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浠水縣多警種聯勤聯動筑牢事故防控“安全網”"/>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通訊員/南林波 本刊記者/江陽生
構建和諧交通永遠在路上
——湖北省浠水縣多警種聯勤聯動筑牢事故防控“安全網”
通訊員/南林波 本刊記者/江陽生
近年來,浠水縣公安局緊緊圍繞“壓事故、保安全、保暢通、構建和諧交通”的目標,各警種間信息共享、密切協作、聯勤聯防,全力推進以動態警務、合成警務為主導的新型社會“大交管”體系建設,交警部門作為主力軍,以交通肇事逃逸案偵破工作為突破口,全局上下所隊整體聯勤聯動,真正實現讓路面交通事故現場得到快速處置、交通違法行為明顯減少、交通擁堵得到有效緩解、交通突發事件得到妥善處置,形成了警務效能最大化和“服務百姓更周到、打防控管更直接”的工作局面。
截至2015年底,浠水縣各類機動車保有量20多萬輛,駕駛員15萬余人。每天異地各類過境車輛通車量達6000余輛次,每年務工者回鄉過年駕駛的私家車萬余輛。近三年來,該縣私家車數量仍以每年6000多輛的幅度遞增,車輛增加還帶動全縣駕駛員隊伍以每年1萬余人的速度快速發展,人、車、路矛盾一年比一年突出;特別是城區停車空間少,違法占道停車現象突出,交通壓力與日俱增。加之部分交通參與者交通法制觀念、安全意識、文明意識談薄,道德素質不高,經常出現公交車、出租車、客貨兩用車、摩托車等亂停亂靠的現象,機動車、非機動車不按規定車道行駛、隨意變道、越黃線、亂調頭等現象更是屢見不鮮,嚴重影響了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
2012年,該局成立了全縣道路交通保安全、保暢通指揮部,出臺了《全縣道路保安全保暢通預案》,落實“黨委齊上陣、人人當交警”工作機制。每逢年度春運、重大節慶活動、節假日及惡劣天氣等重要節點,集結交警、城警、超警、刑警、治安、經警、毒警、網警、特勤隊及各派出所等多個警種36個參戰單位,共400余名民警、協警和百余名文明交通志愿者全員上路,共同擔負轄區道路交通、治安、消防等安全管理職責。全面落實“定崗位、定人員、定時間、定路段、定任務”和“保安全、保暢通”的“五定兩保”工作措施;將全縣4條省道主干線和城區的6條主干道分別落實局黨委成員負責包片或城區的路段、各派出所所長和各交警中隊隊長包轄區鄉鎮道路、責任民警包路段的交通安全保暢和包路面案(事)件、救助、盤查等包保責任制。
同時,全縣16個鄉鎮(場區)道路設置1-2個春運道路安全檢查服務站,3個基層交警中隊、12個農村派出所在當地黨委、政府領導下,晝夜在轄區縣鄉村道路上檢查布防,在鄉鎮社區、村組、街道和集市上維護治安、交通秩序,形成鄉鎮干部包主要路段、機關部門包“堵點”、649個村級勸導站2969名交通安全勸導員共同參與治安防范、交通保暢的格局。其經驗做法曾得到了湖北省交管局和公安部交管局的充分肯定,贏得了轄區社會各界的普遍贊譽。2012年以來,該縣交通違法、死亡事故明顯減少,呈逐年下降趨勢。如2015年與2014年同比,雖然事故總量上升11.7%,但死亡事故下降28.9%,2015年度同比少死亡12人。2015年9月份,黃岡市第四屆運動會彩排及開幕式期間,來自黃岡市12個縣(市)體育代表團、特邀嘉賓、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演職人員及觀眾2萬余人參加了開幕式活動。在市公安局領導下,該局再次吹響集結號,從市公安局及臨近縣市公安局抽調220余名警力參戰,現場指導、協調儀式期間涉及安保工作的重大、緊急、突發事件的決策與處置,確保了全市大型活動安保工作萬無一失。
浠水縣河道黃砂等礦產資源歷來有“全國通用糧票”之稱,年開采量達5600萬噸,全縣境內經營黃砂的公司共有14個,站點多達22處,共有貨車1760余輛,且分散較廣,受經濟結構和利益驅動的雙重影響,少數運砂業主和駕駛員為追求暴利,通過非法加高車廂墻板和改裝車輛超限超載運輸,且屢禁不止,曾是全市乃至全省車輛超限超載的“重災區”。
