清



摘要:【目的】探討桑樹育苗時使用的除草劑安全和最佳用藥劑量以及防除效果,為桑樹生產安全、高產、優質提供技術支撐和科學依據。【方法】在桑樹育苗時進行不同除草劑或同一除草劑不同用藥量以及不同的除草劑混合使用田間藥效試驗,試驗共設7個處理和1個對照,3次重復。【試驗結果】處理1至處理7對闊葉草的防除效果分別為65.75%、85.86%、67.14%、86.82%、6.03%、100%,99.61%;對禾本科、莎草科類的防除效果分別為3.33%、4.00%、79.96%、97.92%、83.93%、4.10%,86.89%。【結論】0.8%精喹禾靈乳油+48%苯達松水劑按照劑量(有效成分為81+1440g/hm2)混合在播種后15-20d時噴施防效最佳,桑苗安全,質量保證。
關鍵詞:桑樹;除草;試驗
中圖分類號:TS20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4374(2015)06-0008-04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of mulberry seedling be applying safe herbicide and the optimal dosage and effect controlling, for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and scientific basis of mulberry production safety, high yield and good quality, we conduct field efficacy trials in mulberry seedling by mixed using of different herbicides, dosage and herbicides.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0.8% quizalofop-p-ethyl EC + 48% bentazone aqueous according to dose (the active ingredient for hectares of 81+1440g/hm2 in 15 and 20 days after seeding spraying anti effect best, mulberry vaccine safety and quality assurance.
Key words: mulberry; weeding; experiment
隨著東桑西移[1]的經濟格局,廣西種蠶養桑業逐步壯大,武宣縣的種桑養蠶無論是規模上還是技術上都有了較快的發展,但是多年來,由于選擇除草劑品種和使用除草劑的方法不當,經常出現對桑園的除草效果未達到最佳及發生藥害現象,給蠶農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2]。為了探討桑樹育苗使用不同類型或同一類型不同用藥量的除草劑達到除草目的,盡量減少對桑苗的影響,并發揮除草劑的最大潛力。2014年8月在武宣縣二塘鎮回龍村進行了桑樹育苗使用除草劑藥效對比試驗,以找出最佳的除草劑及其施用濃度,確保桑蠶育苗生產安全、優質、高效,為全面推廣提供科學依據。
1 試驗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試驗對象 為桑樹苗圃中常見雜草,主要有:①禾本科、莎草科雜草:稗草、香附子、藎草、扁稈草、野燕麥、狗尾草、金狗尾草、野黍、馬唐、牛筋草、砂草、澤瀉、三棱草等;②闊葉類雜草:馬齒莧、莧菜、灰菜等一年生雜草和刺兒菜、牽牛花、田旋花、蒼耳、龍葵、旋覆花、鴨跖草、空心莧、酸模葉蓼、小葉鬼針草等雜草。
試驗作物為桑苗,供試品種為桂桑優12號,是當前廣西主要推廣的優良桑品種。
1.1.2 試驗環境 試驗安排在廣西武宣縣二塘鎮回龍村田塊進行。試驗田前作為水稻,土壤肥力中等,地勢較高,排水容易,灌水較難,多年連作水稻,雜草種類多。試驗田周圍主栽作物為水稻、葉菜類蔬菜,所有試驗小區的栽培條件(土壤類型、水肥管理、移栽期、種植密度、生育期、排灌管理)均勻一致。
1.1.3 試驗藥劑 48%苯達松水劑,德國巴斯夫公司生產;5%精喹禾靈乳油,上海威敵生化(南昌)有限公司生產;10%精喹禾靈乳油,江蘇豐山集團有限公司生產;108%精喹禾靈乳油,常州市農林藥業有限公司生產;28.8%氯氟吡氧乙酸乳油,濟南綠霸公司生產;20%氯嘧磺隆粉劑,江蘇瑞禾化學有限公司生產。
1.2 試驗方法
1.2.1 藥劑用量與處理編號(見表1)
1.2.2 試驗小區設計 土壤類型為沙壤土,肥力中等,地勢較高,排水容易,灌水較難,多年連作水稻,雜草種類多。
1.2.3 小區排列 小區排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方式,田間小區排列分布見表2。
1.2.4 小區面積和重復 試驗共設7個處理和1個對照,3次重復,試驗小區面積為5m2/區。
