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盼盼
語文核心素養的知識基礎研究
高盼盼
在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主要通過基礎教育階段各學科的教育教學來實現。各學科的課程都要為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來服務,都要結合學科內容幫助學生形成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而語文學科又是一門對學生學習成長很重要的基礎學科,所以,無論從理論層面還是實踐層面,進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研究都是很重要的。本文基于國內外核心素養理論與實踐研究的大背景下,著重探討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進行語文核心素養的知識基礎研究,以期為以后在教學實踐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提供一些可參考依據。
核心素養語文核心素養知識基礎研究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正式印發,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研究制訂中小學各學科學業質量標準”的新任務,明確學生應具備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必備的關鍵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這為以后基于核心素養為導向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明了方向。當下,核心素養引發了新一股研究熱潮,不過,有關核心素養的定義和內涵、培養途徑、評價體系等,學界仍在探索之中,尚未形成相對成熟的認識。
“在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主要通過基礎教育階段各學科的教育教學來實現。各學科的課程都要為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來服務,都要結合學科內容幫助學生形成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①而語文學科又是一門對學生學習成長很重要的基礎學科,所以,無論從理論層面還是實踐層面,進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研究都是很重要的。本文基于國內外核心素養理論與實踐研究的大背景下,著重探討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進行語文核心素養的知識基礎研究,以期為以后在教學實踐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提供一些可參考依據。
國外關于核心素養的研究比較豐富,理論框架也比較成熟,我國有不少研究者都介紹了國外有關核心素養的重要項目,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對我國核心素養模擬建構的啟示。如: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先前所提出的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學會改變五大核心素養,后又把核心素養劃分為身體健康、社會和情感、文化和藝術、語言和交流、學習方法和認知、算和數學、科學和技術七個指標。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啟動的《素養的界定與遴選:理論和概念基礎》(DeSeCo)項目,認為:“核心素養是指覆蓋多個生活領域的,促進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會的重要素養”。它所提出的核心素養總體參照框很具有代表性,是其他很多國家和地區的參考依據。在這項目中,她們提出了能互動地使用工具、能在異質社群中進行互動、能自律自主地行動三個一級素養,以及互動地使用語言、符號和文本、互動地使用知識和信息等九個二級素養。歐盟則進一步提出母語交往、外語交往、數學素養和基本的科學技術素養、信息素養、學會學習、主動創新意識、文化意識和表達等八大終身學習核心素養體系。其后,有許多其他的國家和地區參照以上三項核心素養體系,結合本國、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研究適合的屬于自己的核心素養框架。這些都為我們的課程改革提供了借鑒經驗。比如,美國于2002年制訂,2007年更新的《“21世紀素養”框架》,確立了三項技能領域,分別是學習與創新技能;信息、媒體與技術技能;生活與職業技能。每項技能領域下包含若干要素要求。
國內一些學者結合我國的教育文化背景,也對我國學生核心素養體系的建構提出了自己見解。比如:成尚榮教授認為核心素養就是基礎性素養,“核心”即基礎,是起著奠基作用的品格和能力,決定著核心素養的內涵。并且他還強調了核心素養是發展的概念,既可以表述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還可以表述為“學生核心素養發展”。褚宏啟則具體描繪了21世紀核心素養所應包含的三大類素養,分別是學習與創新素養、數字化素養、職業和生活技能。辛濤、姜宇、劉霞則提出應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構我國學生核心素養模型,“在核心素養的遴選時遵守素養可教可學、對個體和社會都有積極意義、面向未來且注重本國文化這三個原則”②。我國的核心素養研究處于剛起步階段,關于核心素養的相關研究多借鑒國外成熟研究成果的基,在此基礎上結合我國教育背景,提出自己觀點,雖然表述不同,但可以達成共識的是“核心素養主要是個體適應社會需要、獲得全面發展、提高生存能力的必備素養,是滿足終身學習的基本能條件,是提升國民素質的重要保障。”③
國內外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都告訴我們,基于核心素養導向進行各學科核心素養的研究很重要,尤其在我國,這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主要途徑。不過,具體到各個學科的核心素養研究相較于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的研究來說,是比較少的,在我國,學科核心素養研究則更為單一,偏重理科。自《意見》發布以來,我國語文教育界的也有不多學者對語文核心素養展開了論述,主要有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側重于語文核心素養內涵和定義的探討;二是結合教學,分析如何在教學中培養語文核心素養。
1.語文核心素養內涵的研究
