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韶明
在全神貫注中夭折
文/郭韶明
30歲的女友,很認真地談了一次戀愛,結果還是無疾而終。她說自己真的很努力,在男友面前,說話做事都小心翼翼。每做一件事,每說一句話,都要尋思半天,擔心會讓男友不高興;每次約會回來,還要在頭腦中回放一下過程細節,看自己是否有做得不妥的地方,以便下次改進。
最后,她給我念短信。他們認識3個月,有上千條短信。她是挑著念的,內容無非是些去哪里約會、出差為什么不打電話之類的瑣事,她均稱之為可能分手的線索,要一一排查。那股認真勁兒,好像解一道數學附加題,這道題沒有其他解法,只有一一排錯,而且大有不解出來誓不罷休的架勢。
想起我高中時的一個好朋友,學習特別勤奮。在我仍處于叛逆躁動期的時候,她下決心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學。以她的實力,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她的刻苦,說起來誰都汗顏,在班里你很少她抬過頭:早上你來,她低頭學習;下課你出去,她沒離開過凳子;等你背著書包走了,她依然保持同樣姿勢,直到最后一個離開。
最后模考的時候,她的潛力更是在目標的刺激下越來越瘋狂,把我們都遠遠甩在了后面。令人奇怪的是,到了高考,她居然二本都沒過。第二年高考,她還是最后時刻的落榜生。如同一顆眾望所歸的果子,平時長得最鮮艷,卻總在最后一刻夭折。
不得不說,她們都很認真,甚至太認真了。可是很多事情,不是越認真就越能成功的。比如戀愛、比如學習,還有許許多多的事情。當你對某一件事情過于用力或意念過于集中的時候,反而容易把事情搞砸。
有沒有類似的感受:打牌的時候,隨心所欲去打,通常無往不勝,可是當你下了賭注認真去打,反而頻頻失手;打球的時候,平時傳球、接球水到渠成,到了真正打比賽,卻總是容易出這樣那樣的紕漏;約會的時候,當你見的是一個你并不感興趣的人,通常會侃侃而談,可見了真正喜歡的人,卻怎么都不自在;還有,面試的時候,當你面的是一家不太重視的公司,會發揮正常甚至超常,可是當你面的是心儀已久的公司,很可能顧慮重重、緊張兮兮,自己先給自己判了死刑……
我們都知道,在給小小的縫衣針穿線的時候,你越是全神貫注地努力,線越不容易穿入;反而是左右都試探試探,或者抬頭換一個眼神,線輕輕松松就穿進去了。做事也一樣,當你心無旁騖、目不轉睛的時候,那些平素可以輕松完成的事情就像故意跟你作對一樣,在你面前玩這樣那樣的鬼把戲,讓你恨得咬牙切齒。可是,當你終于決定放棄的時候,卻可能會突然柳暗花明,這就是“穿針心理”。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做“目的顫抖”。
“目的顫抖”四個字很形象。你小心翼翼端著一個杯子,這個杯子里盛著信心滿滿的目標,可是,當你所有的心思都在那兒的時候,目標不會變得很強大,反而會變得很脆弱。脆弱到你的手一抖,目標就粉身碎骨了。其實,它本可以安然呆在某個角落,等待時機成熟的時候瓜熟蒂落。
不止一位演員說過,之所以走上演藝之路,純粹是陪朋友考試,結果誤打誤撞進了演藝圈;也見過不少人取得成功,其實不過是低頭做事而已,根本沒想過什么前途遠大。
其實我的女友,本可以安然享受她的戀愛,而不是見男朋友像見老板,把自己弄得畏首畏腳。結果其實沒那么可怕,這次失敗了,總有適合自己的那一個;我的中學同學,本可以把目標暫時擱置一下,考試就是考試,它跟美好未來不能完全劃等號。把所有希望都拴在一場考試上,考試本身已經變得不堪重負。
所以,別讓目的占據你全部的內心。一個人不能沒有目的,它是引領你前行的探照燈,借著它你可以看得更遠;但是,如果把目的綁在自己身上,它只會變成一個沙袋,把你壓得喘不過氣來。
很多壓力,不是事情本身生發出來的,而是自己主動附加在身上的、因為太在乎、太看重了,所以把自己弄得很沉重、很緊張,而人一緊張,就會出現心跳加速、焦慮、精力分散等不良反應。這一系列的不良反應會使才能無法正常發揮,最終導致失敗的結局。
不妨把目的放遠一點。你所經歷的每一件事都是過程的一部分,而不是結果。當你覺得一直在過程中的時候,可能在某天就與目標不期而遇。
或者把自己放遠一點。所有的一切都是歷史,包括你正在經歷的。當你覺得一直在經歷歷史的時候,目標已經被你不知不覺跨過去了。
盡量用平常心去做事,然后在做每一件事情時放松心態。盡心盡力就可以,不要太去關注事情的結果是什么,當你忘掉結果的時候,才容易進入最佳狀態。
你還在揣著目標四處碰壁嗎?放下吧,這樣自己才可以輕裝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