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沐祥李國平毛妮妮楊 勇成 瑋顏偉中郭玉人**
(1.江蘇丘陵地區鎮江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句容212400;2.上海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上海201103)
?
大棚草莓花果期管理關鍵技術*
吉沐祥1李國平1毛妮妮1楊勇1成瑋2顏偉中2郭玉人2**
(1.江蘇丘陵地區鎮江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句容212400;2.上海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上海201103)
摘要:本文以追求商品果產量、提高品質和提升草莓質量安全水平為目標,總結了大棚草莓花果期管理調控大棚溫濕度、適量施肥補水、提高授粉效果、重視植株和花果管理、加強病蟲害防治、適時采摘與分級包裝等6項關鍵技術,確保草莓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相協調,使植株健壯,葉、花、果比例合理,不旺長、不早衰。
關鍵詞:大棚草莓;花果期管理;關鍵技術
**通訊作者,聯系電話:021-64016356。
大棚草莓花果期為植株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時期,長江中下游地區,大棚草莓花果期常處于低溫寒冷和陰雨天氣,草莓生長發育和開花授粉受阻,同時病蟲害發生嚴重,影響了草莓的產量和品質。為確保草莓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相協調,使植株生長健壯,葉、花、果比例合理,不旺長、不早衰,最終保證單位面積產量和草莓果品的質量安全,我們根據試驗研究與生產應用結果,總結出以下6項關鍵技術[1~2]。
草莓花器對溫度十分敏感,花期白天適溫為23~25℃、夜間8~10℃,超過30℃花粉發芽率降低,夜溫降至0℃以下雌蕊會受凍害。生產上,氣溫在5℃左右時(11月下旬)覆蓋中棚,低于0℃時再加蓋小棚膜。白天濕度保持在50%左右。溫濕度過高,應及時掀膜通風,栽培溝中鋪草、園藝地布或無紡布等,清理棚外四周溝系,防止雨水浸入棚溝[3]。每天中午前后放風,靈活掌握放風口大小和放風時間,不可因排濕影響棚溫。尤其是寒冬遇陰雨雪天氣,棚內濕度大雖需排濕,但此時更需要保溫,只能在中午短時放風。果實膨大期可適當降低棚溫,白天保持20~25℃、夜間5~6℃。夜溫高于8℃,雖然果實著色快,但生長慢,易長成小果。果實近成熟時經常揭開棚頂和棚下部兩側薄膜,通過換氣調節溫度。
草莓開花結果期植株需磷、鉀肥較多,但也需增施氮肥,防止植株早衰,增加中后期產量。由于草莓根系集中在15cm土層中,小高壟栽培易缺水,應結合施肥注意補水。在適宜范圍內,土壤含水量大時果實含水量也大,果實光澤度好。但施肥過多果實光澤度差,尤其不可過多施用磷肥。
開花結果期視植株長勢和開花結果情況少量多次追肥,一般追施3~5次。草莓不耐肥,施肥濃度不可過高[4],并在兩次施肥期間充分灌水,以滴灌為主。少量多次施肥既能及時提供養分,又不易引起鹽類濃度障礙。每隔20d左右,結合補水追施0.2%~0.4%腐殖酸復合沖施液肥或高鉀三元復合肥,每次每667m2灌水量1000kg。結合噴藥可根外噴施碧護(0.136%赤·吲乙·蕓苔)可濕性粉劑5000倍液或0.3%氨基酸多元葉面肥或高鈣葉面肥等,增強植株抗病抗逆能力[5]。
草莓促成栽培坐果率低或畸形果率高,主要是開花期溫度低、濕度大、日照短等影響了花藥散粉和授粉受精。為提高坐果率,除花期注意保持棚內適宜溫濕度外,還可放養蜜蜂,每個標準棚(約300m2)放蜜蜂1箱(3000頭)以上。蜜蜂活動最佳溫度為20~26℃,與草莓開花期最佳溫度吻合,有利于大棚溫度管理。如蜜蜂在棚頂角落亂飛亂撞,表明棚溫超過警戒線,必須立即通風降溫。近年來,采用熊蜂授粉效果更好,熊蜂活動能力強,在相對較低棚溫下仍可采集花粉,3個棚配1箱熊蜂,棚間輪流放置。放蜂后,要噴施對蜜蜂毒性低的農藥,并將蜂箱移出棚外3d以上。冬季及早春蜜蜂僅靠草莓蜜源不足,必須按1∶1比例熬制糖水,冷卻后喂飼補給。
草莓花果期雖以生殖生長為主,但也會不斷發生新葉,陸續形成老葉。老葉具有較多抑制成花物質且營養消耗大于光合積累,同時生長旺盛植株側芽增多,不但消耗營養,影響通風透光,易于發病[6],且易形成較多的弱勢側花序和小花小果,因此應適時適量摘除老葉和側芽,并將其帶出園外銷毀或深埋,以促進側花芽分化、降低養分消耗、改善通風透光、提高光合效率、減少病蟲害發生,利于草莓植株生長發育。一般在頂花序抽出前,掰除全部蘗芽;在頂花序抽生后,選留1~2個方位好且粗壯的側芽,其余掰除,以后再抽生側芽也應及時掰除。原則上每株保留有效功能葉8~12片。葉片較小或分枝弱的品種,或旁邊株間距大,可多保留蘗芽、側枝。此外還應及時摘除枯枝、病花病果和匍匐莖。
高級次花序易出現雌雄性不穩,開花后疏除一定量高級次花蕾和小果,不僅可降低畸形果率,也有利于植株集中養分供應低級次花果發育,使果實增大,提高整齊度。一般健壯植株頂花序保留8~10個果,側花序保留5~7個果,疏掉多余弱勢花蕾。
