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夢娜
“又”和“再”的對比分析
郭夢娜
副詞是由實詞虛化而來的,它們意義空靈,義項復雜,且使用頻率很高,對二語習得者來說要準確掌握、靈活運用副詞是一件難事,尤其是對近義副詞的甄別和辨析?!坝帧焙汀霸佟笔乾F代漢語中一對常見且使用頻繁的近義副詞,它們在意義和用法上既有共性,也有個性。本文試從語義、語法、語用三個層面對“又”和“再”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它們之間的不同有助于我們全面地把握它們的具體用法,也有助于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對它們的掌握和學習。
又再近義詞
“又”和“再”是現代漢語中一對常見的近義副詞,它們在意義和用法上有許多相似之處,在語言教學中,往往習慣用“再”解釋“又”,或用“又”解釋“再”,而通過語料進行對比分析時,我們不難發現這兩個詞既有相同的意義和用法,但也有不同的意義和用法。雖然在某些語境中二者可以替換,但并不代表二者完全等同,據此本文從語義、語法、語用三個層面對“又”和“再”做了以下對比分析。
“又”在《現代漢語詞典》里有八個義項,第一個義項是“表示重復或繼續”,如“今天又下雨”。在《現代漢語八百詞》有五個義項,第一個義項是“表示一個動作(狀態)重復發生,兩個動作(狀態)相繼發生或反復交替”,如“洗了又洗”。
“再”在《現代漢語詞典》里有五個義項,第一個義項是“表示又一次,有時專指第二次,有時又指多次”,如“再次,再衰三竭”。在《現代漢語八百詞》里有五個義項,第一個義項是“表示一個動作(或一種狀態)重復或繼續,多指未實現的或經常性的動作”,如“別急,再坐一會兒”。
從詞典的解釋中看,這兩個詞都有表示動作(狀態)的重復或繼續的意思,但它們在語義上還是存在著差別。在實際運用過程中,二者并不是在所有情況下都能互換。如例1中的句子:
A.你怎么又來了?
B.我復習完英語再預習政治。
C.他又/再看了一遍。
雖然“又”和“再”在例1的三個句子中都表示動作的重復,但A、B句中的“又”和“再”不能互換,只有C句中“又”“再”可以替換。這說明“又”和“再”在表示語義上仍有不同,它們在語義上的不同主要表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第一,“又”和“再”在表示動作重復的含義時,各自涉及的時域不同?!坝帧奔瓤梢陨婕斑^去的時域,還可以涉及將來的時域,可以是“未實現、未然”,也可以是“實現了、已然”,其中“又”在表示未然動作的重復時,可以表示預測帶有規律性的情況將重復出現;而“再”所描述的動作(狀態)與將來有關,表示“未實現、未然”。如例2:
A.這支筆很好用,我想再買一支。(表將來,未然)
B.這個人昨天來過,今天又來了。(表發生了,已然)
C.你也是身不由己,保不準明天又會生出什么是非來。(表將來,未然)
D.明天是周日,又是去教堂的日子了。(表將來,未然,有規律性)
第二,“又”和“再”在表示動作重復的含義時,主客觀不同。從陳述者角度看,“又”可以表示客觀陳述,有時也可帶有陳述者的某種主觀情感,表達吃驚、厭惡、責備等態度;而“再”更傾向于客觀陳述。如例3:
A.我沒聽清楚,你再說一遍。(表客觀陳述)
B.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表客觀陳述)
C.你剛吃完飯怎么又吃饅頭了。(表責備)
1.“又”和“再”都可與能愿動詞連用,但“又”的語義指向為能愿動詞,一般用在能愿動詞的前面;而“再”的語義指向為行為動詞,修飾的并不是能愿動詞而是行為動詞,因此一般出現在能愿動詞的后面。如例4:
A.徐光啟說:“既然有這樣的好書,您又愿意指教,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我也要把它翻譯出來?!?/p>
B.我要是能再多待一會兒就好了。
2.“又”和“再”都能與否定詞“不、沒、沒有”等連用,但“又”只能放在否定詞的前面,而“再”既可放在否定詞的前面,也可放在否定詞的后面,不過“再不”比“不再”的語義更堅決。如例5:
A.啊,下雨啦,我又沒帶傘。
B.這書他看了一遍,就不再看第二遍了。
C.她發誓,從此以后,再不跳舞了。
3.“又”和“再”都能與數量詞共現?!坝帧薄霸佟倍伎梢约訑盗吭~,可用“又/再+量詞”的格式,此處“又”“再”的意思是“另外,又”(北京大學中文系1955/1957級語言班《現代漢語虛詞例釋》)。“又”與數量詞搭配的常見格式還有“又+數詞+量詞”或“又”前后重復同一“一+量”,表示反復多次(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或用來表示數目的零頭和為數?!霸佟迸c數量詞搭配的常見格式有“再+數詞+量詞”或“再+形容詞+一點兒/一些”或者“一+而+再,再+而+三”。如例6:
A.我們再次成功了。
B.他又一次遲到了。
C.學校的樓房蓋了一幢又一幢。
D.三又二分之一;四年又五個月。
E.我國政府就此事再一次發表聲明。
F.再漂亮一點兒。