2012年4月以來,浠水縣委、縣政府自我加壓,克難攻堅,強力推進新一輪治超工作。浠水縣委、縣政府成立了浠水縣治超工作領導小組,制訂了《浠水縣強力推進治超工作實施方案》,分別從縣公安局交警大隊、縣公路局路政大隊和農村公路局路政大隊抽調精干力量38人組成治理超限超載執法大隊,下設4個路面執法中隊和1個法制中隊,由公安牽頭、交通配合,明確了各成員單位的職能職責。
從治超前散兵游勇的單打獨斗,到政府主導上下聯動的嬗變,從治超之初的風聲鶴唳,到重拳治超后的秩序井然,形成了政府主導、職能部門相互配合的長效機制。其具體做法是:一是對砂站、礦產開采點實行分片包保管理,由公安、交通、國土、黃砂等源頭管理單位派駐專人到砂站監督黃砂裝載行為,確保運輸黃砂、礦產的非法超限超載車輛不得上路行駛;二是采砂部門與砂站簽訂經營協議,對砂站經營行為實行合同式管理,要求砂站嚴格執行“五個一律”(即非法增高墻板未拆除的一律不得裝載、未覆蓋的一律不得上路、車輛未做到平裝限載的一律不得放行、車輛性能不佳的一律不得配載黃砂、早7時晚7時的時間段外一律不得經營黃砂),對不規范裝載行為以及違反治超相關規定的一次警告,二次停業整頓,三次取消經營資格;三是由治超大隊發放《責任書》,黃砂運輸車輛必須在簽訂《責任書》后方可運輸黃砂,未持有貨運車輛《責任書》的車輛各砂站一律不予配載黃砂;四是結合《責任書》的發放和車輛標箱的驗證簽訂黃砂運輸《承諾書》,督促駕駛人員自行消除非法改拼裝行為,對恢復標箱的貨運車輛發放《責任書》;五是在羅蘭線黃砂驗票處設置了一個刮砂站,裝載黃砂上路車輛一律進站。并對違法車輛堅決做到“五個一律”(即一律過磅、一律卸載、一律拆墻板、一律處罰、對處罰兩次以上車輛一律實行上“黑名單”)。
通過3年多的不懈努力,治超工作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效。“雙超”率由治超前的86.4%下降到了1.1%以下,并自2014年末以來持續保持這一指標,車貨總重50噸以上的惡性超載現象基本消除,公路優良率大幅提升;至2015年底,全縣干、支線優良率分別達93.6%、75.2%,比2011年末分別提高39.6、20.5個百分點,公路橋梁得到有效保護,因“雙超”引發的交通事故為零,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浠水治超模式”獲得了黃岡市委、市政府和市有關部門的重視支持和高度評價。
為破解農村交管工作線長面廣、力量不足,專業交警“管不了、管不夠”以及城區警種職責交叉、見警率低的難題,2011年7月,該局在8個農村派出所率先實行了“隊所聯勤”和城區“交巡警合一”警務機制。
一是優化了警力資源。改革前,浠水交警路面警力只有48人,聯勤后,全縣管理交通的警力達229人。過去由于警力不足,加之道路線長面廣,接處警量大,交管民警只是疲于應付接處警。現在,轄區派出所可以在道路交通事故發生后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能夠及時處置并受理農村道路交通事故,及時化解交通事故引發的各類矛盾。
二是方便人民群眾。在偏遠地區發生交通事故,一般處警難度較大,特別是發生重大以上的交通事故。通過“隊所聯勤”,轄區派出所都能夠做到就近快速處警,搶救傷員,保護現場,增強了群眾的安全感;避免以往因交通事故繁多,接處警忙碌,出警不及時而導致群眾不滿,甚至引發群體性事件等警民沖突矛盾。
三是提高了實戰能力。“隊所聯勤”處置農村道路交通事故,密切了派出所與交警中隊的協作關系,及時傳遞有效信息,實現信息互通和職能的無縫銜接,處置時就可以有備而戰,及時有效地完成事故處理,提高效率。如2016年1月16日和2月19日分別發生在聞一多大道和丁司垱鎮的兩起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交巡警大隊和案發地派出所成立聯合專班,轄區所、隊全警聯動,迅速開展重點車輛的排查工作,很快鎖定肇事車輛,使兩起交通肇事逃逸案均在24小時內成功偵破,彰顯了“隊所聯勤”工作的獨特優勢。
