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霞
淺析企業員工的激勵機制
姜霞
新形勢下的企業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實施多種激勵措施,采用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相結合,完善激勵制度,建立激勵目標,加強企業文化激勵,實施差別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激勵措施 物質激勵 精神激勵 差別激勵
現代企業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一個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健康的發展,必須充分做好人力資源管理,充分發揮激勵的有效性和能動性。
1.激勵的形式單一化。許多企業對員工的激勵方式,采用單一的“物質激勵”方式,其本質就是把員工看成是一種“經濟人”,其結果是領導沒有真正的把員工看成是一種社會人,忽視了員工的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弱化了精神激勵和情感激勵的方式的運用。
2.激勵的制度不完善。很多企業的激勵是隨意的,沒有一定的制度保障,激勵只是管理者憑借個人的主觀意志,隨意地對員工進行獎懲,沒有形成一種長效的管理機制,使激勵處于一種“任性”的狀態,不能發揮激勵機制的激勵功能。
3.激勵目標不明確。許多企業雖然認識了激勵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作用,但是激勵目標不明確、不科學、不規范,甚至只是千篇一律的年底獎金,沒有根據員工的個體需要,有針對性的設置激勵措施、激勵方式、激勵時間,喪失了激勵對行動的驅動力。
4.激勵機制缺乏良好的企業文化支持。也有許多企業忽視企業文化的建設工作,沒有形成一種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經營理念,也沒有形成用企業的文化來塑造員工、影響員工,更沒有形成一種挖掘員工潛力、激勵員工的氛圍,不良的企業文化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壯大。
21世紀,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相對而言已經是極大豐富的社會,企業必須建立不同的激勵制度,采取靈活多樣激勵的手段,實施多層次激勵機制,使員工真正安心的去工作,具體措施如下:
1.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相結合。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指出:人的需求分為以下五大類----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當人們的生活水平比較低下的時候,此時物質激勵將成為主要的手段和方式,如增加工資、增加福利等。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員工將不斷的追求高層次的需求,希望得到社會的認可,希望自我價值得到實現。因此,在企業管理過程中,應多采用精神激勵,如表揚、發放榮譽證書等,同時還應該多為員工提供富有挑戰性的工作,提供晉升機會。
2.完善激勵制度。任何一個企業要健康發展,必須建立一套企業制度,建立企業制度必須注意:一是激勵制度要公開透明;二是獎勵要公平合理。斯達西·亞當斯的公平理論指出:員工把自己在工作中得到的結果(所得)與自己的努力(付出)進行比較,如果感覺到自己的比率與他人的比率是等同的,則為公平狀態,員工會繼續努力的工作;否則就是不公平,員工會產生不滿情緒,會采取降低勞動的付出或者離開企業,因此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在制定激勵制度的時候,一定要做到客觀、公正、公平;同時還要避免分配過程中的“平均主義”。
3.采用目標激勵。目標是引起人們行為的最直接的動力,合理有效的目標可以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增強其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企業在制定目標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一是將集體目標和個人的目標進行有機的結合;二是目標要有一定的難度,但是難度不能太大,太大容易挫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如果難度太低,那么這種目標在實際的工作中沒有挑戰性,因而也是沒有激勵作用。因此,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針對實際情況,精心地進行目標設置;三是針對目標的實施情況,及時、客觀地進行成果評定、反饋信息,使員工在工作中具有成就感。
4.加強企業文化激勵。先進的企業文化陶冶著員工的情操,激發著員工的斗志,使每一個員工都感到自己在企業中存在的價值,激勵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因此,必須建立一種“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加強與員工的溝通和交流,創造出一種民主和諧的新環境,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競爭機制,營造出一種積極進取、奮發向上,充滿生機活力的企業文化,促進激勵的有效進行。
總之,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快速發展,必須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采取多種激勵措施,建立一個適合企業發展要求的人性化管理體制,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實現企業的目標。
[1]王培玉,傅勇,激勵理論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 [J].企業經濟,2011(7):39-41.
[2]楊洪雁,關于企業管理中激勵問題的幾點思考[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 (12):64-65.
(作者單位:威海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