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卓
初中作文創新思維培養策略探討
吳卓
語文是為人的學科,長期的應試套作束縛,學生的寫作熱情和寫作潛力消失殆盡,品格也深受其害。課標指出“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表達和創造的能力。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并且抵制抄襲行為。”本文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探索和輔導學生參加全國創新作文大賽的相關經驗,對學生寫作中創新思維培養策略做一些探討,以期方家的批評指正。
作文教學創意思維培養
在作文教學中,絕大多數的語文老師都是以考試作為指揮棒,傳授學生的是一些應試寫作技巧。其中多有條條框框的限制,讓學生思維發散不開。久而久之,學生寫作內容模式化,寫作思維僵化,寫作情感虛假化。用一種“萬能”的寫作模式去套作所有的題材。這實在是一種“偽寫作”,“假性情”。語文是為人的學科,長期的應試套作束縛,學生的寫作熱情和寫作潛力消失殆盡,品格也深受其害。課標指出“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表達和創造的能力。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并且抵制抄襲行為。”
筆者擬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探索和輔導學生參加全國創新作文大賽的相關經驗,對學生寫作中創新思維培養策略做一些探討,以期方家的批評指正。
1.外在包裝:打造靚麗語言美
語言是文章的外在包裝,是情感表達,思想傳遞的載體。好的語言可以化腐朽為神奇,有點石成金之妙,將原來呈現出僵化、俗氣的材料“盤活”,將視若常見的人、事、情改變的蘊味十足,足以語音繞梁。初中階段語言表達的創新培養可先從基本的人物形象描寫,修辭適當運用入手,讓學生整體對語言有一種感覺,即形象地將人、物、事表現出來。表現出來的不一定是精品,也可能妙處較少。但這終歸是學生注重放緩了寫作的節奏,將更多的筆墨傾入在這些人、物、事的刻畫、描述當中。朱光潛先生在《談美》中曾講到“慢慢走,欣賞啊。”寫作也可以說是“慢慢寫,體會啊。”寫作不是吃快餐,只有放慢步伐,用心去呈現一個人、一件事,形象感出來了,情感、理趣等東西就會呼之欲出了。這一階段語言訓練主要是將一個片段擴充、放大去寫作,培養學生的寫作語感。
接下來的語言訓練就可以提高要求,加入一些能充分展現寫作者個人情感、態度、價值判斷的東西。如環境描寫去渲染烘托,抒情議論來直接展現內在的情與理,人物刻畫有了細節意識、形象意識,可以傾向詩意性的語言。根據學生審美情趣的差異,語言是精彩紛呈,耐人咀嚼回味的,也是蘊含理趣的。
2.內在張力:呈現理性思考美
學生的情感認知是一個逐步豐富與發展的歷程。所以,教師在學生成長的不同階段,對他們的寫作修改應根據年齡特點和情感認知發展規律提出適合他們自己的寫作建議。
語言包裝只是文章外在的東西。一篇文章真正打動人,令人回味的地方在于內在的理性思考。訓練理性思考,首先從學生對身邊人、物、事的感受入手。在寫人、敘事當中,教師可以讓他們尋找寫作這件事而非其它事的理由,進而讓他們寫出這件事的過程中讓他印象深刻的一個細節,這個細節中人物所有的表現是什么(語言、動作、神態等)?你當時以及事后回憶時的心里感受是什么?
對于身邊的人、物,經歷的事能用一種理解、感激的內在情感視角表現出來,有了自己的情感抒發和對這種愛的思考,就可以將他們的這種視角轉移到身邊。從而對社會現象、自然環境、倫理道德、價值判斷等一系列的東西思考、感悟。文學的魅力是它的喚醒作用,而絕非簡單的呈現外在世界和內在情感。文章充滿了大量理性思考的因素,就會使文章更深刻,更有張力,更易讓人產生強烈的共鳴感。初中生思考事物的理性因素較少,較淺,但是一種意識、能力的培養從來都是緩慢、漸進的過程。能有超前的意識,能看到別人不曾看到的,想到別人不曾想到的,這本身已經是非常難得的一種能力了。
1.思維模式不是思維模板的固化表現
學生由于生活經歷、個人文學素養、家庭教育環境、寫作習慣等方面的不同,導致每個學生的寫作思維模式是不同的。思維模式是學生在寫作時習慣性的選用一種文體或語言的表達方式,這是一種寫作“慣性”而非一種套作模板。
學生都有自己擅長的語言方式和文體傾向,教師應抓住他們的這個特點,放大他們的這個特點,讓他們沒有束縛的采用任何一種方式寫自己想寫的東西。有的孩子語言樸素自然,可以訓練他們寫出真實的人、事、物,用語言的本真美打動人。有的孩子語言較華麗,可以訓練他們寫出詩意的生活,美的境界;有的孩子理性思維比較好,可以訓練他們對事物的分析推理和總結歸納的能力。人盡其才,各得其所,他們在寫作中必然會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這才是語文應該交給學生的真正的東西。