四是提高了工作實效。實行“隊所聯勤”后,派出所聯勤調解員充分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等靈活機動的優勢,積極履行調解職責,提高交通事故現場調解處置效率,讓交管民警更多地參與接處警及案件調查取證,提高了辦案質量。截至目前,基層派出所已處理交通事故1663起,沒有一起引發當事人的投訴和舉報。
五是節約了行政成本。派出所民警專(兼)職每天必須上路巡邏,一職雙責,既承擔治安防控,又負責事故處理,從根本上解決了偏遠農村地區處理交通事故普遍存在的響應時間長、成本高的弊端,讓群眾得到了實惠,夯實了基層交通和治安管理工作。
2015年以來,浠水交警通過完善“預案、協作、科技、獎懲、重處”等“十字法”工作機制,及時、準確地偵破各類肇事逃逸案件16起,其中重大逃逸案件9起,偵破率達89%以上,轄區逃逸案件逐年減少。
一是完善預案。首先,將“驅車出警快、現場處置快、布控追緝快、信息反饋快”等“四快”作為各中隊民警適應新常態公安工作的基本功訓練。其次,完善《道路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案件偵破應急預案》和逃逸案件研判制度,對逃逸案件接處警、現場勘查、布控堵截、走訪調查等環節,相應做出了明確規定。再次,及時成立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專案組”,研究制定偵破思路,攻堅克難,深挖線索,為案件的成功偵破做好最充分的準備工作。
二是協作配合。積極主動與刑偵、派出所、治安等各個警種通力配合,通報事故案情,加強區域及跨區域協作、聯勤聯動,拓展信息來源渠道。2015年8月10日21時10分,黃石市一輛無號牌小貨車在省道(S201)中大線浠散公路袁垅村路段,將一騎摩托車的老人撞傷致死后逃逸。辦案民警連續排查3個縣市區18個鄉鎮,走訪修理廠、物流公司等地的200余人,最終在黃石港區交警大隊的大力配合下,僅用10天就成功破案。另外,他們還通過跨區域協作聯動以及多警種聯勤聯動機制,建立情報資源共享機制,及時獲取交通逃逸案件信息和交通事故逃逸嫌疑人的蛛絲馬跡。
三是智能科技。今年以來,浠水警方積極爭取縣委、政府對電子監控系統科技資金的投入,將高速公路出入口、省道、縣道,城市道路、中心集鎮的重要路口、重點路段、重點區域全部納入監控范圍;并對原有技術監控進行升級改造,共建設高清攝像頭603個、高清卡口100個車道、“一體化”標準機房一個、配套視頻共享平臺、卡口圖像聯網平臺、公安實戰應用平臺及扁平化指揮系統,確保發生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案后,技術監控能用且好用,達到能夠準確識別肇事車輛,提高對肇事逃逸的偵破力度。
四是落實獎懲。今年以來,浠水警方將逃逸案件偵破工作納入交通管理績效考核,對偵破追逃的案件有功的民警和舉報人員按照有關規定予以獎勵;對偵破不力科所中隊及民警給予一定的經濟處罰,對偵破率達不到80%的,取消年度評優受獎資格。同時設置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群眾舉報獎勵基金,通過“全民三員”活動,發動廣大群眾舉報和提供有效情報的積極性。
五是從嚴重處。凡是確認為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不論其交通事故的損害情況如何,比照有關法規,一律上限處理,該拘留的拘留;凡是觸犯刑法的堅決追究刑事責任,決不姑息遷就。同時對致人死亡交通事故的主要責任人第一時間采取刑事拘留措施,對重大交通肇事保持打擊的高壓態勢,有效地降低了重大案件的發生。
