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宗憲
設立校園警察是改善校園法治狀況的重要舉措
文/吳宗憲
導 讀
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屢見不鮮,且惡性程度不斷升級,嚴重威脅到在校學生的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可以說,校園暴力已成為校園安全的一大隱患,校園安全牽動著學生家長和社會公眾的心。為改善校園的安全狀況,預防和減少校園欺凌問題,保障每一位中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必須建立長效機制,而設立校園警察則是有效改善校園環境的重要舉措。
最近,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向各地印發《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學校針對發生在學生之間,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傷害的校園欺凌進行專項治理。這表明我國中小學中的校園欺凌問題比較嚴重,希望通過此次專項整治活動有效解決此類問題。不過,很難期望通過幾個月的整治就可以一勞永逸地徹底解決此類問題。要徹底改善校園法治狀況,預防和減少校園欺凌之類的問題,必須建立長效機制,而設立校園警察是可以考慮的重要舉措。
校園警察就是在學校及其周邊環境中進行相關執法工作的警察。設立校園警察是改善學校法治狀況的重要環節,對于徹底治理校園欺凌等現象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有利于真正落實相關法律規定。在改善校園法治狀況方面,我國的相關法律已經規定了一些措施。例如,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9條規定,“學校應當聘任從事法制教育的專職或者兼職教師。學校根據條件可以聘請校外法律輔導員。”在實踐中,很多學校也聘請了法制副校長等兼職人員,但是,這些年來的實踐證明,兼職人員很難真正發揮作用,從很多地方的情況來看,兼職法制副校長由于有自己的本職工作,他們在學校中能夠開展的工作比較有限,往往限于在開學時講個話,在舉行專題活動時做個報告等;在平時,他們基本上不出現在學校,也不參加學校的活動。如果設立專職的校園警察,可以使法律的規定真正得到落實。
第二,有利于建立和諧安寧的校園環境。近年來,由于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在很多地方的校園內,和諧安寧的校園環境發生了一些不利的變化,例如,師生之間發生矛盾沖突的現象增加,教師侵害學生的事件和學生侵害教師的事件都有顯著增加,導致教師不敢管學生,學生不服從管教的問題不斷加劇;少數社會人員進入校園進行侵害師生的違法犯罪行為。如果設立校園警察,通過校園警察的積極努力和工作,可以有效預防和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有利于建立和諧安寧的校園環境,為良好的教學活動提供基本的環境條件。
第三,有利于改善學校周邊的治安環境。這些年來,媒體大量報道了一些犯罪人在學校周圍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案例,包括在學校周圍進行侵害學校師生的犯罪活動,在學校周圍設置和經營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煙酒商店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和被明令禁止的商業形態,不僅給學校的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在社會上產生了惡劣的影響,還給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帶來嚴重隱患。如果配備校園警察,可以有效地改善學校及其周邊的治安環境,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第四,有利于顯著增強法治教育的效果。在學校中開展法治教育,是我國長期堅持的做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第4條,要對未成年人進行法制教育。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7條規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預防犯罪的教育作為法制教育的內容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結合常見多發的未成年人犯罪,對不同年齡的未成年人進行有針對性的預防犯罪教育。”這類教育是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預防違法犯罪的重要方面,如果由校園警察參與這類課程的教學活動,必然會大大豐富這類課程的內容,增強這類課程的影響力。
第五,有利于有效干預學生的不良行為。青少年學生處在從兒童向成年人過渡的時期,呈現出多方面的特點,一方面,精力旺盛,充滿活力,有強烈的嘗試、求知和冒險的欲望,有明顯的追求獨立自主的意向;另一方面,他們具有情緒不穩定,缺乏自制能力,社會經驗較少,判斷能力較弱,反抗性較強等特點。這些特點導致他們很容易產生心理和行為問題,包括校園欺凌等多種類型的不良行為。要想有效預防和減少這類行為,除了增強對于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問題輔導、不良行為引導等正面教育活動之外,也應當增強對他們的外部約束力,及時有效地干預學生中出現的各種不良行為。如果設立校園警察,校園警察所具有的專業知識、工作方法以及警察的威懾力等,有助于他們有效干預和恰當解決學生中出現的各種不良行為,使他們能夠較為順利地度過“情緒動蕩期”。對于有一般不良行為、普通教師難以管理的學生,可以讓校園警察依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的規定開展工作;對于進行嚴重不良行為而屢教不改,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的學生,可以由校園警察按照這些法律的規定處理。
第六,有利于在正常的校園環境中教育學生。在設置校園警察后,由于校園警察具備有效管束和恰當干預學生中的不良行為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可以將有不良行為的少數學生留在正常的教學環境中開展教育,而不是把他們送到工讀學校一類的專門學校中接受教育。正常的校園環境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因為在正常的校園環境中,可以充分發揮班級、學校等集體的正面影響作用,使有不良行為的學生不斷受到周圍正能量的積極影響,在積極向上的群體壓力下向好的方面轉變,這比把他們送入專門學校中接受教育要好得多;如果將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學生聚集到一些專門學校中,很有可能在學生之間發生深度感染,使學生沾染更多不良習氣、學會更多不良行為。
