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漢余(遼寧省興城市堿廠鄉農機管理站,遼寧葫蘆島 125000)
?
探討農機跨區作業模式的發展及完善策略
朱漢余
(遼寧省興城市堿廠鄉農機管理站,遼寧葫蘆島125000)
摘要:農機跨區作業的本質是農機資源分配,有助于實現農機的高效利用,對于節省農業生產成本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來講,此種作業模式可以促進生產資源的優化配置,適合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所以,當前階段有必要結合此種作業模式的發展現狀,采取相應的完善策略。
關鍵詞:農機跨區作業模式;發展;完善
1.1現實意義
(1)農機一般是指農業生產中需要使用的輔助機械,是提高生產效率的重要工具。跨區作業可以看作是一種合理利用農機的形式,提升農機資源的利用效率。
(2)我國農機跨區作業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之后逐漸普及開來,形成潮流。由于我國南北氣溫、農作物生長周期等均差異較大,所以,各地區農業播種、收獲的時間都不相同,跨區作業便由此產生。其實質是農機資源調配,可在有效滿足地區生產需要的同時,提高我國農業生產水平,促進機械農業、現代農業的發展。
(3)農機使用率與當地經濟狀況、農業生產模式有著緊密聯系,部分地區受到經濟條件的制約,在生產中較少使用輔助機械。這些地區若實行跨區作業,不僅可以提高生產效率、促進當地農業的現代化,還可以使更多的農民享受現代農機帶來的實惠,使他們從中受益,進而推動農機的普及。
1.2策略建議
(1)維護好市場秩序。考慮到我國目前的跨區作業存在很多不規范現象,相關部門有必要針對其中的亂象,采取相應的規范性措施,保證跨區作業的有序開展。跨區作業牽涉到地域差異等很多問題,需要各方力量的配合與支持,尤其是要積極爭取政府部門的支持。跨區作業規范化的實現,需要以政府部門領導、各單位配合、協調統一、共同努力為保障。在具體措施方面,建議:①將道路交通納入重點管理范疇,并做好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及組織協調,確保參與各方的正當利益能夠得到保障。②加快制度創新,對涉及到跨區作業的法規進行完善和細化,確保對此的管理有法可依。③強化宏觀調控,做好監管工作,將注意力集中到監督與管控上。依照現行法規的要求,完善管理辦法,為監管的實施提供依據;加大對跨區作業進行中涉及的各類證件的管理力度,杜絕無證農機違規進行跨區作業的行為;對于受地區保護主義影響出現的“攔機”等行為,必須做好思想與溝通工作,并輔以打擊、懲治措施,杜絕違規“攔機”;完善資格制及合同制,減少糾紛。
(2)加緊完善服務平臺。要想實現農機資源的高效配置,就必須重視服務平臺的建設,確保供應與需求相適應。目前跨區作業中面臨的一項突出問題是,很多人無法及時地獲取市場信息,增加跨區作業的難度。必須從加強平臺建設著手進行解決。建議:①農機管理單位應根據具體情況,做好農機需求信息的綜合與整理,并將其及時地發布出來,確保供應能夠匹配需求。②“跨區作業直通車”是一個很好的渠道,農機部門應將其充分利用起來,將整理的農機供需信息及時通過此種渠道公布出來。③信息發布必須保障時效性,促進農機資源的科學流動。④定期清除過期、失效的信息,以免產生誤導作用。⑤相關單位應聯合通信部門,借助手機短信等方式,將信息通知到相關人員,使其提前定好作業計劃。
(3)農機部門應加緊轉變職能。政府職能轉變是備受關注的話題,農機部門也應盡快轉變職能,以適應跨區作業的管理要求。我國的跨區作業也必須同步于現實要求,關注環境變化。
農機管理部門應重視以下4個方面的工作:①結合市場形勢,加大管控力度,將工作重點放在借助政策規范秩序上,促進機制的進一步完善。②以往的跨區作業對于行政推動有著較高的依賴性,要促使其向市場帶動的方向轉變。③農機管理單位應轉變自身角色,從參與者、推動者轉變為跨區作業的管理方。④注重聯合相關部門協調工作,推動市場的開放化和規范化。
(4)完善配套機制。農機跨區作業具有流動性的特點,在開展作業時也需要考慮跨度問題。為了使跨區作業規范進行,必須重視完善相應的配套機制,提供人性化的配套服務。考慮到農機部門資源有限,建議實行“屬地服務”,即由引機單位負責提供相應的配套服務。具體建議為:①完善服務網,適當增加服務網點。②盡量與綜合實力強的網點合作,并實行資格認證制度。應借助各種渠道做好宣傳,必要時可考慮設立特約網點。③農機部門應盡快完善自身配備,以提高服務能力。
(5)注意提升參與者的操作技術。跨區作業需要機手去實施,因此,為了規范此種行為,就必須重視對機手進行培訓,以提升其操作技術。結合我國目前的情況來講,很多機手都是農民,他們普遍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文化水平和綜合能力相對較低。所以,為了消除機手因素對跨區作業的限制,培訓時應重點關注農機駕駛技術和操作技術。盡管目前已經開始推行短期培訓制,但成效并不理想,由于時間限制,機手從此類培訓中獲取的信息也比較有限,無法系統的掌握農機知識。為了改變這一情況,農機部門有必要對培訓模式進行調整,比如,在農閑時節,可以組織一些專項培訓。其中,對于新機手需要格外注意,在培訓過程中必須強調規范操作和技術水平的重要性。另外,農機部門也可以實行“老人帶新人”的方式,通過新老機手交流的辦法,來促進互相學習。
整體而言,農機跨區作業對于我國農業的發展具有很大的益處,是一項充分利用農機資源、有助于農業現代化的創造性舉措。在實行跨區作業的過程中,政府、農機部門、機手等都屬于重要的影響因素,要想規范跨區作業的秩序,三方就必須在協調統一的前提下,扮演好自身角色。
參考文獻
[1]周守炳,楊海慶,秦海生.對農機跨區作業的剖析與思考[J].時代農機,2015,(7):137-139.
[2]鄭俊.全面優化農機服務全力促進農民增收[J].江蘇農機化,2015,(5):20-21.
[3]董潔芳.我國農機跨區作業的效益與趨勢分析[J].中國農機化學報,2015,36(5):303-307.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Strategy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ter-district Working Mode
ZHU Han-yu
(Jianchang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tation,Huludao,Liaoning 125000,China)
Abstract:The essence of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ter-district working modeis agricultural resource allocation,it is helpful to achieve high agriculturalefficiency andsave the cost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So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strategiescombiningwiththedevelopmentsituationofthisworkingmode.
Key words: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ter-district working mode;Development;improvement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80X(2016)05-0013-01
收稿日期:2016-04-06
作者簡介:朱漢余(1975-),男,遼寧興城人,大學本科,助理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農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