截至去年底,全縣交通事故同比下降9.74%,其中一般事故同比下降8.48%,重大事故同比下降10.46%,逃逸事故同比下降21.76%,其中重大逃逸事故下降明顯。
2014年5月,浠水縣啟動交通安全管理網格化建設工作,以社會綜治管理網格單元為載體,實行農村道路“交通管理進網格”、“落實‘四員’共治創平安”的交通網格化管理模式。由縣綜治辦牽頭,建立縣、鄉(鎮)、村、組等四個層級網格管理體系,分層級組建網格管理服務中心、站、室,設置鄉鎮級交通“調度員”、公安交警兼任“指導員”、網格管理站選聘“協管員”、村(社區)聘請“信息員”的“四員”網格化管理體系。
充分運用網格理念和現代網絡技術,在全縣社會管理網格化綜合平臺上增設“交通安全管理”系統,開發出系統基礎信息、查詢信息、考核信息和服務事項等多項功能模塊。各鄉鎮村(社區)信息員通過該系統錄入以“人、車、路、事”為核心的農村道路基礎信息,并做好交管信息動態采集、信息關聯比對和綜合集成,為群眾提供網上信息查詢、預約辦事、處理交通違法和事故、委托辦理相關牌證、駕照及年檢服務提供便利渠道。真正把交通管理、服務、自治等納入網格管理,做到了全縣和各鄉鎮交通管理工作底數清、情況明,使全縣交管工作更有計劃性、更有針對性。
同時,在交警大隊建立農村道路交通管理網格平臺服務終端,并設專人具體負責分析每月的農村道路交通事故及傷亡數據,研判轄區道路交通安全形勢,監督、指導和考評各鄉鎮(場區)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還將各鄉鎮(場區)轄區的死亡事故以及無證駕駛、酒駕、醉駕等重點違法行為作為主要考核指標,落實農村道路交通管理“一網考”,為縣委、政府對鄉鎮綜合治理和安全生產工作考評考核提供了科學依據,提升了交警部門在全縣交通管理工作的主導作用,實現“交管基礎信息一網采集錄入、公共資源一網整合共享、關聯數據一網查詢比對、交管事務一網分流督辦、為民服務一網延伸跟進、日常工作一網考核評估”的目標。
在農村道路安全日常管理中,由“四員”組成的工作組,圍繞道路交通安全隱患、重點車輛及駕駛人、交通安全宣傳、交通隱患防控和交通事故糾紛調處等方面的信息開展工作,對道路交通違法行為進行教育、勸導、制止、糾正、拍照等,并將相關信息錄入縣綜治網格信息平臺,各鄉鎮交管工作進展情況一目了然。
通過借力網格化平臺,推動了農村道路建設年活動的深入開展,達到了交通隱患隨時有人排查、信息臺賬有人登記、事故有人調處、安全有人檢查、宣傳有人傳播、擁堵有人疏導的齊抓共管的局面,較好地解決了交警部門警力不足、“人少腿短”的瓶頸。
由于農村道路交通網格化管理平臺容納了各家各戶的交通信息資源,平臺的運行,對開展全村各類人群的交通安全勸導和宣傳教育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民警能充分借助這一平臺,通過網格員深入到每家每戶進行登記、入戶宣傳,使交通法律法規也隨之帶到了千家萬戶,機動車輛辦牌辦證、年檢年審比例也得到了較大的提升。
同時,綜治網格平臺整合了包括全縣交通安全管理在內的有關數據、“重點車輛及駕駛人”管理等基礎信息,實現全縣重點車輛、重點駕駛人的源頭管理和動態一網管控,在轄區發生交通事故的,村民只要撥打網格化平臺電話,中心戶長、小組長就可以接到求助,第一時間就可以組織和發動周邊“事故聯防組”幫忙救助,為緊急救援爭取寶貴時間,實現“一家有事、十戶呼應”。
截至2015年底,全縣共建立649個農村道路村級交通安全勸導站,2969名交通安全勸導員累計勸阻交通違法行為3萬余起,農村道路交通管控力度明顯提升,交通安全形勢得以根本扭轉。據統計,該模式啟動前后同期相比,全縣因農村道路事故造成受傷人數同比下降12.7%,致人死亡事故下降18.9%,初步實現交通管理由“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全社會齊抓共管”的交通安全管理格局,有效消除了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