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紹耕
?
經濟新常態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對策和思考
■顧紹耕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對下一階段我國經濟發展提出了“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的指導思想,這是對全國經濟發展在新形勢下提出的新要求,當然同樣也是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在新形勢下提出的新要求。
自從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已經在風雨中走過多年,目前已經進入了緩慢又不平衡的復蘇期,同時也進入了經濟新常態。受世界經濟發展大趨勢的影響,我國經濟也同樣進入了經濟新常態。我國的經濟新常態表現為三期疊加的明顯特征。一是進入增長速度的換擋期,由高速增長轉入中高速增長。二是進入經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不少行業處于青黃不接的狀態,老的結構一時調不下來,新的結構一時又調不上去。三是進入前期刺激經濟政策副作用的消化期,巨大的債務需償還,新的增長空缺需尋求新的增長點來彌補。同時,由這三大特征引出了我國在“十三五”期間經濟發展的三大趨勢,即經濟發展速度的變化,經濟結構的優化和經濟發展動力的轉換,而這三大發展趨勢將對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產生直接和重大的影響。
1.我國經濟發展速度相對減緩以后,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速度也必然隨之相對減緩
在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在“十二五”期間,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許多方面已受到明顯影響。總體來說,對“三資”企業的影響要大于內資企業;對外貿企業的影響要大于內貿企業;對傳統產業的影響要大于新興產業;對工業企業的影響要大于商業服務業。經濟發展速度適當下調以后,就意味著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機遇將相應減少,招商引資的難度將相應加大,創辦新企業和原有企業擴張的比例將相應減少,集體經濟的資產收益率會面臨更大的挑戰,農村勞動力充分就業的機會也會遇到更大的困難。
2.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會對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
眾所周知,農村集體經濟在初始發展期,由于力量比較弱,投資環境又相對較差,因此發展的大多是中低檔的傳統產業,不少企業的生產設備和生產技術也相對落后。上世紀末本世紀初雖然進行了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許多企業調整了產品結構,進行了技術改造,但能夠進入現代先進企業行列的仍然為數不多。“十三五”期間,隨著我國經濟結構優化步伐的不斷加快,農村集體經濟如果不能同樣加快調整、優化、升級步伐的話,與形勢發展要求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大,有的企業還將面臨被淘汰的危險。
3.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動力的轉換,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受資源制約的因素越來越明顯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農村集體經濟取得蓬勃發展的強大動力主要有三個:一是優惠的政策,最突出的是大量的減免稅收。二是廉價的土地,有的甚至半賣半送。三是廉價的農村勞動力,勞動力成本還不到城市勞動力的一半。現在我國已經加入WTO,對所有企業實行“國民待遇”,一視同仁,加上上海創建了自由貿易區,因此在“十三五”期間,對農村集體經濟的原有政策優勢已所剩無幾。從上海郊區的土地使用情況來看,經過前30年的大量開發建設,全上海的土地使用指標基本接近紅線,由此可使用的土地指標越來越少,對土地使用的管控越來越嚴,廉價取得和使用土地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上海中近郊已經和中心城區一樣,也進入了“寸土寸金”的時期。再看上海農村勞動力的價格,加上使用時必須同時交付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安全保險等各種費用,近20年來已經增長了好幾倍。
面對經濟新常態下的新情況新問題,我們一定要及時調整和制定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新思路,找出應對的新策略和新措施。
1.要實現思想轉變,確定適應經濟新常態的科學發展新理念
可以肯定,整個“十三五”期間,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都將在經濟新常態的大背景下進行,因此,只有適應經濟新常態,才能確保經濟和社會的健康穩定發展。當前,要組織廣大農村干部群眾認真學習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及《上海市委關于制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了解國民經濟形勢變化的大格局,了解我國在“十三五”期間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弄懂經濟新常態的基本知識、基本特征,學習借鑒國內外應對經濟新常態的成功經驗,從而確定適應經濟新常態的思想觀念,為樹立適應經濟新常態的科學發展新思路打下扎實基礎。同時要加強調查研究,特別要加強對本單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調查研究,對照適應經濟新常態的要求,找出長處和短處,總結成功經驗,找準存在的矛盾問題,揚長避短,調整和確定本單位經濟建設、社會發展、鞏固和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新思路。
2.要實現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要從舉辦經營性企業為主轉向以資產經營為主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由農村一定行政區域內的全體農民共同創辦的集體經濟組織,農村集體資產是本區域全體農民共同擁有的資產,是由農民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奮斗積累起來的資產,因此確保這些資產的安全,就是確保了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所以要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先要確保農村集體資產的完整和安全,在這個前提下,再努力實現農村集體經濟的新發展。在當前經濟新常態的形勢下,發展的機遇雖然仍然不少,但是發展的風險卻大大增加,為了實現在經濟新常態下農村集體經濟的安全平穩健康發展,必須切實改變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方式。為此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后一般不再創辦市場風險較大的經營性企業,轉向以資產經營為主的無風險、低風險的資產經營項目,如標準廠房出租、商業用房租賃、辦公用房出租等等,在確保資產安全的前提下實現農村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
