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秀山
(河南省新鄭市中醫院 新鄭 451100)
疏肝利膽排石湯治療膽總管術后殘余結石66例
彭秀山
(河南省新鄭市中醫院 新鄭 451100)
膽總管殘余結石;疏肝利膽排石湯;中醫藥療法
肝外膽管結石[1]的形成原因很多,比如膽道感染、膽道狹窄、膽囊結石排入等,當結石梗阻膽總管合并細菌感染時,會出現寒戰、高熱、腹痛、黃疸等癥狀。本病主要行手術治療,手術方式為經腹腔鏡或開腹膽總管切開取石并“T”管引流術。我院從2011年1月~2015年12月共開展了420例此類手術,經腹腔鏡手術310例,開腹手術110例,354例恢復良好,66例患者存在膽總管殘余結石。膽總管切開取石并“T”管引流術后膽總管殘余結石的問題,在基層醫院很常見,通常的解決辦法為二次手術,花費高、痛苦大,給患者精神和身體均造成了巨大傷害。本研究采用自擬疏肝利膽排石湯進行治療,治療組32例患者的殘余結石成功排出,避免了二次手術,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和身體上的痛苦。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病例共66例,男28例,女38例,其中30歲以下5例,30~50歲28例,50歲以上33例。所有病例均在術后2周經彩超確診為膽總管殘余結石,直徑0.1~0.3 cm 34例,0.3~0.5 cm 12例,0.5~0.7 cm 20例,單發結石48例,多發結石18例。所有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3例。
1.2 治療方法疏肝利膽排石湯組成:茵陳20 g、金錢草30 g、雞內金30 g、威靈仙20 g、白芍20 g、枳實10 g、柴胡15 g、酒大黃10 g、厚樸10 g、甘草6 g。治療組口服疏肝利膽排石湯治療,對照組不給予任何治療(已經取得患者同意)。臨床根據患者的癥狀、舌苔、脈象進行辨證并加減藥物:偏氣滯者加陳皮15 g、木香10 g;偏血瘀者加紅花15 g、桃仁15 g;偏濕熱者加黃連10 g、竹茹20 g;偏氣虛者加黨參20 g、白術15 g等。方藥每天1劑,先用涼水800 ml浸泡半小時,后用文火煎成約300 ml,溫服,早、晚各一次。服藥期間,夾閉“T”管。1個療程30 d,1個療程未愈,可繼續下1個療程。
1.3 療效標準治愈:B超檢查結石消失;有效:B超檢查結石較前縮小;無效:B超檢查結石大小無變化。
治療組33例患者,1個療程結束后,治愈28例,有效3例,無效2例;2個療程結束后,再次治愈4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6.9%。對照組僅有1例痊愈,考慮是結石自行排至腸道。兩組比較,P<0.05,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疏肝利膽排石湯治療膽總管術后殘余結石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本病在中醫學屬于“脅痛”等病的范疇。其病位在肝膽,病機為肝失疏泄,膽失通降,濕熱內生,蘊久成石,結石阻滯,氣滯血瘀,不通則痛所致.治療宜疏肝利膽、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等。自擬方中柴胡、茵陳、厚樸、枳實疏肝解郁、利膽;金錢草、威靈仙疏肝清熱利濕;雞內金健脾和胃;白芍養肝柔肝;酒大黃通腑泄熱,兼以活血化瘀:全方共奏疏肝利膽、清熱利濕、活血化瘀之功,臨床應用時,根據病人自身具體情況加減治療,療效顯著。
現代藥理研究已證實金錢草[2]能促進肝細胞分泌膽汁,使膽管內膽汁增多,奧狄氏括約肌松弛;柴胡[3]能收縮膽囊,促進膽管蠕動等;大黃[4]能消除局部炎癥,松弛奧狄氏括約肌,均能促進結石的排泄;雞內金和威靈仙能溶解結石等。綜上所述,疏肝利膽排石湯能有效溶石,促進結石排泄,療效較好,值得臨床推廣。
[1]吳孟超,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455-457
[2]李永瓊.肝內膽管結石的中醫藥治療舉隅[J].中國中醫急癥,2011,20 (3):501-502
[3]陳亞軍.柴胡治療膽石癥的臨床應用[J].河北醫學,2012,18(11): 1667-1669
[4]李靖杰.探討72例中醫排石湯藥治療膽結石臨床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15):96-97
R657.42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10.003
2016-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