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中
?
去庫存、備倉容 基層糧企要有擔當
文//袁中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高度重視農產品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其中去庫存主要指的是糧食要去庫存。近年來糧食連年豐收,出現了高產量、高收購量、高庫存量“三高”疊加的局面,國際大宗商品特別是糧價大幅走低,國內糧食市場成交萎縮、價格回落,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倉容爆滿、壓庫嚴重。當前壓庫的糧食大部分為政策性糧食(最低收購價糧食與地方儲備糧),不少地區占到總庫存的95%以上,其中最低收購價糧食占到90%以上,空倉寥寥無幾。對此,不少購銷企業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寄希望于國家調整拍賣政策。筆者認為,國有糧食企業要有擔當意識,主動作為,這樣才能發揮好主渠道作用,否則將被歷史淘汰。
要把握時機,加快政策性糧食出庫。以當前的市場形勢,糧食出庫極有可能虧損,但要有促銷騰庫的膽識,對去庫存早打算、早謀劃、早匯報,向地方政府匯報庫存及夏收倉容緊張情況和目前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困難及請求解決的事項,最大限度爭取政府支持。同時,要把握市場略微回暖時機,加快政策性糧食出庫,盡可能地減少虧損。在品種上,選擇價差小的品種出庫,比如當前小麥市場價、拍賣價分別為2320元/噸、2460元/噸,價差140元/噸,而稻谷市場價、拍賣價分別為2800 元/噸、3150元/噸,價差350元/噸,于是可以選擇小麥出庫,通過補貼價差、減免出庫費用等措施出庫地方儲備小麥和最低收購價小麥,進而緩解糧食庫存壓力。在時點上,重大節日前,市場都有一定程度的回暖,可以把握時機,通過貼價銷售、提前輪出、降價銷售等措施,加快糧食出庫,騰出有效倉容。如果基層糧企都等到夏收前、秋收前出庫,大批糧食上市,價差拉大,虧損必然加大,同時也將背負沉重的社會輿論壓力,影響糧食部門的整體形象。
要主動作為,引導糧食供給側改革。從糧食市場來看,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人們買成品糧非常關注糧食口感、新陳。消費者都喜歡口感綿糯香甜的新大米,而有機米、綠色大米因價格太高市場份額不多,比普通米價格高約1元/公斤的中檔米最受歡迎。國有糧食企業壓庫大部分是低端產品、“大路貨”,中高端產品供給不足,難以滿足全面升級的消費需求。參與糧食供給側改革,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大有可為。一方面要引導種植,主動作為,與農業、鄉鎮政府和村委會等部門對接聯系,溝通匯報糧食市場形勢,配合做好良種推廣工作,增加中檔糧食占比,讓更多的中檔糧食被加工企業吸收儲存,減少自身壓力。可以采取訂立產銷合作協議,引導種糧大戶與農民種植適合當地種植的中檔稻米,同時通過免費運輸、烘干服務、專家服務和二級結算等形式,讓農民看到效益、增加種植積極性。另一方面要轉型發展,發展糧食全產業鏈,把握國家大力促進農業規模化經營的有利時機,參與高效、綠色、優質糧食種植,把握優質糧源,開展精深加工,做響優質糧食品牌,走品牌化戰略道路,讓更多的糧食走入市場,化解庫存。
(作者單位:江蘇省儀征市糧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