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吉
散文閱讀方法指導
扎西吉
如何才能真正瀆懂散文呢?筆者認為閱讀散文時,應顧及全篇,從作品的整體出發(fā),感受完美的藝術形象,理解把握作品的思想內容,簡言之就是要學會領悟散文的主旨。
散文 閱讀指導 形象 主旨
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形”指選材廣泛,行文自由,“神”是指散文要表現(xiàn)的中心。正因為散文具有這一特點,所以學生在閱讀和理解散文時覺得比較費勁,在做與散文相關的習題時也往往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那么,如何才能真正讀懂散文呢?筆者認為閱讀散文時,應顧及全篇,從作品的整體出發(fā),感受藝術形象,理解把握作品的思想內容,簡言之就是要學會領悟散文的主旨。
一般情況下,散文閱讀的重要一步是通讀文章,理清文章的脈絡層次,然后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1.整體入手,理清文章脈絡。材料豐富,思路靈活是散文的主要特點之一,閱讀時一定要著眼于文章的的整體,注意理清內部的相互關系,從宏觀上駕馭文章,體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傾注其中的情。如《長城》一文,從深秋晚景寫起,引入對歷史的回顧和反思,再從歷史回到現(xiàn)實,在歷史與現(xiàn)實的對比中深化主旨,卒章顯志,含蓄而又深沉。在這種整體閱讀的基礎上,再來回答題目,就會洞若觀火,游刃有余。
2.了解背景,透視創(chuàng)作歷程。作品是社會的折射,內容是背景的產物。有不少散文的創(chuàng)作,往往受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了解文章的相關背景,是閱讀鑒賞散文的一把鑰匙。
3.借助想象,體察作者情感。散文屬于文學范疇,閱讀散文必須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結合個人生活體驗,和作者情感發(fā)生強烈共鳴。
4.辨識手法,找準突破口。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之一,托物言志類散文也多次出現(xiàn)在高考試題中。
5.明確技巧,提高答題效率。閱讀散文,掌握一些常見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技巧,可以提高閱讀效率,提高答題的正確率。
6.瞻前顧后,分析句段關系。閱讀散文時還要瞻前顧后,注意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的前后勾連。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閱讀散文還需注意文體特點。敘事散文講求以小見大,形與神的關系是重點,寫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情與景的契合是關鍵;詠物散文托物言,盡可能體味象征手法。但有一點更重要,那就是,閱讀鑒賞散文要用自己的“心”去發(fā)現(xiàn)“散文的心”用自己的人生體驗和智慧去解讀“作者心靈彈奏的樂章”。
1.尋找“情物。“情物”在散文中用來表示理念、傳達情感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等。這個“物”被注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后,就不再是普通的“物”了。《白楊禮贊》一文中,“白楊”被賦予了豐富的象征意義,通過白楊,作者抒發(fā)了對華北抗日軍民正直、質樸、團結、進取,力求上進,堅強不屈的精神品質的贊美之情,可以說,找到了一篇文章的“情物”,也就基本領悟了作品的基調,掌握了整篇文章的精髓
2.探究“情緣”。“情緣”就是情感的緣起。比如鮑昌的《長城》作者采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借“長城”抒發(fā)了對中華民族命運的關注之情。作者為什么如此關注中華民族的命運?我們只要沿著作者的寫作思緒就不難找到答案。三個排比段,追昔撫今,含蓄地表達了對閉關鎖國的否定,對中華民族未來的期望。
3.體悟“情義”。“情義”就是文本的意旨。體會作品意旨要避免望文生義、避免主觀臆斷、避免無中生有、避免斷章取義、避免以偏概全,避免節(jié)外生枝
4.品味“語言。散文的生命力在于它的“自然美”,實質上是強調散文語言的真情、真心、真語、不矯情,不做作。在散文閱讀中,一要注意捕捉貯滿作者感情的重要語句。對那些喜悅、或悲傷、或憤怒、或憂思、或景仰的句子要特別關注。如《荷塘月色》一文中,點活了月光和霧氣的“瀉”、“浮”二字;把量詞活用為形容詞的“一絲”、“一帶”、“一道”、“一二點”等等,也生動地起了豐富、潤飾、強化形象的作用。
5.發(fā)現(xiàn)“技巧”。語文教材中的《米洛斯的維納斯》虛實相生的手法,《黃鸝》長短錯落的句式,《荷塘月色》樸素典雅、充滿詩意的語言,《內蒙訪古》形聯(lián)神系、渾然一體的結構,《胡同文化》不瘟不火、爐火純青的文字,《瑣憶》畫龍點晴的議論,形散神聚的格局……如果在鑒賞散文能有這樣的發(fā)現(xiàn),說明對作品的內容與形式就有一定的審美感悟了。
(作者單位:甘肅夏河縣藏族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