3.要實行發展方向轉變,從發展傳統產業為主轉向發展第三產業和新興產業為主
為了跟上全局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前進步伐,也為了克服土地資源緊缺的瓶頸制約,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必須下決心實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發展重點方向的轉變。要堅持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的原則,使僅剩的少量可開發利用土地實現使用價值最大化,使用效率最高化。為此,凡新發展的必須使用土地的企業,只能重點保證新興產業企業、高科技含量企業、高產出效益企業和符合當地發展規劃、當地又比較緊缺的第三產業。原則上不再發展新的中低檔傳統產業,對原有的中低檔傳統產業,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認真進行梳理,對效益較好、產品市場需求較旺的企業,要增強創新能力,提升科技水平,開發優質產品,強化經營管理,使企業逐步從中低檔向中高檔方向發展,有條件的要下決心進入國內甚至國際先進企業行列。對于經濟效益低下,產品市場前景不佳的企業,要下決心實行騰籠換鳥,清退原有企業,引進充滿活力的新興企業,使農村集體經濟煥發新的活力。
為了順利實現上述轉變,實現在經濟新常態下的農村集體經濟健康、穩定發展,必須落實相關的有力措施。
1.認真修改發展規則,科學調整發展戰略、發展重點和空間布局
中央已經制定了“十三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建議稿,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對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出了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農村集體產權權能、開發農業多種功能、發展特色縣域經濟、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實施脫貧攻堅工程等等重點工作,為下階段農村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要根據規劃的要求,結合本單位的實際,在保持總體發展規劃相對穩定的前提下,按照經濟新常態下的新要求,科學調整發展戰略、發展重點和空間布局,向廣大干部群眾展示農村經濟繁榮富強、全面實現小康、建設美麗鄉村的美好藍圖。
2.采取扎實措施,不折不扣完成各項重點任務
大家知道,我國的“十三五”規劃意義特別重大,是實現中國夢中“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中第一個目標,即到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決戰階段,任務偉大而艱巨。而相對來說,要完成農村部分的任務,可能更為艱難。當然上海郊區的基礎比較好,但是要實現中央的要求,成為全國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排頭兵,任務同樣艱巨。上海農村經濟的發展,要緊緊圍繞特大城市郊區的特點,充分發揮優勢,克服資源約束等弱勢,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科學發展,使上海農村經濟和各項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各單位要切合自己的特點,找準發展方向,抓住發展重點,落實發展措施,創造發展新成果。
3.加強學習培訓,組建一支過硬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隊伍
組織規劃的順利實施,干部隊伍是關鍵。要確保規劃各項工作的實施質量,必須依靠優秀的專業技術隊伍來完成;要完成這么一個宏偉的工程,必須團結千千萬萬群眾共同努力拼搏。因此我們必須牢牢抓好三支隊伍的建設:一要有計劃地組織培訓學習,提高農村基層領導班子的執政能力,提高基層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增強為民服務、廉潔自律的意識,提高執行政策、依法辦事、發展經濟、社會治理的能力;二要加快農村科技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農村科研人才激勵機制,廣泛開展農村科技人才分層分類培訓,特別要注意從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農村自學成才等渠道中培養優秀的農村干部和農村青年科技人員,為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增添源源不斷的生力軍;三要大規模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以適應經濟結構優化、產業升級、科技進步、市場競爭加劇的需要。
4.加強政策支持力度,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要進一步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使廣大農村也能如期全面進入小康,建成美麗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離不開政策的有力支持。雖然以減免稅為代表的傳統優惠政策已難以繼續實施,但就是在WTO允許的“綠箱”政策、“黃箱”政策范圍內,在世界各國通行的許多領域內,仍然有許多優惠政策可以制訂。況且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五中全會已經出臺了不少支持農村經濟發展、新農村建設、農民增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例如農村集體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扶持農村脫貧、加強農村環境保護、支持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等等。這些優惠政策有的已開始貫徹實施,并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不少仍停留在總體思路上,遲遲沒有出臺實施細則,使很好的政策無法落地。大家知道,時間是最寶貴的財富,五年時間一晃而過,時間不等人,形勢在逼人,任務在催人奮進,望有關各方統一思想,團結一致,認真貫徹黨中央的英明決策,使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優惠政策盡快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產出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系本刊特約通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