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鴻軍
高職院校輔導員學生管理模式探索
劉鴻軍
在我國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的不斷改革中,招生制度也由原有的考試的單一形式變為大規模、多元化的自主招生模式。而在招生規模與招生途徑不斷擴大的當下,高職院校的新生生源素質便會參差不齊。因此傳統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代很多高職院校的發展。對現有的當代高職院校學生的教育必須符合時代發展的規律,同時又要結合學生自身的發展。
高職院校輔導員學生管理模式探索
在目前的在我國高職院校的教育轉化,依舊處于探索階段。由于理論與實踐均缺乏一定的指導,因而對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模式應該回歸到最初的人本理念。即將育人作為學習的核心競爭力加以發展力。
1.高職院校的當前的研究背景。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高職院校教育改革已經提上日程。由于在原有的教育體制中,人們對高職院校的教育方式與理念有諸多的批評。同時由于教育的深化改革發展,使得很多的高職院校學生特點各有不同,因此不能用統一的管理方法來管理所有的學生。同時因為現代科技發展與需求,越來越多的且希望學生的個人素質與專業素養同時提升,因此在高職院校對于學生管理工作的改革中,必須充分協調好學校、學生、企業這三者之間的管理,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對學生的未來發展負責。
因此對于高職院校的改革,需要不斷的加快步伐,同時以學生為主體,不斷更新管理方、管理內容。同時要求高職院校的教育改革應該以學生自身為主體,將高職教育自身改革回歸與學校原有的育人職能。
2.高職院校輔導員學生管理模式更改的意義。高職院校的教育改革,應該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對于學生的成長需求應該全方面加以探索與管理,只有將學生的需求放在首位,才能夠將教育與人文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只有從根本上重視學生個人的發展,創造出符合學生特性的身心成長環境,學生才能樹立優秀的性格特點被社會所廣泛的接納。在教育工作中,必須將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學的主體,高職院校一定要樹立健全的學生管理模式,重視學生管理工作的方法。
1.分層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育。分層教育不僅可以用于課堂教學,在對學生的管理中也可以運用分層管理模式對不同個性的學生進行管理。在分層管理中,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性格特征與類型進行分類。同時需要協調校內各種資源加以配合實現學生管理的最優化。同時在對于不同年級且素質差異較大的學生,應該對可運用的教育資源進行整合,提供對學生差異化的特質管理。統籌學校管理規劃,自主運用更多的管理方法協調學生工作,構建適用于不同層次學生的分層教育管理體系,最終實現教育管理成績的最優化發展。
2.實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職院校不斷創新發展學生的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應該穩固以學生發展為根本的管理理念。在管理的實踐需要堅持以學生的需求與個人規劃為中心的管理體制。只有這樣能采購對不同學生的特質進行培育與發展。學生在不斷完善自身的物質與精神文化方面的同時,學校應該對學生自身的管理起到一定的推動最用。即高校應該抓重點,對于不同類別的學生應該做好準對性的發展。在高校的大群體中不乏一些家庭具有特殊情況的學生,這便要求學校關注學生的成長環境并對學生的發展環境進行適當的干涉。
3.不斷完善輔導員隊伍整體素質水平。輔導員作為學校與學生連接的重要行政環節,應該對自身干部隊伍素質進行規劃與建設。輔導員團隊建設中應該于學生的干部隊伍相結合,充分了解學生所喜歡的,創造出符合時代發展并能被學生快速接受的管理隊伍。構建優秀管理考核機制,同時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的準入機制,在對教師的培養體系方面也應該不斷的完善。創造出一支優秀的高素質的輔導員隊伍。
在教育的改革中,大眾化的素質教育使學校所招收的學生不斷增加。而在另一方面應該根據學生素質與自身特性的不同,要求高校應該建設符合學生發展的人性化的素質管理體系。而在當代教育體系中,不僅要求受教育者的智力與素質得到提升,更要求學生全面發展成為符合現代社會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因而在高校教育改革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的對體制進行深入的改革與推進。在對高校的教育體制改革中,不僅需要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總結,更應該對時代所出現的新現象進行歸納,制造出屬于學生自身的管理模式,才是高職院校輔導學生模式探索的根本出路。
(作者單位: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