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縣成,王玲玲,何 輝,余司華,呂年德
(上饒市中心血站,江西上饒334000)
血站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使用前確認
蔡縣成,王玲玲,何 輝,余司華,呂年德
(上饒市中心血站,江西上饒334000)
血站實驗室;信息管理;確認
血液檢測實驗室是血站采供血鏈條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血站內部控制血液安全最關鍵的部門。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以下簡稱LIS系統)是血站血液檢測實驗室管理的重要工具,為實驗室提供科學化、標準化、規范化的管理起重要作用[1-3]。隨著血站事業的不斷發展與壯大,血液檢測實驗室工作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對LIS系統的需求也在不斷的提高。2014年,本實驗室LIS系統全面升級換版。《血站質量管理規范》要求,新的或有變化的軟件、設備等應進行確認[4]。按相關要求,在新LIS系統使用前,本實驗室主要主要從需求分析、軟硬件環境、系統的安裝測試、數據核查、體系文件的建立、風險分析幾個方面對其進行確認[5-7]。
1.1 需求分析先期組織全科員工舉行需求分析會,從當前LIS系統存在的問題、本實驗室的檢測特點及流程、標本管理、檢測數據管理、質量控制、疫情管理、試劑管理、儀器管理、環境管理、人員管理、信息管理、統計管理以及實驗室未來可能的發展等全方位進行討論和分析,提出需求。需求提交開發商,并得到明確的可以滿足需求的答復。
1.2 軟硬件環境需求分析后,協同開發商對本實驗室當前的軟硬件環境情況進行分析,由開發商列出需升級、更換或新增設備設施清單,并按計劃將設施配置到位,確保軟硬件環境得到滿足。
1.3 安裝測試包括模擬測試和并行測試二個階段。
⑴模擬測試:協同開發商工程師在本實驗室計算機中安裝新LIS系統,按預定檢測方案進行試驗方法的編輯、人員權限的分配、儀器設備信息的維護、試劑物料的錄入等相關工作,然后對員工進行系統化的操作培訓,反復模擬完整實驗過程的操作。通過員工與新LIS系統、開發商工程師與本實驗室之間的不斷磨合,達到以下目的:①員工完整、快速、有效地掌握新LIS系統的使用方法與特點,為并行測試及正試使用打下基礎;②開發商工程師熟悉本實驗室當前工作流程,根據需求對新LIS系統進行適當的調整,協同本實驗室尋求最適于本實驗室的操作方案;③確認本實驗室提出的需求得到滿足;④模擬各種正常、異常或突發情況的發生,測評新LIS系統是否能有效控制與管理,以降低新LIS系統使用風險。
⑵并行測試:經過模擬測試期的磨合與調整,確認新LIS系統基本模式已符合本實驗室工作流程與管理后,進行新、老LIS系統的并行測試。其目的是為了在新LIS系統正式使用時,能保證日常工作安全、有效、流暢運行。并行測試期間,員工在新LIS系統中的所有操作均應嚴格按實際流程逐步完成。通過并行測試,本實驗室進一步調整流程和細化系統管理。
1.4 數據核查正式使用前,對系統移植數據、新LIS系統信息數據進行核查:⑴系統移植數據的核查,主要是核查相關實驗數據是否與老系統一致,包括:標本交接、檢測數據、檢測報告、統計數據等內容。⑵新LIS系統信息核查:包括檢測方案、檢測方法、判定方案等系統設置參數信息,系統接收由儀器設備發出的檢測數據及過程信息,試驗原始結果記錄信息,檢測報告信息等。
1.5 體系文件的建立按新LIS系統的實際操作流程建立操作文件及相關程序文件,所有實驗室員工必須熟悉掌握本文件內容,并進行操作考核,確保新LIS系統得到正確使用。完善相關工作記錄,根據實際工作需求及標準化的實驗管理要求,對相關工作記錄進行適應性評價,不能滿足要求時,及時向開發商提交需求表單樣式,以保證得到有效解決。
1.6 風險分析針對LIS系統使用過程可能產生的風險進行分析,結合本血站控制信息管理系統使用風險所采取的措施,本實驗室采取以下措施:⑴建立實驗室計算機系統安全使用及應急管理程序,控制計算機的非正常使用,如不能插入非工作U盤、必須安裝正版殺毒軟件等。對出現系統中毒、癱瘓等意外情況時,規定了相應的應急操作程序及恢復程序,并要求對應急措施進行定期演練。⑵建立LIS系統數據維護及使用中確認等程序,規定每天進行數據備份并定期驗證備份數據的有效性、定期核查信息系統數據等。
