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崗敬業 執法為民
河北省懷來縣糧食局岳玉君作為一名糧食部門的執法工作者,時刻牢記工作宗旨,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和強烈的責任心履行自已的職責,積極開拓、銳意進取。因為任勞任怨,勤勤懇懇,岳玉君得到了領導的認可和同事們的好評,連續多年被評為優秀工作者。成績和榮譽沒有讓她驕傲自滿,更加鞭策著她在糧食監督檢查這個工作崗位上,認真而踏實著為糧食事業付出著心血和汗水。
岳玉君一直從事糧食業務工作,自從《糧食流通管理條例》頒布后,她又多了一份新的責任,那就是糧食行政執法工作。她深知自己的知識遠不能勝任新工作的需要,為了能更快更好的勝任這項工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認真學習相關法律法規知識,深刻領會法律、法規的要素和實質內容,認真研讀書中所舉各個案例,從而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執法能力,并在工作中學以致用。在到其他執法單位辦事的同時,她潛心掌握別人的工作方法、辦事程序,并將好的工作方法如建立行政許可檔案等運用到自己的工作當中去。
按照法律法規要求,只要經營者申請材料齊全,即可辦理《糧食收購許可證》。由于行業管理股集業務工作和行政執法為一體的綜合股,為了便于后期工作的順利開展,一要確實掌握經營者的經營實際情況;二要核實所提供的材料真實性,尤其是收購條件、倉儲設施設備及倉房條件。為此,每辦理一個證,無論多遠,多辛苦,岳玉君都親自帶領糧食執法同志到其收購場所實地查驗,做到心中有數。如遇所提供的材料不相符時,無論如何說情,她都沒有給予通融,直到符合申請要求,才給予辦理。有的申請戶是托關系介紹的,但她從未因特殊關系而簡化省略辦事程序及條件。岳玉君就是這么一個執法嚴謹、不徇私情的女股長。
河北省懷來縣糧食產量年均在1億公斤左右,因主產品種為玉米,基本上處于“產的不吃,吃的不產”的現狀中,且縣域近鄰北京、內蒙古、山西,運輸非常便利,因此糧食市場流通活躍。截至2015年3月底,全縣從事糧食收購業務的就有近60家。如何管理好該縣的糧食流通市場,使經營者合法經營,不出現壓級壓價,不損害農民的利益顯得尤為重要。考慮到全縣糧食經營者眾多,并且對糧食業務知識所知無幾,2012年,岳玉君加班加點將相關法律法規知識、日常所用的糧油質量標準及相關基礎知識、操作技能編成一本書,并用此書對糧食收購經營戶進行培訓。培訓中她將在書本中的理論知識、和多年來的實踐經驗、檢驗操作技能一同進行深入淺出地講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糧食經營者懂得了依法經營的道理,對糧食業務知識有了更新更全面的了解,為確保糧食流通安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讓社會各界更好地了解糧食部門的職能,切實保護糧食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合法權益,岳玉君利用各種宣傳機會擬制宣傳材料、連續多年走上街道宣傳法律知識,散發宣傳單。
2014年,在河北省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時,岳玉君查閱糧油安全知識,并將小知識打印成宣傳單,在宣傳日活動期間同局內其他同志們一起走上街頭發放。此次活動使她感悟到只有通俗易懂、貼近生活的宣傳內容,才能受到群眾歡迎,才能得到廣大群眾的的參與和支持。
依照《糧食流通管理條例》賦予的職責,為扎實做好糧食流通監督檢查工作,本著和諧、服務、為民的宗旨,岳玉君帶領局內糧食執法同志采取定期、不定期和專項檢查等方法,到糧食收購場所進行檢查。尤其是糧食收購旺季,對原糧的收購質量、執行的收購標準、是否有壓級壓價行為、是否執行了統計制度,是否有借出、涂改、丟失《糧食收購許可證》現象,是否有糧食出入庫手續等進行檢查。對統計臺賬填寫不完整不規范的,甚至不會填寫的,她就手把手的教,對使用檢驗儀器操作不合理的,現場進行糾正指導。
岳玉君在執法工作中始終能把握自己,抵制誘惑,戰勝挑戰,保持廉潔。她嚴格做到秉公執法、不徇私情,遵守黨紀國法。由于身處執法的第一線,執法中尤其要經常面對金錢關、人情關的考驗,她從沒有利用手中的權利謀取私利,更沒有假公濟私和吃、拿、卡、要、報等行為。她始終認為,作為一名國家工作人員,一名執法工作者,依法辦事,廉潔奉公是神圣的職責。她勤政廉潔,愛崗敬業,舍小家,顧大家,一心撲在工作上。繁忙的工作讓她常常忽略對家人的關心。家人曾抱怨說:“工作是你的最愛。”
繁重的工作累得她眼睛不好使了,頸椎也發生了病變,可她沒有請過一天假,而是默默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岳玉君就是這樣一位心系糧食,奉獻于糧食事業的共產黨員。
普法驛站 說明理由制度
說明理由制度是指行政主體在作出對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產生不利影響的行政行為時,除法律有特別規定外,必須向行政相對人說明該行政行為的事實依據、法律依據以及進行自由裁量時所考慮的政策、公益等因素。行政行為說明理由的內容:一是行政行為的合法性理由。包括支撐行政行為合法性的事實根據和法律依據。特別是要說明作出行政行為的法律依據。二是行政行為的正當性理由。包括支撐行政行為自由裁量的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
我國行政立法中規定說明理由制度的,比較典型的是行政處罰法。該法第31條規定,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并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第41條規定,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不依法向當事人告知給予行政處罰事實、理由和依據,行政處罰決定不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