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麗
十年蛻變:重讀《項鏈》的思考
尹麗
內容摘要:瑪蒂爾德作為《項鏈》的女主人公,她的形象是十分豐富的,她既是充滿虛榮心、追求享樂的小資產階級女性,又有著不諳世事的單純。十年艱辛歷程讓她發生了蛻變,她既是值得同情的命運的不幸者,又是值得贊揚的生活的勇士。
關鍵詞:瑪蒂爾德蛻變
閱讀莫泊桑的《項鏈》多年,一直有個問題困惑著筆者:十年前瑪蒂爾德弄丟了佛來思節夫人的項鏈時為什么不告訴她真相,而在十年后償還完債務再次遇見佛來思節夫人時卻又要告訴她真相呢?走投無路的瑪蒂爾德完全可以告訴佛來思節夫人丟失項鏈一事,也許這樣故事就要改寫。窮困潦倒的瑪蒂爾德不更不好意思見佛來思節夫人嗎?為什么莫泊桑的設計卻是恰恰相反呢?仔細品讀瑪蒂爾德,這十年究竟讓她發生了怎樣的蛻變?
愛慕虛榮的瑪蒂爾德。十年前的瑪蒂爾德雖然長得也美麗動人,但是因為出身在一個小職員的家里,沒有陪嫁的資產,沒有法子讓一個有錢的體面人認識她、了解她、愛她、娶她,最后只得無奈的和一個教育部的小書記結了婚。因為在婦女,美麗、豐韻、嬌媚,就是她們的出身;天生的聰明、優美的資質、 溫柔的性情,就是她們唯一的資格。而瑪蒂爾德同樣具有這樣迷人的天資稟賦,但是,她的住宅寒傖、墻壁黯淡、家具破舊、衣料粗陋,這與她的七個夢想是相差甚遠。她渴望過上那種上流社會階層養尊處優的富裕生活,她覺得自己生來就是為著過高雅和奢華的生活。但是社會地位和經濟條件都無法滿足她的追求與渴慕。她只能沉迷于幻想并為之而深深痛苦著。瑪蒂爾德強烈的虛榮心正促使了悲劇的發生。當路瓦栽興高采烈的帶回教育部很少發給小職員的請柬時,瑪蒂爾德并沒有感到興奮,反而是懊惱。因為她覺得沒有件像樣的衣服,為此路瓦栽拿出了他積攢多時原本打算買獵槍的四百法郎。但這依舊不能滿足瑪蒂爾德。她還是郁悶、不安、憂愁。因為沒有一粒珍珠、一塊寶石,她害怕在闊太太中露出窮酸相,她害怕難堪。這就是愛慕虛榮、極愛面子的瑪蒂爾德。
天真單純的瑪蒂爾德。瑪蒂爾德除了愛美、愛慕虛榮,她還是一個單純的女性。這單純體現在她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之中。她是那么的不諳世事,既不掩飾她的虛榮,也不否認她的卑俗。瑪蒂爾德從一個出身在小職員家里的少女到成為另一個小職員的妻子,她所處的生存環境導致她見識短淺、眼光狹窄。在社會大浪潮下,她單純的做著美夢。她并沒有像《珠寶》中的郎丹夫人有廣泛的交際,她依然像是少女般的簡單,即使愛慕虛榮,也只停留在幻想中,絕沒有做出半點出格的事情。為了做一件像樣的新衣服,只能用眼淚來求得丈夫的同意;沒有首飾而苦惱,丈夫提議讓她想朋友借,一語驚醒夢中人,她發出驚喜的叫聲,“真的,我倒沒想到這個。”此時的瑪蒂爾德單純想參加夜會,為此只要能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她便不假思索的采納了丈夫的意見。的確如丈夫所說,“你真傻啊。”借東西是有風險的,何況還是珍貴的珠寶首飾!這不正埋下了隱患嗎?在借項鏈時,當瑪蒂爾德見到她日思夜想的珠寶首飾時那種激動、興奮、猶豫不決、心要跳出、雙手發抖,借到項鏈又是跳又是摟,狂熱地親佛來思節夫人,帶著寶物跑回去。這宛如一個天真爛漫的少女,言行舉止中活生生的刻畫了一個單純的女子形象,充滿童心、純情和天真。瑪蒂爾德單純的借項鏈,全然不知資產階級上流階層的紛繁斑駁、魚龍混雜,在她的思想里絲毫都不曾有過“假”的概念,更不要說去辨別真假珠寶,去質疑佛來思節夫人首飾的真偽。她的處世經驗匱乏,直來直去。就連路瓦栽父親留給他的一萬八千法郎的財產她都不知道,她是多么的天真、稚嫩、單純!然而,單純的人似乎更容易遭受命運的捉弄。瑪蒂爾德一夜沉醉,樂極生悲,借來的項鏈被弄丟了。面對這不幸的災禍,瑪蒂爾德整天處于驚恐的狀態。她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路瓦栽。尋找無果、一無所得的路瓦栽回來提議應該給佛來思節夫人寫信,謊稱項鏈的搭鉤被弄壞了要修理,這樣得以周轉的時間。單純的瑪蒂爾德就照他說的寫了封信。在一個星期后,所有的希望都斷絕了。瑪蒂爾德也絕望了,路瓦栽決然說要想法賠償項鏈,單純的瑪蒂爾德毫不猶豫,照辦。在珠寶店發現佛來思節夫人的項鏈并不是從賣盒子的珠寶店賣出的。試想那么珍貴的項鏈卻不是和盒子原配。這不奇怪嗎,更何況當時法國社會上假冒偽劣商品肆意橫行,贗品多多。但是單純的瑪蒂爾德依舊沒有產生任何懷疑,而是傾家蕩產的借高利貸買下了價值三萬六千法郎的鉆石項鏈還給佛來思節夫人。這每一個環節中的瑪蒂爾德都因涉世未深,充滿了單純。她的悲劇也正是因為她的單純釀下了苦果。