隨著《血站質量管理規范》的頒布實施,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使用確認、風險評估等越來越受關注[5,6]。血液檢測實驗室是血站內部控制血液安全最關鍵的部門,所以實驗室的所有管理必須符合《血站實驗室質量管理規范》的要求[8]。本次確認原則是:⑴新LIS系統必須符合規范要求;⑵必須適合本實驗室血液檢測流程;⑶必須確保對影響血液檢測質量的因素得到全面、有效的控制,確保血液安全。在此原則下,本實驗室按計劃進行了上述確認。確認過程中,本實驗室在不同階段提出各種需求、問題或不符合共計100余項,針對這些需求、問題或不符合,在正式使用前,本實驗室進行了再次核查,與確認原則不一致的,已經得到有效解決。
本次確認過程充分發揮了團隊的智慧和力量,大量系統數據得到明確、有效的驗證。確認過程中,LIS系統的剛性必須得到確認,同時LIS系統的柔性也需要得到驗證。LIS系統的剛性確保其符合當前法規要求,減少非預期的使用風險;而充分的柔性可以保證LIS系統適用于實驗室未來的業務發展,可以減少因需求的不斷變化帶來不利影響[9,10]。
確認過程是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過程,隨著確認過程的進展,開發商開發的模板流程與實驗室實際流程必然存在不一致,所以新的程序、需求就必須得到解決及再確認。確認過程還是學習的過程,在不斷與開發商溝通中,可以了解不同領域、不同視角對問題的看法與觀點,從而啟發我們的思路,優化實驗室檢測流程,細化實驗室管理。
使用前確認的結束,只是LIS系統確認過程的一部分,使用過程中,實驗室的業務流程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實驗室的需求在不斷變化,確認過程就須持續進行,這樣LIS系統才能在不斷的評估確認中逐步得到完善,實驗室管理也將更加科學化、標準化與規范化[11]。
[1]劉云華,王宏碧,崔江龍,等.遠景譯康LIS系統的應用與體會[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1,29(2):151-152,159.
[2]施清蓉,劉秀玲,劉偉.探討醫院信息管理系統在合理、安全輸血中的作用[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2,30(6):586-587.
[3]郝鴻雁,楊婷婷.臨床實驗室質量和自動化信息化管理[J].實用醫技雜志,2016,23(5):533-534.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血站質量管理規范[S].2006.
[5]林洪鏗,蘭長旺,王同顯,等.美國FDA《血液機構計算機系統用戶確認指引》之解讀[J].中國輸血雜志,2010,23(5):406-410.
[6]鄒崢嶸,勵修楣,高瑜,等.血液管理信息系統確認標準的初步探索[J].中國輸血雜志,2009,22(7):589-590.
[7]錢榕,熊麗紅,方昌志.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在血站實驗室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實驗與檢驗醫學,2009,27(4):402,411.
[8]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血站實驗室質量管理規范[S].2006.
[9]葛紅衛.血液檢測實驗室LIS系統的構建與設想[J].中國輸血雜志,2009,22(1):73-76.
[10]王燕,王樹慶,王會如,等.實驗室數據采集的思考[J].醫療裝備,2016,29(9):50-51.
[11]郭佳,劉利敏,郭靜.論采供血工作設備管理流程[J].醫藥前沿,2015,5(9):332-333.
R457.1+2,R193.3
A
1674-1129(2016)05-0688-03
10.3969/j.issn.1674-1129.2016.05.054
2016-05-25;
2016-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