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倩
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趙倩
高職學生英語基礎相差懸殊,有的同學英語水平很好,但也有一部分同學英語水平處于初中一二年級狀態,甚至更差,更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英語敬而遠之甚至厭惡。針對這種情況,要想調動整個課堂的學習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提高,難度確實很大。而且絕大部分高職學生畢業即就業,公共外語教學對他們來說是在校學習英語的最后機會,將來的英語學習則主要靠自學。
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英語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經過不斷地思索和嘗試發現,在適當的階段讓學生自己教自己英語比較可行。下面拋磚引玉,把這一做法向大家匯報,以便更好地教好學。
具體要求和步驟
學期過半時,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也掌握了學習的重點和要求。接下來的目標是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首先,老師把課文劃分成幾個部分。然后,根據班級學生的座位或人數分組,每組6-10人;學生通讀課文一遍,挑選本組成員想要講解的部分。第三,確定好自己要講解的部分后,每個同學朗讀或默讀2-3遍,找出自己不明白或不確定的地方,由本組一個同學收集歸納。第四,學生課下借助各種手段來查閱資料,解決本組負責的段落中所有不懂的問題,從而真正理解課文。最后,希望學生可以借助于PPT或板書把本組負責的段落講解給全班同學。
第一次活動出現的問題:
相當一部分發言的同學音量低;有的同學語速快,學生沒有反應的時間;有的同學知識擴展太多,與課文關系不大,占用課時過多;有的只顧自己講解,不看學生的狀況;有的板書慢,耽誤時間;還有的只用嘴說沒有板書和多媒體;個別組體現不出集體參與;還有的組遺漏重要知識點;有的同學個別單詞讀音不準確;有的不參與,更有的臨陣脫逃;做課件的同學PPT字體太小,背景和字體顏色對比度小,等等。
評判獎勵得當
針對出現的問題,個別的問題當場指正,普遍的問題活動進行完后綜合點評。有一些預知的問題,提前預警了,但學生大部分沒引起足夠的重視,活動進行時照樣出現。可一旦自己犯過錯誤后再次給予指正,他們就會產生深刻印象,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為了提高課堂效率,鼓勵他們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作為獎勵,凡是利用課件進行講解的組員,每人加2-3分。
1.在第二次進行這項活動的時候,學生的積極性就有了很大的提高,原來不愿參加的學生也都主動報名。到了第三次,所有的學生都興致高昂,躍躍欲試,期待著展現自己的探討成果。
2.參與面廣,講解有序。每組有主導負責的,有翻譯的,有講解的,有朗讀的,有提問題的,也有回答問題的。以往課堂上從不主動回答問題的學生,也都積極地參入到活動中去,或讀,或翻譯,或提問題。這樣的參與方式反映出集體的狀態和能力水平。
3.心理素質差的學生不緊張了。有一部分學生,之前發言時聲音發抖、音量低,可是隨著起來發言的次數增加,緊張狀況顯著緩解,語言也流利了。這樣,他們的心理素質得到了鍛煉,自信心也增強了。
4.學生多媒體課件制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課件出現的問題糾正了。字號、字體顏色和背景顏色對比適中,內容多少有度。很多組的課件制作的相當漂亮,在音效、圖片、幻燈片切換、超鏈接等各方面都很有吸引力。有的同學會把本組組員照片編輯在講解的首頁,還有的同學找英語專業的好友為自己要講解的段落朗讀課文。
5.語法基本上能解決。學生通過集體討論與查閱資料,課文中出現的大部分語法現象都能得到比較透徹地解決。
6.在這一活動進行到末尾時,讓所有學生發表對這種教學形式的體會和看法,他們深有感觸地表示:喜歡這種教學形式,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使英語學習不再單調乏味,因為有不同組不同學生的講解,所以有不同的英語學習風格和韻味;體會到做老師的責任和不易,他們通過自己做課件,體會到老師以前上課時的良苦用心,這是之前從未思考過的。通過自己參與教與學,他們從另一個角度重新審視老師和學生,以及教與學;由于是主動學習,因此學習效果好,記憶深刻;注意了自己的發音;增加了學習的自豪感和成就感;知道該怎樣解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7.發現了幾個優秀的學生,成熟老練,很有能夠成為學生喜歡的老師的風范。他們語言幽默,肢體語言恰當,能夠把課文和他們的生活、就業及人生聯系起來,制作的幻燈片背景也隨著講解內容的不同而改變。其中一名學生的20分鐘講解過程中,全班100多號同學幾乎人人瞪大眼睛抬頭聽講,臉上露出愉悅輕松的表情,并時不時發出開懷的笑聲和贊許聲。(課下找此同學指出他的天賦及建議他未來工作中注意發揮自己這方面的才能)
真是活到老學到老,沒有最好的老師,只有更好的老師。學生不是生產線上一成不變的產品,而是從里到外各方面都與以往不同的需要不同對待的對象。老師一定要與時俱進,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和進取心,在教學崗位上兢兢業業,不辜負教師這一光榮稱號和自己的良心,踏踏實實地教好自己的學生。
(作者單位:威海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