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遠
高校教師職業認同感的形成探討
劉思遠
高校職業認同是對教育事業價值的認同,是教育工作生涯的精神寄托,對教師職業發展、教學工作質量的提高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職業認同中所包含的群體性、歸屬性和價值性的傾向于馬斯洛的需要理論要吻合,個體在工作中除了獲得報酬以滿足基本的生理需要,更需要職業所提供的安全、歸屬感、愛與尊重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因此,本文將在需要理論視角下解讀高校教師職業認同感的形成,并進一步為提升高校教師職業認同提出可行性的建議。
高校教師 認同感 需要理論 建議
(一)教師職業認同的涵義
隨著教師職業認同的相關研究不斷增多,對其定義也就眾說紛紜、不一而論。通過文獻研究,筆者發現,對于教師職業認同的認識一般包括“過程說”和“狀態說”兩種?!斑^程說”強調教師職業認同是一種逐步確認自我教師角色、強化教師責任的過程;“狀態說”認為教師職業認同是教師對當前所從事職業的滿意程度??偟膩碚f,教師的職業認同感是指教師不斷的體驗、傾向于當前的職業,從而形成對職業的肯定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并能感到身心愉悅。正是這樣的一種狀態,職業認同感對于教師的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教師職業認同的現狀簡介
1.我國高校教師職業認同總體水平一般。通過文獻研究,在對441名高校教師調查研究中發現,高校教師對于職業認同程度并不高,甚至低于中小學教師的職業認同程度。在對不同等級的高校教師研究中了解到不同層次的教師職業認同感明顯不同。
2.學歷和職位的高低影響高校教師的職業認同。學歷和職位的高低與高校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呈正相關的關系。學歷越高,教師所具有相關理論知識和認識水平就越高,越重視職業的專業性和對工作的貢獻。同樣,高校職位的高低一方面體現在工資收入中,另一方面影響教師工作積極性。
3.高校教師的職業認同感與學校的人文關懷有巨大的關系。人文關懷是個體歸屬感的滿足和精神層次的需要。一個越具備人文關懷的高校,越有利于營造和諧、融洽的氛圍,越有助于滿足教師尊重與歸屬的需要。
(一)高校教師職業認同感的形成。馬斯洛的需要理論主要包括5方面的內容: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感需要、愛與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方面的配合。筆者認為,這五方面的內容與職業認同感有著密切的聯系。高校教師職業認同感的形成也需要5方面的內容:
1.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皞}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教師能否融于一個群體的基本前提是生活的需要,一個物質生活不穩定的個體很難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因此,高校教師職業認同感形成的第一方面就是滿足教師基本的生活需要。
2.保障教師安全。教師的安全既包括生存環境的安全,也包括心理的安全。在我國,高校教師的基本人身安全一般可以保障,但是心理安全存在隱患。如果高校教師長期處于緊張的教學工作和科研壓力之下,很難實現心理的安全和心靈的寄托。長期的壓力在影響高校教師身體健康的同時,也會造成教師職業認同感的降低。
3.激發教師的歸屬感。教師職業認同的形成最重要的環節就是教師有無歸屬感。高校教師的歸屬感是指個體對于學校的情感依賴程度、職業的喜愛程度等。強烈的職業歸屬感有助于教師工作質量的提升。
4.滿足教師愛與尊重的需求。愛與尊重是每一個個體不可缺少的精神需要。一個感受到愛與尊重的個體將會處于幸福、興奮、激昂的狀態,將會把精神上的滿足體現在日常工作中,事半功倍的完成教師教學工作。
5.教師自我價值的實現。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教師價值與精神境界的最高追求。知識分子往往比常人有更高的自我實現的需要,高校教師作為優秀的知識分子,對于自我價值和人生價值的追求比一般人更迫切。而自我實現的需要正是教師對自我職業的認同,對自我價值發揮的肯定。
(二)提升教師職業認同的建議
1.保障教師的物質生活,即工資和福利。2.為教師提供一個安全寬松的教學科研環境。3.豐富教師的精神需求,增強教師的歸屬感。4.增強高校人文關懷,滿足教師愛與尊重的需要。5.不斷激發教師自我價值的提升
教師職業認同感是其不斷提升自我的內在動力和力量之源,對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學生質量的提升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因此,不斷提升教師職業認同感至關重要。尤其對于高校教師,職業認同的發展契合了馬斯洛的需要理論的發展。從物質到精神,再到對自我價值的認可,高校教師職業認同感將會在高校所創造的良好的人文環境下不斷提升、不斷發展。
(作者單位:河北大學教育學院)
河北省高等學??茖W研究計劃項目“大學教師專業自我認同對提升教學品質的作用”(SQ16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