姜樹華從語文能力的角度出發認為語文核心素養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分別是思維力、閱讀力、表達力,三者之間,思維力又是核心。顧之川從宏觀角度把語文核心素養分為社會參與、自主發展、文化修養三大領域,具體來說,包含四個方面,一是必要的語文知識,包括語言文字、文學審美、人文素養等知識,二是具有較強的識字寫字、閱讀與表達能力,三是語文學習的正確方法和良好習慣,四是獨立思考的能力與豐富的想象力。孫雙金認為核心素養一定是最基礎、最主要、最本質的素養,語文核心素養可以提煉為語言能力和人文修養。其中人文修養的內涵包含情感態度價值觀、審美情趣、文化底蘊三個維度;語言能力包含說寫表達的維度和聽讀吸收的維度,孫雙金老師的分類主要依據傳統的語文能力分類方法以及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教育目標的規定。也有不少學者從2011版課程標準所頒布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認為語文核心素養應該是出于基礎和主體地位的知識與能力。
2.語文核心素養教學研究
這方面的研究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導向的語文教學研究;另一種是基于某種教學形式的語文核心素養研究。關于第一個方面有林嶸春、劉仁增認為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包含“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理解與傳承”這四大要素,并且基于此著重分析了應該構建怎樣的語文教學能力素養。秦艷圍繞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提出了語文助學課堂的教學主張,并分析通過三種學習方式與四種教學策略來構建語文助學課堂。還有張偉從現代小說觀和語文核心素養分析了小說教學的核心價值與內容選擇。王超群、韋冬余基于語文核心素養分析了初中寫作教學的問題及其對策。這些研究多是依據學科特點從而提出語文核心養的內涵,基于此分析如何提高語文教學效果,這在一定程度上為語文教學提供理論指導意義,但往往停留在理論層面,較少結合實踐深入展開。另一方面,丁文靜、韋冬余基于研究性教學模式理論的分析,認為語文核心素養就是指學生接受語文教育,通過對語文課程的學習,初步形成語文學科的素養,并在此基礎上有機結合基礎教育課程的共同核心素養,逐步形成能促進個人終身發展,能適應未來社會的最基本的知識、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并通過梳理語文教師的核心素養教育理念,創設問題情境,實施探究式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肖蕓從綜合性學習的角度對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這些研究從教學實踐出發,為我們如何結合教學實際研究語文核心素養提供了經驗,但是只從單一的教學形式出發,難以全面把握語文核心素養。
結合語文核心素養開展語文教學順應了新一輪教育改革的潮流,為教育改革確立新方向;同時這也是提高語文教學效果,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的重要途徑。本文只淺略探討了語文核心素養的相關知識基礎,以期為以后在教學實踐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提供一些可參考依據。
1.辛濤,姜宇,劉霞.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模型的構建[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
2.裴新寧,劉新陽.為21世紀重建教育:歐盟“核心素養”框架的確立[J].全球教育展望,2013(12).
3.張娜.DeSeCo項目關于核心素養的研究及啟示[J].教育科學研究,2013(10).
4.褚宏啟,張詠梅,田一.我國學生的核心素養及其培育[J].中小學管理,2015(9).
5.常珊珊,李家清.課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核心素養體系構建[J].課程·教材·教法,2016(6).
6.辛濤,姜宇.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心構建我國學生核心素養體系[J].人民教育,2015(7).
7.辛濤,姜宇,王燁暉.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課程體系建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
8.劉義民.國外核心素養研究及啟示[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6 (4).
9.施久銘.核心素養:為了培養全面發展的人[J].人民教育,2014(10).
10.鐘啟泉.核心素養的核心在哪里——核心素養研究的構圖[J].中國教育報,2015(4).
11.張賢志.核心素養研究綜述[J].教育視界,2015(9).
12.李藝,鐘柏昌.談“核心素養”[J].教育研究,2015(9).
13.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5).
14.姜樹華.對語文核心素養認識有三[J].七彩語文,2016(4).
15.顧之川.論語文學科核心素養[J].中學語文教學,2016(3).
16.孫雙金.試談語文核心素養及其培養[J].七彩語文,2016(5).
17.王超群,韋冬余.初中寫作教學的問題及其對策——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理論的分析[J].教育探索,2016(3).
18.林嶸春,劉增容.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語文教學能力素養建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5(12).
19.秦艷.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語文“助學課堂”[J].語文教學通訊,2015 (11).
20.肖蕓.基于綜合性學習的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策略[J].四川教育,2016(2).
21.丁文靜,韋冬余.試論語文核心素養的涵義、特征及培養策略——基于研究性教學模式理論的分析 [J].教學研究,2016 (6).
22.張偉.小說教學的核心價值與內容選擇——從現代小說觀和語文核心素養看小說教什么[J].語文建設,2016(1).
注釋
①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5).
②辛濤,姜宇,劉霞.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模型的構建[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
③常珊珊,李家清.課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核心素養體系構建[J].課程·教材·教法,2016(6).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