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德 呂永山
淺談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的意義
郭守德呂永山
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可以獲取信息、積累知識,更可以體味豐富多彩的人生,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余秋雨先生說的:青年人應盡早地加入到閱讀中去,“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可見,有效地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對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關系重大,意義深遠。
課外閱讀增強語感思維發展寫作
讀書有益智,讀書能養性。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可以獲取信息、積累知識,更可以體味豐富多彩的人生,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正如當代著名散文家余秋雨先生說的:青年人應盡早地加入到閱讀中去,“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笨梢?,有效地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對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關系重大,意義深遠。
語感是以感性認識為基礎的,是閱讀能力高下的具體體現,其形成是由過去的知識、經驗在心理結構中的積淀?!罢Z感的訓練必須落在‘讀’上,只有讓學生接觸大量的語言材料,才能形成不同的感受‘圖式’,進而提高整體的感受能力。”可見,閱讀感受能力的提高,擴大閱讀量是其前提,因為語感的優劣,主要來自于讀書的積累。書讀多了,富有積蓄,“感覺”自然靈敏,往往能直接、迅速地捕捉到文字信息的豐富內涵,從而大大提高課外閱讀的有效性。“課外閱讀不拘形式,不受時間限制,不帶太多的功利性,在放松的閱讀狀態下,對閱讀對象更易獲得全面的認識和整體的領悟。”因此,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廣讀博覽,把擴大閱讀量與熟讀精思、背誦記憶結合起來,就可積累語言材料,積累思想認識,豐富學生語感的心理建構,進而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
“人的智力結構的核心是思維能力,而許多思維能力正是通過閱讀來實現的。”學生的閱讀量越大,知識面就會越寬,對生活的認識、理解、感受、積累就會越豐富,從而也就會更有力地促進其思維能力的發展。可見,課外閱讀是鍛煉學生思維、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在課外閱讀中,由于少了許多“清規戒律”的束縛,學生得到了較多的寬松自由,他們在愉悅輕松的狀態下,可以粗覽故事情節,大致把握作品脈絡,理清作者思路;可以細讀精彩描寫,仔細揣摩句式,反復玩味字詞,深刻體會形象;可以邊誦讀、邊摘錄、邊咀嚼、邊記憶;可以通過大腦根據需要進行思索評價,領悟思想內涵;可以身臨文境,自由馳騁想象,進行古今對接;也可以入情入景,或喜悅、或憤怒、或悲泣……總之,課外閱讀為學生提供了更豐富的自由想象的余地和空間,更便于發揮其創造性思維,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思維習慣。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睆V讀博覽助寫作,集多識廣則會文。在有效的課外閱讀活動中,學生既積累了較豐富的寫作材料,也學會了對生活現象的分析,對自然科學的理解,對人生價值的探索,同時也領悟了作文之道,有序地提高了寫作能力。
通過課外閱讀實踐,學生首先學會了模仿,他們從仿詞仿句到仿段仿文,學習作者結構布局的技巧;繼而部分學生又嘗試著在模仿中進行創造,體現出自己的寫作個性來,作文的整體質量在不斷地提高,模仿是一種人皆用之的學習方法,每一個文學巨匠都是從模仿、吸收中獲取成功的。如莫泊桑學福樓拜,阿·托爾斯泰學屠格涅夫,魯迅學果戈里,老舍學狄更斯等等。他們之所以能形成獨創風格,能卓然獨步,就在于不懈地廣覽群書,博采眾長的學習與吸收。正所謂“勞于讀書,逸于作文”。因此,引導學生在廣泛閱讀中,進行模仿寫作,進行嘗試創新,讓作文體現個性,讓作文走向深刻,這是一條有序地提高寫作能力的途徑。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單靠課內閱讀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有效地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從眾多的書籍中獲取真知,提升思想;從眾多的書籍中接受教養,傳承文明。讓學生在書的海洋里盡情邀游,不斷地擷取精美的浪花,點綴人生。
(作者單位:甘肅松山教育輔導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