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冬梅,李景林,王 森,王雪姣(新疆興農網信息中心,新疆烏魯木齊 830002)
?
新疆興農網綜合信息服務體系長效運行機制與運行模式探索
彭冬梅,李景林,王森,王雪姣
(新疆興農網信息中心,新疆烏魯木齊830002)
摘要:建設多語種農業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是當前做好新疆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推進現代農業和提高農牧民收入的重要抓手。為更好地發揮農村信息化服務對解決“三農”問題、縮小城鄉“數字鴻溝”、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支撐作用,就必須依據我國國情,同時借鑒一些發達國家農村信息服務的成功經驗與做法,建立一整套可持續發展的長效運行機制。
關鍵詞:綜合信息服務體系;新疆興農網;長效運行機制;運行模式
21世紀是社會高度信息化、經濟高度知識化的時代,建立農村科技信息服務平臺,開展農業科技信息化服務是現代農業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和推動新的農業科技革命的重大舉措。農業信息是農業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宏觀調控農業和農業生產主體進行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重要依據。加強農業信息服務工作,對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近年來我國各類農業信息平臺紛紛建立,農業信息化服務基礎逐步完善?!捌脚_是基礎,服務是關鍵”,在信息技術不斷進步的今天,農業信息的傳遞方式已基本不存在重大的技術障礙,采取高效的運行方式是發揮農業科技信息服務平臺效能的關鍵。因而高效的運行方式在整個農業信息化建設中顯得尤為重要。
新疆地域遼闊,人口相對稀少,是我國的農牧業大區,但農牧業生產區域相對分散,民族成分眾多,信息服務城鄉差距相對較大,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過去在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方面雖然已經取得了較可觀的成績,但距離自治區農村穩定、長治久安、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存在諸多矛盾和難題,主要表現在農村通信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沒有多語種農村綜合信息采集、加工、處理、發布服務平臺;信息開發部門和服務渠道分散;信息化、精細化農業生產管理水平不高、規模不大;農村信息化建設領域的投入不足;缺乏具有專業化、針對性的權威、統一綜合信息服務門戶系統;農村信息化的市場化水平較低,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等。
通過國家“農村信息化建設示范省”項目建設,整合新疆現有農村、農業信息化資源,建設并完善多語種農業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對于推進我區農村信息化發展、調整產業結構、推進農村社會服務體系建設、提高農民整體素質、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繁榮新農村文化生活、抵御非法宗教,促進民族團結,維護新疆穩定長治久安具有重大意義。因此,建設多語種農業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是當前做好新疆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推進現代農業和提高農牧民收入的重要抓手。
必須建立綜合信息服務體系建設與運行的長效機制。要建立可長期有效運行的信息采集、共享、更新、維護、開發利用機制和配套的規章制度,才能讓信息化建設的效果和作用得以充分體現。為更好地發揮農村信息化服務對解決“三農”問題、縮小城鄉“數字鴻溝”、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支撐作用,就必須依據我國國情,同時借鑒一些發達國家農村信息服務的成功經驗與做法,建立一整套可持續發展的長效運行機制。
自治區政府主管、黨委農辦牽頭、氣象局承辦、農口單位聯辦的自治區農口門戶網站“新疆興農網”為農服務十四年,已建立區、地、縣三級興農網站群和鄉鎮信息服務站,開展了移動互聯網手機客戶端、微信和短、彩信服務,點擊量和影響力在自治區農口各類網站中位居前列,信息服務覆蓋自治區、地、縣、鄉、村和農戶,惠及全自治區農牧民、種養大戶和各級農產品市場。
1.1興農網為農信息服務模式
(1)互聯網模式。新疆興農網主要圍繞自治區農口動態信息宣傳、涉農政策法規、農村實用技術、農業氣象、農產品市場價格信息、供求信息、特色農產品信息、農村合作社信息發布等100多個欄目開展信息服務,在基層農村發展2000多名信息員,年更新信息20余萬條,農產品價格信息涵蓋全疆各地州主要農貿市場。網站日瀏覽量2萬多次。
(2)多媒體電子屏模式。開發和推廣了基于興農網的農村多媒體電子顯示屏。農村用戶能夠通過懸掛或立放在農村公共場所的多媒體電子屏觀看或查詢農業科技視屏、農口工作動態、農產品市場價格信息、農業科技、供求信息、防災減災信息。農村多媒體電子顯示屏目前已在全疆農村推廣了400個。
