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記者 陳廣晶)2016年11月3日,由北京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衛生署共同舉辦,北京市醫院管理局、香港特別行政區醫院管理局和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協辦的第二十屆北京·香港經濟合作研討洽談會衛生合作高層研討會在京召開。此次研討會以“多元參與、協同合作、PPP模式助推京港衛生事業發展”為主題。香港特別行政區衛生署副署長黎潔廉、香港醫管局聯網總監張偉霖等香港醫療衛生高層管理人員、相關專家、醫院負責人,北京市衛計委、北京市醫院管理局、北京市中醫管理局相關領導,北京市公共衛生機構、醫療機構、各區衛計委的相關負責人、相關民營醫療機構負責人在會上就公私營合作、戒煙服務、發揮中醫藥特色助力健康服務產業等內容開展了廣泛的交流和深入的研討。北京市衛計委副主任雷海潮主持會議。
在醫療機構的公私營合作方面,香港醫管局總辦事處聯網服務部陳可風醫生介紹了公私營合作的基礎和對基層醫療建設的促進作用。陳可風說,香港的公營醫療系統收費低但等待時間長;私營醫療系統自由定價,住院收費較高,很少有人負擔得起,因此不需要等待。隨著老齡化加劇,醫療需求不斷增加,公私營醫療體系的兩級分化也越來越嚴重。公營方面,政府負擔越來越重,患者的等待時間越來越長;私營醫療系統雖然負擔了70%的醫療服務,但是在基層卻很難發揮作用。為解決這一問題,香港于2008年提出一系列醫療改革,其中就包括了推動公私營合作。他說,公私營合作平臺為市民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可以使患者獲得更加便捷的醫療服務。具體操作上,符合條件的患者可以拿著政府提供的資金補貼,去私營醫療系統看病。陳可風特別強調了建立電子健康記錄互通系統是公私營合作的基礎。通過電子健康記錄互通系統,公私營醫療系統中的醫生可以共享患者的一些基本信息,如不良反應情況等。雷海潮表示,香港公私營合作的經驗對內地正在進行的公私營發展和合作很有啟發。但是,北京市有自己的特點,北京市的非公醫療機構優勢主要在社會志愿服務的動員和健康知識的宣傳方面。在戒煙服務方面,香港衛生署代表對北京市控煙工作在一年的時間內取得的成果表示贊嘆。香港衛生署副署長黎潔廉對首都機場徹底實現了室內控煙的成績尤其關注,與相關負責人交流了經驗。北京市也積極吸收了香港在控煙和戒煙服務方面的成功經驗。北京市衛計委健康促進處處長劉澤軍表示,在控煙和戒煙的投入、宣傳、實效上,香港已經走在了前面,北京市的控煙、戒煙工作得到了政府、市民等多方面的支持,也一定會越來越好。在發揮中醫藥特色助力健康服務產業專題討論環節,香港代表表示香港將成立首家中醫醫院,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局長屠志濤當即表示愿意提供人才等方面支持。在香港中西醫分開的情況下,屠志濤還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議。在精神健康和心理衛生專題,香港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庾慧玲和北京安定醫院院長馬辛分別代表京港雙方就精神衛生服務工作情況展開交流。北京市開展的“四心工程”——明心、知心、舒心、安心,在心理危險因素監測方面的作用引起了庾慧玲的關注,雙方交流了具體實施情況。
在京港洽談會的平臺下,京港衛生合作專題活動已經連續舉辦了八屆。兩地圍繞健康促進、社區衛生服務、藥事政策與管理、衛生與服務效能評價等主題進行深入交流研討,并在醫院管理、新發傳染病應對、輿情監測和信息會商、食品分級量化管理等合作領域取得了眾多可喜成果。“京港衛生合作高層研討會”已經成為京港兩地凝聚智慧、培養人才、互利共贏的橋梁紐帶和重要載體。本次活動還安排了交流訪問活動,香港衛生高層和專家受邀訪問了北京市相關公共衛生機構和區縣基層衛生服務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