第七,有利于借鑒一些國家校園治理的經驗。通過設立校園警察加強校園環境治理,是一些國家的經驗。例如,在美國,“校園警察”的概念產生于20世紀50年代,最先在密歇根州的弗林特出現,當時是社區警務的組成部分,后來逐步擴展到其他地方。1994年的安全校園法,1998年通過的1968年公共汽車犯罪控制與安全街道法的一個修正案,都鼓勵學校與執法機構合作,從而促進了校園警察的發展。1999年開始的美國司法部“校園警察”撥款計劃,極大地促進了校園警察的使用,導致在很多公立學校中都有穿制服的警察進行執勤和開展相關工作。《紐約時報》2009年1月4日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有17000多名警察在這個國家的學校中工作。這些警察是被派到學校執勤的宣過誓的地方警官,他們進入學校執勤前,必須在州警察學院接受高級培訓。他們除了在學校執勤外,通常還參與犯罪調查和幫伙暴力干預活動,分享在不同職務活動中獲得的信息。他們在學校從事的活動包括與學生密切交往,關注未到學校上學的學生及將相關情況通知其父母,在班級中進行有關同伴壓力、法律和警察事務、抵制幫伙、減少幫伙暴力等方面的講座,密切關注校園中的毒品問題并開展遠離毒品教育等。近年來,隨著校園槍擊案件的增加,美國學校中校園警察的數量急劇增加。在我國,可以借鑒美國的經驗和做法,配備校園警察,以此改善校園環境。
在我國,可以考慮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與縣級公安機關及其派出所共同研究決定在中小學校中配備校園警察的問題。
首先,從學校類型來看,應當給所有類型的中小學校都配備校園警察。這些學校不僅包括小學,也應當包括中學及中等職業學校;不僅包括公立學校,也應當包括私立學校或者民辦學校。
其次,從人員類別來看,可以采用校園警察與法制副校長相結合的方式。
應當由公安機關給所有中小學校都配備專門的校園警察。同時,學校已經從其他司法機關聘請了法制副校長的,例如,聘請法官、檢察官等擔任法制副校長的,這些法制副校長繼續發揮其獨特作用。在這兩類人員中,校園警察應當發揮主導性作用,全面負責學校的法治教育和治安等方面的事務,法制副校長利用自己的專長開展相關的法治教育活動,與校園警察相互配合,共同在學校開展相關工作。
再次,從人員配備來看,可以實行小學與中學有區別的做法。在小學中,考慮到每個小學的師生人數不多,教師教育和管理學生的狀況較好,與校園警察職能相關的不良行為等問題不很突出,可以由社區民警(片警)兼任校園警察,把小學作為社區民警的工作區域之一,讓他們經常性地在小學中開展相關工作。在中學和中等職業學校中,考慮到師生人數較多,與校園警察職能相關的問題較為突出和復雜等因素,可以考慮在每個學校中設立一名專職的校園警察,專門負責該學校的相關工作。
校園警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力量,是學校秩序的有力維護者,他們既要在學校中從事日常的法制教育和相關工作,也要負責校園周邊的環境治理工作,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校園及周邊環境。具體而言,校園警察主要履行下列職能:
第一,維護校園秩序。校園警察的首要職能是維護良好的校園秩序。他們應當在經常性的調查研究等工作的基礎上,采取有效的預防、干預等措施,排除干擾校園秩序的各種因素。同時,應當確立校園警察與學校保安之間的恰當關系。校園警察作為校園治安工作的負責人,應當承擔起對學校保安的日常管理等方面的職能,共同維護良好的校園秩序。
第二,開展法治教育。校園警察應當是對師生開展法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前不久,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的《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于在公民中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七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中提出,“切實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制定和實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確保在校學生都能得到基本法治知識教育。”在校園內開展法治教育的過程中,除了有關教師講授這方面的課程之外,校園警察可以發揮自己的職業特長和優勢,增強法治教育的效果。
第三,預防違法犯罪。校園警察應當在預防師生,特別是預防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方面,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我國在對待違法犯罪問題方面,存在著“重打擊、輕預防”的現象:在發生犯罪案件之后,不計成本地投入巨大資源偵破案件,打擊犯罪,但是,在犯罪還未發生時,很少投入資源從事預防犯罪的工作。這種現象不符合科學治理犯罪的原理,也不利于從根本上預防和減少犯罪。犯罪學的研究表明,在預防犯罪方面投入資源的成本效益,遠遠大于犯罪發生之后打擊犯罪方面投入資源的成本效益。例如,在發生一起嚴重的犯罪案件之后,即使投入上百萬的經費及人員等資源,也不見得能夠偵破一起案件;但是,如果將上百萬的經費及人員等資源投入到預防犯罪方面,就可以預防大量犯罪案件的發生。對于校園違法犯罪行為而言,提前預防的效果也優于事后打擊的效果,而校園警察可以在預防學生犯罪中發揮關鍵的作用。我國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制度,中小學生入學率已經達到較高水平。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5年我國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3.0%,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87.0%,這意味著絕大多數青少年都能夠接受高中教育。假如通過設置校園警察而有效地預防青少年學生的犯罪行為,使他們在校期間和畢業之后不發生或者少發生犯罪行為,那么,我國的犯罪數量就會大大減少,犯罪對于國家和社會的危害性就會大大降低。因此,發揮校園警察預防犯罪行為的職能,是徹底預防違法犯罪行為的根本性舉措。為了使校園警察能夠有效地預防校園中的犯罪行為,應當重視對他們的崗前培訓和崗位培訓,提高他們預防犯罪行為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凈化周圍環境。校園警察可以在凈化學校周邊環境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通過他們的執法行為,可以營造出一個有利于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校園周邊環境,使青少年學生能夠在健康的環境中生活學習,避免受到有害環境的腐蝕和影響。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