4.“又”可以與結構助詞“了”共現,如“他睜開眼看了看,可一會兒又睡著了”;而“再”很少與結構助詞“了”“的”共現,特殊情況下,會出現在否定句中,如“能不能消停會兒,別再煩我了”。
5.“再”的構詞能力強于“又”?!冬F代漢語詞典》中列出了26個以“再”開頭的雙音節或多音節詞,有名詞如“再世”、動詞如“再版”、副詞如“再度”、連詞如“再者”等,還有如“再接再厲”“再衰三竭”等四字成語;而《現代漢語詞典》中只收錄了一個以“又”字開頭的詞“又及(動詞)”,且這個詞一般用在書面語中。所以,“再”的構詞能力強于“又”。
語用層面主要從句類選擇、輕重音選擇和行為暗示三個方面對“又”“再”進行對比分析。
句類指的是按照句子的語氣劃分出來的句子類型,包括陳述句、疑問句、感嘆句和祈使句。在句類選擇方面,“又”和“再”有不同的選擇。對于陳述句和感嘆句,“又”和“再”都可以進入。在祈使句中,只有“再”能進入,如“再等等,不急”。而疑問句又分為是非問、特指問、選擇問和正反問四種,我們主要從是非問和正反問來分析“又”“再”對疑問句的選擇。首先看是非問句,“又”“再”都可進入是非問句,如“你又要出去嗎?”“從那之后,他再沒去過上海嗎?”。再來看正反問句,正反問句又分為三種情況即V不V、V不、先把一句話說出,再后加“是不是、行不行、好不好”(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坝帧焙汀霸佟倍伎蛇M入加“是不是”的正反問句中,不過此時的“再”通常與能愿動詞連用,如“他們又在外地旅行,是不是?”“他們想再去外地旅行,是不是?”。對于加“行不行”“好不好”的正反問句,“再”可以進入,而“又”不能進入,如“你再幫我一次,行不行/好不好?”。
在輕重音的選擇上,與“又”“再”的語義指向有關。“又”的語義指向是能愿動詞,重音應落在能愿動詞上;而“再”的語義指向是行為動詞,句子的重音要落在行為動詞上。如“他原來想再回家一趟,現在看來也不行了?!薄八瓉碛窒牖丶乙惶?,現在看來也不行了?!?。
在行為暗示方面,“又”一般表示不希望重復動作,如“你又來啊”“你又出去玩了”,而“再”一般表示歡迎、希望重復動作,如“你再來啊”“你再出去玩吧”。
“又”和“再”是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高的兩個近義副詞,都有表示“一個動作(或一種狀態)繼續或重復”的含義,它們在意義和用法上有許多相似之處,外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極易將二者混淆。但是通過對比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又”“再”在語義、語法、語用上還是存在著差異。在學習的過程中,外國學生只有全面地掌握二者之間的異同,才能在使用中運用自如,使自己的語言表達更規范準確;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對外漢語教師們也需要對它們進行區別教學,這樣外國學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它們,正確地運用它們。總之,“又”和“再”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應將它們區別開來,不能完全等同視之。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2002年增訂本[Z].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2]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Z].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
[3]北京大學中文系1955/1957級語言班.現代漢語虛詞例釋[Z].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4]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增訂版第五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陸儉明.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第四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6]劉小紅.留學生重復義副詞“又、再、還、也”的習得偏誤分析與教學對策[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5.
[7]陸梅.對外漢語教學中“又”和“再”的對比分析[J].群文天地,2012(10).
[8]張瑾.外國留學生習得漢語副詞“又”“再”的偏誤分析[D].鄭州:鄭州大學,2013.
(作者介紹:郭夢娜,湖北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