2.獨特個性不是毫無章法的天馬行空
學生個性的培養有一個前提,講究寫作章法。這里的章法可以是寫作的一般規律。諸如,認識事物應由表及里,由淺入深;事、景、物事載體,人物形象是核心,理性思考是升華;文章中心要明確,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理,不可用華麗的辭藻堆砌成一座虛無縹緲的語言“空中樓閣”。獨特寫作個性要遵循寫作最基本的要求,即是一篇“文”。“文”就要求一定的結構、內容、中心、人物形象、主題、情感等。個性不是毫無章法的天馬行空,符合文章的一般規律才可以個性十足,否則就是一通胡言亂語,情緒發泄而已。
教師在為每一個孩子量身定做屬于他們獨有的寫作訓練方案時,切不可一刀切,拿一個模型去衡量每一篇作文。針對這種情況,筆者每周布置一次的隨筆小練習,學生根據題目或者話題可以寫任何與之相關的內容。題材、篇幅、觀點、情感均無特別要求,只要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自然的東西。在寫作隨筆中,為了真正激發個性,寫出不同的東西,筆者曾做過一些有趣的嘗試。如寫作《落葉》時,提示學生要葉中有物,葉中有人,葉中有事,葉中有情,葉中有思,葉中有季節,葉中有自然,葉中有世界,葉中有人生……思維角度豁然開朗,下筆寫作就容易創新且寫出自己的個性來。
1.正確的道德價值觀是寫作的靈魂
學生寫作有一個核心因素,即道德價值觀。當下,由于受到多元文化、多元價值觀的沖擊和家庭教育環境的影響,一些孩子的道德價值觀念有偏差,甚至極端。寫作有“為人”的功用,學生對身邊事物的態度、看法、評判、表達、呼吁等都應該建立在“喚醒”、“改變”、“引導”的基礎上。寫文章,弘揚人類共有的正能量是主旋律,揭露不合理、黑暗的東西是為了更好地表現這種人類共有的正能量。現在一些學生深受社會某些觀念的影響,寫作中永遠是批判。這時候教師應在肯定學生思維深刻性、獨見性的同時,根據現實情況詢問: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有沒有人同樣認識到這樣的問題?既然我們自己能夠超越一般人的視野,看到了這些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去幫助別人改變而非單純抱怨呢?語文教師的作用不僅在于知識的傳授,更是對學生靈魂的塑造。一兩句恰到好處的提問,幫助學生的不僅僅是寫作水平的提升,更是一種精神的引導,人格的塑造。在引導學生在批判的同時思考如何重構。這是文學的魅力,也是文學的力量。這時候學生的創作已經是靈魂深處對社會、制度、人類等高層次領域的思考。思想的深刻性,視野的前瞻性均超越了一般人。但是他的寫作核心是為了人類,為了正義,為了光明,而非只是揭露、批判,一個人“生悶氣”。只有超越現實的意識,包容現實的胸懷,拯救現實的擔當,才是習作的本真。
2.綜合素養的高低是寫作出彩的本源
綜合素養是學生多方面、多角度的能力體現。它可以由智商、情商、思維方式、思維習慣、處事能力、應變機智、認識思考事物的方式等多方面要素構成。一個人的綜合素養和他身處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教育環境、接受教育的方式、人生經歷、閱讀經歷等密切相關。學生綜合素養的高低是文章的出彩本源。綜合素養可以讓學生學會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面的看待和考慮問題。他的素材充沛、新穎獨特,他的寫作視角多面,寫作內涵深刻,擁有超越同齡人的思想情懷。語文教師可以影響、引導學生的綜合素養的培養和提升。從初一開始,筆者就會和學生交流他們的每一門課程,比如音樂、美術、地理、歷史、政治、計算機等等。筆者做一個傾聽者,聽學生講述每一門課程的知識、內容、看法、收獲。不同的學科可以開拓視野,積淀知識。還鼓勵學生參加學校課外興趣社團,如禮儀文化社團,手工制作社團,模擬聯合國社團,服裝設計社團等等。同時推薦閱讀古今中外各類書籍,提倡寫閱讀筆記和心得體會,借鑒、模仿經典文章的語言、結構、思想、情感、思考問題的方式等等。回家后提倡看新聞,閱讀報紙時評,每周外出參觀一些地方(如海洋館、博物館、歷史館、民俗館、歷史遺跡、現代公園、秦嶺山區、周邊地域特色)。一個人閱讀的越多,經歷的越多,見識就會越多,寫作的時候就會從大量感性的第一手資料中選擇典型的、有意義有價值的材料去寫作,去思考。這也是具有超越同齡人視野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