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賓/文
北京市西城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七小”,即小歌廳、小發廊、小旅店、小網吧、小洗浴店、小餐飲店、小食雜店。依法做好“七小”整治工作是政府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提升首都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舉措,更是食藥監管部門的職責所在。然而,這些“七小”門店大多無經營許可證照,位置隱蔽、違法成本低,很難徹底根除,極易“死灰復燃”且新店不斷涌現。2015 年至今,北京市西城區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結合實際,多措并舉,在“七小”整治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七小”所處位置隱蔽、違法成本低、部分無證經營商戶停止經營一段時間后二次或多次重復經營。在取締過程中,暴力抗法現象時有發生。這些都令廣大基層食藥監管執法人員頭痛不已。以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內街道為例,由于棚戶區改造、拆遷征地時間跨度大等客觀或歷史原因,廣安門內地區存在較多秩序亂點、非法建筑,大量低保戶從事小餐飲、小食雜店,非法經營情況十分突出,查處取締工作難度很大。廣安門內街道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2014 年起到2015 年上半年共取締了非法經營主體93 戶,但隨著取締工作的不斷深入,執法當中的激烈對抗時有發生。
2015 年3 月,北京某連鎖便利店有限公司第九十三分店未取得餐飲服務許可違法從事餐飲服務活動,被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內街道食品藥品監管所立案處罰、責令停業,但仍無視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繼續無證經營。
2015 年8 月26 日,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內街道食藥監管所會同有關部門開展“七小”整治工作。在對善果胡同復查過程中,發現2015 年8 月24 日被查封的五家違法經營主體,擅自遮蓋或撕毀封條繼續從事餐飲、奶制品加工、食品超市、主食廚房、水果蔬菜售賣等違法生產經營活動。食藥監管、工商、城管部門依據各自職責,擬再次扣留相關物品,關閉違法經營場所時,發生了激烈的執法對抗,帶頭阻礙執行公務的違法經營者陶某擰開煤氣罐欲點燃,其親屬推打抓撓執法人員,導致食藥監管、工商、城管部門的執法人員不同程度受傷。
此外,在整治過程中,執法人員發現,部分商戶利用國有或集體公有房屋進行無證經營,如:部分依托政府號召開展起來的便民服務網點存在無證經營情況以及“騰籠換鳥”現象,即同一房屋有時會先后出現多個不同的無證經營商戶,違法主體經常變換,但違法經營場所的“籠”還在。通過晚間突擊檢查,執法人員還發現,部分無證經營商戶存在錯峰經營情況,即白天不經營而夜間經營。這些都無形中增加了執法部門的取締難度。
“七小”非法經營的成因比較復雜。一是地區發展不均衡,某些區域發展相對滯后于發達區域,基礎相對薄弱,低端消費依然旺盛,催生一批無證經營商戶。二是棚戶區改造、拆遷征地時間跨度大等客觀或歷史原因,造成部分地區存在較多秩序亂點,非法建筑,從事小餐飲、小食雜店的大量低保戶。三是房產為非商業用途,根據現行行政許可標準,無法辦理證照進行合理合法經營。
結合實際,統一部署。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內街道食藥監管所采取三大措施,態度堅決地取締非法經營“釘子戶”,很快取得成效。
一是宣傳教育為先導,引導違法主體增強自律意識,消除違法經營行為。在全面摸清廣安門內地區違法食品生產經營活動分布情況的基礎上,實施集中和單獨行政約談,僅2015 年下半年,執法人員共約談包括房主在內110 多人次。宣外大街新疆風味餐館、麻辣燙小吃、河間驢肉火燒等一批經營者主動放棄了違法經營。
二是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在社區食品藥品監察員隊伍建設試點工作中,執法人員通過微信群與社區溝通情況,實施快速執法、精準打擊。通過建立“職工-各級各類單位-食藥”、“居民-社區-食藥”組成的社會化監督機制,實現實時互動和雙向反饋,構筑社會化共治格局,及時取締非法經營。同時,廣安門內街道食藥監管所積極與地區工商、公安等部門捆綁執法,極大增強了執法力度,有效震懾了違法經營者。
三是反復查,查反復。針對違法經營隨時反彈的特點,執法人員堅持每周對已取締戶進行復查,并拍照留檔,隨時提醒房主依據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的有關規定,進一步追究違法經營房屋產權方的連帶責任,要求其不能為違法經營者提供經營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