(3)移動互聯網模式。新疆興農網信息中心開發和推廣了新疆興農網手機客戶端軟件、微信公眾平臺,實現興農網與手機客戶端、微信的數據共享推送服務和基于手機的農情、災情采集系統,提高農情信息采集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4)專家在線服務。新疆興農網信息中心完成了自治區黨委農辦“現代農牧業人才管理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平臺”開發、利用人才平臺開展面向農牧民的在線互動服務。開發了基于移動互聯網的農業專家在線直通式服務平臺,實現了農民通過手機客戶端、微信、即時通訊系統、農村信息多媒體終端撥打網絡向專家隨時咨詢農業生產問題。
1.2面向農村合作社的直通式服務
新疆興農網信息中心開發了興農網農產品電商頻道,建立了新疆農產品數據庫,為農牧業合作社、大戶提供農產品信息發布和交易平臺。建立了農產品溯源平臺和涉農企業、專業合作社微網站制作管理平臺、二維碼查詢系統。
1.3農業氣象監測預報服務系統建設
新疆建有3個國家級農業氣象試驗站、1個國家級牧業氣象試驗站、49個農業氣象觀測站、105個自動土壤水分觀測站、21個農作物生長狀況實景監測站、1700多個自動氣象站,形成了農業氣象觀測體系。
開展了針對糧食、棉花、林果、畜牧業、設施農業、區域特色農業的系列化氣象服務,每年向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兵團提供12類300多期農業氣象服務材料,為新疆農作物高產、優質、高效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的系列化氣象服務。
開發和運行了區、地、縣農業氣象數據采集、處理、共享、分析及產品制作業務平臺。利用基礎氣象數據及地理信息數據,開展了區、地、縣三級精細化農業氣候區劃和農業氣象災害風險區劃工作,為農業氣候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1)經濟價值欄目外包。新疆興農網試行欄目“對外承包責任制”的辦法,將新疆興農網——新疆旅游版塊承包給旅游公司。旅游公司負責新疆興農網——新疆旅游版塊的日常信息更新,提出版塊改進建議。旅游公司在新疆旅游版塊所獲收益,按百分比形式部分給新疆興農網信息中心。新疆興農網信息中心提供新疆興農網——新疆旅游版塊后臺技術支撐,培訓旅游公司該版塊負責人信息添加維護,并根據旅游公司的改進建議,優化原有版塊內容。若該對外承包責任制辦法可行,將對新疆興農網有經濟價值的欄目,照此辦法外包。
(2)與單位合作開發。維文網站與喀什地區氣象局、伊犁地區氣象局合作開發維文、哈文網站,引入維、哈文編輯、翻譯軟件,選擇新疆興農網重點欄目,如農業快訊、政策法規、新疆概況、分析預測、供求信息等,制作維、哈文網站,并逐日挑選漢語版網站重點信息進行編譯和添加。由喀什地區氣象局、伊犁地區氣象局安排專人進行維、哈語網站的管理和維護。
參考文獻
[1]劉艷蘇,劉萍,鄭敬業.農業信息服務的兩重性及其運行模式[J].農業網絡信息,2007,(9).
[2]敬丹丹,段立軍.農業科技信息服務平臺運行模式研究——以湖南省星火科技12396服務平臺為例[J].企業技術開發,2010,(7).
Exploration of long-term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Operation mode of Xinjiang Xingnong Net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DONG Mei-peng,LI Jing-lin,WANG Sen,WANG Xue-jiao
(Xinjiang Xingnong Net Information Center,Urumqi,Xinjiang 830002,China)
Abstract:Construction of multilingual agricultural and rural integrated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is an important work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area in Xinjiang,it is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modern agriculture and increase the income of farmers and herdsmen in Xinjiang.In order to better exert the function of r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promote the rural construction,we should refer to successful experiences and practices of the r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in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establish a sustainable long-term oper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integrated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Xinjiang Xingnong Net;long-term operating mechanism;operation mode
中圖分類號:F32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80X(2016)05-0106-02
收稿日期:2016-04-08
作者簡介:彭冬梅(1983-),女,新疆人,博士,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