5.1病害
草莓花果期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白粉病等,陰雨天氣注意控濕防病,同時選用對癥藥劑防治。可選用0.3%丁子香酚可溶液劑800倍液、1000億活孢子/g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7]、3億活孢子/g哈茨木霉菌可濕性粉劑300倍液、3%多抗霉素水劑8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劑200倍液、1%蛇床子素水乳劑600倍液等低毒無殘留生物農藥防治[8],也可選用50%嘧菌環胺水分散粒劑800~1000倍液、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1000~1500倍液、40%嘧霉胺懸浮劑1000倍液、42.8%氟菌·肟菌酯懸浮劑2000~3000倍液、42.4%吡唑·氟酰胺懸浮劑3000~4000倍液、36%硝苯菌酯乳油1000倍液、25%嘧菌酯懸浮劑2000倍液等高效低毒化學農藥噴霧防治,葉背、葉面均要噴到[9~10]。陰雨天多,棚內濕度大,灰霉病可使用腐霉利或其混配煙霧劑防治,白粉病用硫磺熏蒸預防。
5.2蟲害
薊馬、蚜蟲等害蟲發生時,可選用1.5%苦參堿可溶性液劑1000倍液、60g/L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1500~2000倍液、5%除蟲菊素乳油1500倍液等噴霧防治。螨類(紅蜘蛛)零星發生時,及時施藥封鎖危害中心,以1%苦參堿·印楝素水劑2000倍液或l0%瀏陽霉素乳油1000倍液加99%礦物油200倍液防治為主,結合使用低毒化學藥劑如20%丁氟螨酯(金螨枝)懸浮劑2000倍液、43%聯苯肼酯懸浮劑(愛卡螨)3000~5000倍液、5%噻螨酮乳油1500倍液等防治;采果后選用苦參堿、苦參·蛇床素等生物藥劑噴霧防治時,藥液量要足,葉片背面均要噴到,間隔1周再噴l次。噴藥范圍為發生株及周圍1~2m,花期中午前后不能噴藥,建議采用高性能熱力煙霧機,減少用水量,提高施藥效果。蚜蟲、紅蜘蛛可用異丙威或噠螨·異丙威煙劑,于傍晚時分散放于棚內點燃閉棚過夜,連熏2~3次。通風口可用防蟲網或掛銀白布條趨避蚜蟲,不宜使用中等毒性以上農藥,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嚴格遵守安全間隔期,采收前7~10d不得使用任何農藥。
大棚草莓果實以鮮食為主,必須在果面達70%以上呈紅色時采收,冬季和早春溫度低,要在8~9成成熟時采收。早春過后溫度逐漸回升,采收期可適當提前。應在上午8~10時或下午4~6時采摘,不摘露水果和曬熱果,以免腐爛變質。采摘時要輕摘、輕拿、輕放,不要損傷花萼,分級盛放。草莓果正確的采收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的指甲切斷果柄,隨即摘下,采下的果實果柄越短越好,否則果實之間會因果柄過長而相互扎破,影響果品質量,造成損失[11]。采收后盛在精致的包裝盒內,大小果分級包裝,可以提高商品價值,獲得更高效益。
參考文獻
[1]吉沐祥,潘躍平.草莓標準化生產實用新技術疑難解答[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
[2]雷家軍.我國草莓生產的歷史、現狀及發展對策[J].果農之友,2003,12:4~5.
[3]季國芳.草莓有機生產關鍵技術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06.
[4]吉沐祥,李國平,楊敬輝,等.江蘇省大棚草莓生產中存在的問題與技術創新[J].江西農業學報,2012,24(2):58~60.
[5]周坤生,周桂樂,鄒秀香,等.草莓病害的識別與防治技術[J].中國果菜,2010(5):19.
[6]郝保春.草莓病蟲害防治彩色圖說[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9.
[7]胡洪濤,王開梅,李芒,等.幾種枯草芽孢桿菌發酵液防治草莓病害的藥效試驗[J].湖北農業科學,2002(2):521.
[8]張梅申,岳增良等,農作物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研究進展[J].河北農業科學.2003,7(9):64~67.
[9]黃根元,羅浚清,方博云.大棚草莓草莓白粉病及其防治[J].植物保護,2001(3):46~47.
[10]楊敬輝,陳宏州,吉沐祥,等,啶酰菌胺對草莓灰霉病菌的毒力測定及田間防效[J].江西農業學報,2010,22 (9): 94~95.
[11]褚風剛.草莓適時收獲與包裝運輸[J].保鮮加工,2011(3):40~41.
*基金項目:上海市農委示范推廣計劃項目——草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集成示范[滬農科推字(2015)第2-7號];江蘇省農業科技自主創新項目——江蘇丘陵草莓產業鏈技術集成創新與示范[CX(1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