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淼
(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吉林 132021)
與職業資格認證相銜接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
隋淼
(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吉林 132021)
隨著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在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領域的推行,國內外很多學者開始圍繞高等職業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銜接這個軸心,展開研究將職業資格認證制度與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有效地整合在一起,這對促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職業教育課程提升專業建設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高等職業教育;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對應用型人才需求日益迫切,而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卻存在諸多問題,體現在三個方面:重學術型人才、輕技術型人才的現行培養模式與社會急需應用型人才的現狀相背離;現有職業應用型人才與企業的需求脫節;高職院校現有的教師隊伍無法擔負培養技術型人才的重任。由此可知,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有待加強職業針對性。而職業資格認證與高等職業教育具有共通性,其銜接具有現實基礎,因此,與職業資格認證相銜接是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徑。
(1)提高高職學生素質,增強就業能力的需要。如果能讓高等職業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有效銜接起來,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與考核,使高職學生結合所學專業,進行職業資格能力方面的學習,提高職業技能,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取得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必定能受到廣大用人單位的親睞,不僅能大大提高高職畢業生的就業率,而且能極大地緩解目前全國上演的“技工荒”現象。(2)高等職業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高等職業教育若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銜接,對在校學生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和資格鑒定,使相當一部分學生在畢業離校前就獲得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增強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從而增強學生、家長和社會對高等職業教育的信心,增加入學生源,形成良性循環,增強高等職業教育的生命力。
2.1 兩者銜接具有充足的理論基礎
(1)教育的本質。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努力促進高等職業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銜接,以培養具有一定理論修養和較強職業能力的人才,正是當前我國在新時期的歷史條件下社會發展對高等職業教育的必然要求。
(2)教育的目的。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全面發展的人才。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學術、輕技術”的現象,而職業資格證書教育又存在“偏重實踐和技術”現象,兩者都存在單方面的傾向,培養的學生要么職業技能較差,要么理論修養不夠,難以達到“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在這種情況下,將高等職業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有效銜接起來,無疑是實現“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全面發展的人”的目的的有效途徑。
2.2 兩者銜接具有良好的現實基礎
(1)職業資格證書體系己經形成,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日益健全和完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初見成效。我國全面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基礎已經形成。
(2)高等職業教育歷經二十多年的發展,已初具規模,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伴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加快,高等職業教育將凸顯更加強勁的發展勢頭。
(1)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不夠完善。證書種類不全,無相應證書可考;職業技能鑒定題庫不能滿足需要;職業資格標準滯后,缺乏科學檢測手段;證出多門,證書管理混亂,質量堪憂;收費過高,學生無法承受。
(2)國家法律政策及管理體系問題。缺乏相應法律支撐,執法力度不夠,就業準入制度控制不嚴;投入政策偏差,高等職業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銜接缺少有力經濟保障;產學研合作政策法規扶持力度不夠,企業缺少參與高職人才培養的積極性;高等職業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管理體系相互脫節。
4.1 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新型的職業教育觀和人才觀
樹立全面的職業教育觀。傳統的職業教育觀,是單一的以學歷教育為主的狹隘觀念。片面強調高等職業教育的“高等教育”屬性,而忽視其“職業教育”屬性,盲目效仿普通本科教育模式,以追求學歷文憑為目的,偏重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忽視學生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培養。重視學歷教育,輕視職業培訓,導致辦學形式單一,辦學功能不完善。而缺少職業培訓的職業教育是不完整的職業教育。尤其是在我國經濟高速增長、技術技能型人才極度匱乏的形勢下,高等職業教育必須摒棄狹隘的職業教育觀,樹立全面的職業教育觀,堅持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結合,崗前教育與崗后教育并舉,繼續教育、成人教育及各種形式的短期培訓相結合,充分發揮高職院校在構建終身教育體系中的紐帶作用,促進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合理配置。
4.2 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
(1)以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設計,確定培養方案主線是構建一個整體優化的人才培養方案的首要環節。高職人才培養方案設計應改變普通高等教育學科本位強調理論性、系統性、完整性的思維方式,即按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順序設計計方法而采取逆向思維方法,即圍繞高職專業的培養目標,從人才的社會需求調查和職業崗位(群)分析入手,分解出從事職業崗位(群)工作所必需的知識和能力,然后按照專業課與實踐環節→專業基礎課→基礎課的順序,對專業教學進行全面系統的規劃。
(2)加強課程整合與重組,建立合理的課程體系。構建課程體系應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打破以學科知識為本位的課程體系,建立以能力為本位的課程體系。要以職業標準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合理設置課程,改變過分強調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忽略了實用性的傾向,把職業資格標準納入課程教學體系,實現學歷證書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教育內涵上的溝通與銜接。二是要根據職業崗位需要和學生就業的需要,對課程進行開發、重組和調配,逐步實現課程的綜合化、模塊化。
4.3 工學結合,搭建技能型人才培養平臺
與職業資格認證相銜接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對高職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提出了更高地要求,而學生良好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培養,單純依靠學校的條件是培養不出來的。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是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共同搭建人才培養的平臺。當前推進工學結合的關鍵是要建立工學結合的互動機制和運行機制。
4.4 改善實訓條件,加強職業技能訓練與考核
(1)要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各專業都要建立能夠滿足實訓教學和職業技能鑒定的需要,具有真實或仿真職業氛圍、裝備先進、軟硬件配套的校內實訓基地。要根據高職高專教育教學特點和地區及行業的技術特點和發展趨勢,不斷更新教學儀器設備,提高儀器設備的現代科技含量,形成教學、科研、生產相結合的多功能實驗室和實習、實訓基地。
(2)要建設好校外實訓基地。根據專業教學計劃和實訓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和要求,在社會上選擇技術先進、管理規范、符合實訓要求的企業作為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是學生直接參加生產和實際工作,進行頂崗實習的場所,是對校內實訓基地設備和場所不足的有效補充。
4.5 職業能力的考試與考核
積極探索實驗教學考核方法的改革,以職業能力考核為主,注意過程和綜合考核,全面評價學生的綜合技能和素質,把各課程的總體能力分解成若干個專項能力目標,制定出課程能力考核體系。在相應的教學過程中,根據每個專項能力的要求,對照應知應會的內容,考核每個學生的技能達標水平。
[1]王明倫.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點擊核心——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與課程開發導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趙志群.職業教育與培訓學習新概念[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Research on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ersonnel Training M ode Cohering to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SUIM iao
(Jilin Railway Technology College,Jilin,Jilin 132021,China)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vocational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system in the field ofhigher vocationaleducation in our country,athome and abroad,many scholars,focusing on the convergence ofhigher vocational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system,studied on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the vocationalqualification certification system and higher vocational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mode reform,which has a driving effecton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urses.
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system ofvocational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personnel trainingmode
G712.0
A
2095-980X(2016)08-0088-02
2016-07-14
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2015年度高教科研課題《與職業資格認證相銜接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課題編號:JGJX2015C124
隋淼(1978-),大學本科,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企業供用電技術,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