1.2.5 施藥方法 使用噴霧法施藥,將藥液兌水均勻噴灑到試驗區內。施藥當天天氣均為晴天,整個試驗期間(8月31日-10月10日)的降雨天數為3d,總降雨量為81.2mm。最低溫度為19℃,最高溫度36℃,日平均溫度在24-32℃之間。
1.2.6 施藥器械 施藥器械為手提活塞式噴霧器(浙江省余姚市紅星噴霧器械廠產,容量為2L型)。
1.2.7 施藥時間和次數 每個試驗施藥1次,施藥的同時處理8噴施等量清水。處理1至處理7在播種后23d即9月23日雜草長齊,桑苗4片真葉施藥。
1.2.8 使用容量 試驗藥液兌水量為600L/hm2,每小區藥液噴霧量為300mL。
1.2.9 防治其他病蟲害的藥劑資料 使用80%敵敵畏(重慶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生產)拌種后進行播種防止桑種被螞蟻啃吃。所有小區種子拌勻后進行均份播種。
1.3 調查、記錄和測量方法
1.3.1 時間和次數 處理1至處理7進行2次調查,即9月12日進行施藥前調查;9月27日(即施藥后15d)再調查1次。
1.3.2 調查方法 每小區采用隨機5點取樣法進行調查,每點取0.1m2,分闊葉類與禾本科、莎草類進行調查雜草的數量。①禾本科、莎草科雜草:稗草、香附子、藎草、扁稈草、野燕麥、狗尾草、金狗尾草、野黍、馬唐、牛筋草、砂草、澤瀉、三棱草等;②闊葉類雜草:馬齒莧、莧菜、灰菜等一年生雜草和刺兒菜、牽牛花、田旋花、蒼耳、龍葵、旋覆花、鴨跖草、空心莧、酸模葉蓼、小葉鬼針草等。
1.3.3 藥效計算方法
2 結果和分析
2.1 結果(見表3、4)
2.2 分析
2.2.1 對闊葉類雜草的防除效果 施藥后15d(10月8日)對闊葉草除草效果調查結果顯示,對闊葉草的防除效果按照處理1至處理7的順序分別為65.75%、85.86%、67.14%、86.82%、6.03%、100%,99.61%,因處理6、7的桑苗全部死亡,不再做比較分析。剩余的5個處理中,對闊葉草的防除效果依次排序為處理4>處理2>處理3>處理1>處理5,可以看出,處理4與處理2防除效果差異不顯著,兩處理與處理1、3、5的防除效果達1%極顯著水平。處理1與處理3防除效果差異不顯著,兩者與處理5的防除效果差異達1%極顯著水平。
結論:以精喹禾靈乳油為主要成分的除草劑對落葉類雜草防除無效。以苯達松水劑為主要成分的除草劑對闊葉類雜草除草效果達極顯著水平(見表5)。
2.2.2 對禾本科、莎草科類防除效果 施藥后15d(10月8日)對禾本科、莎草科類雜草除草效果調查結果顯示,處理1至處理7對禾本科、莎草科類的防除效果分別為3.33%、4.00%、79.96%、97.92%、83.93%、4.10%、86.89%,因處理6、7的桑苗全部死亡,不再做比較分析。剩余的5個處理中,對禾本科、莎草科類雜草的防除效果依次排序為處理4>處理5>處理3>處理2>處理1,可以看出,處理4防除效果最好,其次是處理5,防除效果最差的是處理1。說明28.8%氯氟吡氧乙酸乳油對禾本科具有較好防治效果,但該藥劑對桑葉也有同效,不能在桑園中使用;其次是10.8%精喹禾靈乳油和48%苯達松水劑,其中以“10.8%精喹禾靈乳油+48%苯達松水劑(有效成分為81+1440g/hm2)”和“10%精喹禾靈乳油(有效成分為90g/hm2)”除草效果達到極顯著水平,含苯達松的藥劑對禾本科、莎草科類雜草無除草效果(見表6)。
2.2.3 對作物的直接影響 試驗期間,在供試濃度下處理1至處理5沒有發現試驗藥劑對桑苗植株產生明顯藥害;處理6試驗藥劑對桑苗植株產生致死藥害(見表7)。
2.2.4 產品的數量和質量 處理1至處理5桑苗數量沒發現減少,移植后沒發現異常。處理6的桑苗全部死亡。
2.2.5 對其他生物影響 試驗期間,供試濃度下沒有發現試驗藥劑對桑苗病蟲害產生明顯的影響。也沒有發現試驗藥劑對其他非靶標生物產生傷害性影響。
3 小結
桑園除草劑的選擇使用[3]要根據雜草種類、結構、為害特點來選擇除草劑種類和使用方法。試驗結果表明,在桑園育苗中不能使用含氯氟吡氧乙酸、氯嘧磺隆的除草劑,而含苯達松、精喹禾靈的除草劑可以使用,但需與不同殺草譜的除草劑混配使用,混配使用時要注意防止不同的除草劑之間的產生拮抗作用[4]。如處理4以0.8%精喹禾靈乳油+48%苯達松水劑按照劑量(有效成分為81+1440g/hm2)混劑在播種后15-20d時噴施用對禾本科、闊葉雜草均有顯著防效,殺草譜廣,總防效顯著。
參考文獻:
[1] 韋炳佩.廣西蠶業以科技創新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探索[J].廣西蠶業,2014,(4):42-46.
[2] 田加才,黃家興.除草劑藥在產生原因的防控技術研究[J].河北農業科學,2007,(5):49-50.
[3] 薛光.化學除草實用技術手冊[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3.
[4] 張巖.實生桑苗圃除草劑的選擇與使用[J].中國蠶業,2011,(4):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