誠實守信的瑪蒂爾德。此時的瑪蒂爾德已將債務都還清了。十年前面對一萬六千法郎的巨額債務,瑪蒂爾德沒有退縮,她一下子顯出了英雄氣概,毅然決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償還這筆可怕的債務。試想,瑪蒂爾德但凡有一點賊心,買一條假項鏈還給佛來思節夫人,當初佛來思節夫人在接受瑪蒂爾德還來的真項鏈時可是連打開看都沒有啊。那么就算還的是一掛假項鏈,佛來思節夫人也是不會發現的。但是瑪蒂爾德并沒有這樣做,這也是瑪蒂爾德做不出來的。因為她單純,即使是在還真項鏈給佛來思節夫人時,她都會害怕佛來思節夫人會發現,把她當作賊。更別談是用假項鏈了,瑪蒂爾德是萬萬都做不出來的。那么也就更不要談人間蒸發、逃之夭夭了。瑪蒂爾德雖然愛慕虛榮、追求享樂,但是這點人格尊嚴還是有的。19世紀的法國,資產階級上流社會紙醉金迷,想想《珠寶》中的郎丹夫人,如果瑪蒂爾德也像她那樣,憑借美麗嫵媚的姿色出賣肉體,成為男人的玩物,是不是根本就不用十年的艱辛了呢。可是,瑪蒂爾德也沒有這樣墮落。她寧愿成為一個窮苦人家的粗壯耐勞的婦女,也要一直捍衛她人格的尊嚴。
勤勞勇敢的瑪蒂爾德。十年后的瑪蒂爾德不再是只會幻想做美夢而沒有實際行動。她變得十分勤勞能干,她辭退女傭,遷移住所,干粗活做雜事,爭價錢受嘲罵,曾經那么愛面子、害怕難堪的人為了還債,硬是磨粗了粉嫩的手指,料理一切家務。為了只是一個銅子一個銅子地節省她那艱難的錢。十年的還債歷程,讓瑪蒂爾德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她不再注重外表,沉迷于幻想,追求享樂,而是變得誠實善良、勤勞樸實,敢于擔當責任。
分析完瑪蒂爾德十年的蛻變,便不難發現她當初為何在項鏈丟失時不愿告訴佛來思節夫人真相。正是因為瑪蒂爾德的愛慕虛榮、自尊心強、怕丟面子,她才寧愿傾家蕩產買一掛價值三萬六千法郎的項鏈還給佛來思節夫人。試想,單純的瑪蒂爾德從未懷疑過佛來思節夫人項鏈的真假,即便她告訴了佛來思節夫人項鏈丟了,在佛來思節面前,瑪蒂爾德更是會抬不起頭來。在身份地位財富上已經讓瑪蒂爾德感到處處低人一等,不如佛來思節夫人,怎能讓她在人格尊嚴上也卑微低下,讓佛來思節夫人看不起呢。擁有強烈虛榮心的瑪蒂爾德絕對做不出來的。自己釀的苦酒只有自己喝下,決不能讓他人看到自己最可憐的一面。于是此時的瑪蒂爾德轉身成了一位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十年后的瑪蒂爾德即便穿著破爛、容顏衰老,即便佛來思節夫人并沒有認出她,瑪蒂爾德還是主動和佛來思節夫人談話,并且帶著天真的得意的神情。那個十年前不愿去看望朋友,因為看望回來感到十分痛苦,常常哭上好幾次的瑪蒂爾德不見了。此時盡管條件更艱苦,相貌大不如佛來思節夫人,但是,瑪蒂爾德的內心充滿了優越感。她依舊愛面子,而不同的是此時的面子是她靠自己十年艱辛掙來的尊嚴。她的心靈世界無比富有,精神上相當的滿足。因為內心坦蕩充實而讓自我顯得高大,為蛻變后的自己感到無比自豪。瑪蒂爾德充滿無限感慨,為什么不上前去跟佛來思節夫人說話呢,當然一定得去,而且還要告訴她真相。盡管瑪蒂爾德最終被告知那掛項鏈是假的,只值五百法郎,那又有什么關系呢。經歷十年蛻變的瑪蒂爾德,雖然她始終愛面子,但這已由淺層對物質的愛慕轉變到了深層對精神尊嚴的崇尚。她用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付出贏得了比項鏈更為珍貴的自尊,散發出最美的人性之光!
參考文獻
[1]劉工昌.和青春相關的憂傷——《項鏈》主題漫議[J].名作欣賞,2002,(6).
[2]葉玉梅.用贊賞的眼光去看待瑪蒂爾德[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報,2004,(3).
[3]郭曉青.學會包容——《項鏈》主題的重新審視[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3,(8).
[4]刁新艷.勇于向命運抗爭的瑪蒂爾德——重讀《項鏈》[J].名作欣賞,2002,(6).
[5]李淼.生命在抗爭中閃光——瑪蒂爾德形象再分析[J].現代教育教學探索,2009,(4).
[6]朱劍青.從瑪蒂爾德身上看人性的光[J].甘肅教育,2001,(11).
[7]方位浸.從錯位到復位的女性[J].中學語文教,2005,(11).
作者單位:(江蘇商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