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程 郝 偉
我國農村老年殘疾人養老保障問題探究
周明程郝偉
農村老年殘疾人兼具老年和殘疾的雙重特點,是弱勢群體中的弱勢。農村老年殘疾人養老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困境。解決好農村老年殘疾人的養老問題對于整個養老體系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現實意義。提出積極有效的對策,使得農村老年殘疾人的養老問題得到解決,使他們能夠老有所養。
農村老年殘疾人養老保障養老困境養老對策
養老問題一直是我國學者研究的熱點問題,在老齡化越來越嚴重的趨勢下,養老壓力和負擔顯得格外嚴重。殘疾人,本身由于身體或者生理方面的特殊性,處于社會弱勢群體中的弱勢。農村老年殘疾人由于老齡化和殘疾化交織在一起,他們的養老任務更為艱巨。
1.收入水平較低,養老保險繳費率較低。農村老年殘疾人往往是老病殘于一體,絕大部分已經斷絕生活來源,經濟收入狀況極為有限。在經濟收入上絕大部分農村殘疾人呈現“因殘致貧”、“因病致貧”。在農村中,他們絕大部分也沒有繳納養老保險,所以農村老年殘疾人的養老問題已經顯得很嚴峻。由于新農保實施以來,很多農村老年殘疾人由于年齡原因、認知方面的原因,沒有繳納養老保險。在進入養老年齡后,他們的老年生活缺少養老保險的支持。
2.養老供養主體單一,家庭養老功能弱化。農村老年殘疾人進入養老年齡后,其絕大部分是依靠家庭成員來完成養老義務的。家庭成員供養養老的方式在一定意義上存在很多問題。一種情況是農村老年殘疾人沒有配偶與子女,其養老的主體不確定或者沒有人供養。另一種情況是,有供養人,但供養人一般意義上供養是有限的。對于老年殘疾人,他們不僅僅需要經濟上的供養,他們更需要生活上的照料,精神上的慰藉。隨著家庭養老功能的逐漸弱化,農村老年殘疾人的養老面臨巨大壓力。
3.自理能力較差,自養能力不足。由于殘疾的特殊原因,自理能力存在嚴重障礙。雖然有基本的醫療保險,但因殘疾產生的護理和恢復費等往往難以承擔。很多農村殘疾老年人走上了城市乞討的道路,這使得我國的殘疾人乞討現象盛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殘疾人生活的窮困。老年殘疾人是極其特殊的群體,老年在一定意義上可視為一種變相的殘疾,老年本身就是及其脆弱的。而殘疾對于老年人是一種極大的考驗和挑戰。
4.社會保障支持體系不健全,保障水平較低。農村老年殘疾人不僅僅需要普惠性的社會保障支持,更需要具有特殊性的社會保障支持體系。專門針對殘疾人的社會福利,更應該成為制度與政策應當著重考慮的方面。僅有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與五保等已經難以趕上物價水平,其他相應的保障又難以完善。由于保障水平不高和層次較低,農村老年殘疾人往往出現因缺乏保障而導致的深層次窮困。
1.推進新農保的普及。養老保險對于農村老年人養老具有重要的保障性作用。從2009年實行新農保以來,其實整個農村都在作為試點性的和自愿性的。這就導致了一些農村老年殘疾人無法對自己的老年生活做一個合理的評估,而導致養老保險的喪失。加快新農保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實行積極引導老年殘疾人投保,對于農村老年殘疾人是具有長遠利益的。
2.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社會救助本來就是對弱勢群體以及遭受意外或者災害而無法保障其基本生活人群的保障制度。社會救助對于農村老年殘疾人的救助更具有現實性、有效性、及時性、持續性。享受社會救助的老年殘疾人在生活質量和滿意度上都要好于沒有享受救助的老年人。完善社會救助,尤其是對老年殘疾人的救助,對于農村老年殘疾人的養老改善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3.設置針對農村老年殘疾人的專項基金。專項基金的設置,是對農村老年殘疾人多重特點以及養老困境的深層次考慮。基金設置可以來自政府、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專項基金可以用于農村老年人的生活津貼或者是服務津貼。生活津貼是對老年殘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以每月領取的方式,更加長遠的考慮了老年殘疾人的實際。而服務津貼則是對老年殘疾人因養老照料或者是服務而支付的費用,這樣就會形成一套完整的照料服務體系,對他們的養老大有裨益。
4.發展農村老年殘疾人照料中心和托養機構。隨著家庭養老功能的弱化,居家養老對農村老年殘疾人則顯得更加積極有效。居家養老使得農村老年殘疾人在家中就可以接受來自社區專業人員的照料、護理和服務。照料中心在這種背景下,會打造一支專業化的隊伍,對于農村老年殘疾人提供更科學、全面周到的養老。適當放寬農村敬老院贍養老人的條件與門檻,不僅僅限于無人贍養的老人與五保戶。更多的可以將農村老年殘疾人納入其中,這應當是對農村老年殘疾人的特殊支持。希望更多的社會力量能夠將農村老年殘疾人的養老問題作為一種慈善事業來做,讓農村老年殘疾人安度晚年。
(作者單位:濟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