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本刊實習記者
在瞬息萬變、快速發展的社會里,大家都想在有限的時間里掌握比別人更多的知識,為未來創造更多的財富,隨之也就要承受更多的壓力。這些高強度的壓力帶給我們的就是睡眠不足、飲食不規律、精神壓力過大。靠什么來補充營養?大家都不約而同想到了營養品,它已經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了。壓力大,補充蛋白質;視力下降,補充維生素A;走路腿腳疼,補充鈣鎂片;每個人都成了自己生活里的“私人醫生”。但是,營養品怎么吃?什么人應該補充營養品?營養品到底對我們身體有沒有危害?記者帶著這些問題找到有關專家,幫助讀者一探究竟。
家住北京市豐臺區的徐女士,因長期不食用肉、蛋類食品,她斷定自己身體里缺少蛋白質,所以為自己選購了某品牌的蛋白質粉、鈣鎂片、魚油作為對身體額外的補充。她每天就像吃藥一樣,按時服用,不然心里總覺得今日的營養不均衡。但最近幾日她發現自己體重莫名地下降,食欲也不是很好,就決定到醫院做個全面檢查。一周后,徐女士拿到了自己的體檢結果,上面各項指標均正常,只有血清谷丙轉氨酶(主要是對肝炎的診斷、療效觀察和預后估計的重要參考價值)高達462U/L,它的標準值應該在0 ~40U/L 之間,徐女士的指標遠遠超出了正常標準范圍。醫生直接問徐女士:“您是否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醫生想了解她日常是否長期服用藥物損傷到了肝臟。她一口否認,最近沒有服用任何藥物。醫生又問她近期是否服用了營養品、保健品。徐女士告訴醫生,自己每天會按時服用三勺蛋白質粉、兩片鈣鎂片作為營養補充。醫生推測,應該是營養品傷到了徐女士的肝臟,并讓徐女士趕緊停止服用所有營養品,一周后再來復查。徐女士拿著報告單,非常迷惑:怎么會是營養品傷了我的肝臟?它不是應該幫助我補充營養的嗎?帶著這些疑惑,焦急地等待了一周后,徐女士再次到醫院復查。這次化驗單中的谷丙轉氨酶為38U/L,屬于正常范圍。徐女士這才恍然大悟,本應為她補充營養的營養品真的損害了她的肝臟。
隨后,記者采訪了某三甲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她說:“營養品可以吃,但是怎么吃,吃什么,不能隨意。有些營養品不只是過量服用才對身體有傷害,即便是正常服用也很可能對身體產生危害。”她進一步說,目前我國有些營養品甚至是不做臨床試驗就直接投放市場,對消費者極其不負責任。就像某品牌蛋白粉的廣告宣傳語中所提到的,蛋白質粉是純植物萃取,老百姓往往認為只要是純植物萃取就一定能為身體補充營養,對身體沒有任何傷害。“其實并非如此。即使這款蛋白質粉就是純植物蛋白,也不一定好。因為純植物蛋白不能被人體直接吸收,必須要配合氨基酸,轉換成人體可吸收的乳清蛋白才能達到保健作用。如果直接食用,必然會加大對肝、腎的負擔。”
同時,她還說:“營養品畢竟不是藥品,它不能起到治療的作用。有些營養品中添加了安慰劑,這個成分不會對身體有什么幫助,但是也不會傷害身體,也就說消費者花大價錢購買的營養品,是對身體沒有任何作用。”她還為記者解釋了導致營養品價格之間很大差距的原因,她說:“主要是因為營養品的經銷商、利潤分配、廣告投入的不同,導致了后期價格差距。”當記者問及老百姓到底該如何選購適合自己的營養品時,她說,購買營養品的時候,可以向店員詢問臨床數據,多了解營養品的科研背景,不要迷信第三方網站所宣傳的信息。“身體出現了亞健康、不舒服的情況,首先要及時就醫,查找真兇,到底身體哪個部分出現了問題,如確實需要補充營養品,也應當咨詢醫生,適量、正確服用營養品,并不是食用營養品的量大、品種多就對身體有益。”她還為記者舉了一個例子,蛋白質對人體很重要,占人體重量的16%~20%,成年男性攝取蛋白質含量應為25 ~30g/天,成年女性20 ~25g/天,60 歲以上的老年人30 ~35g/天,孕婦/哺乳期婦女30 ~35g /天,12 ~17歲青少年20 ~35g/天。但我們每日所吃的食物中有很多含有蛋白質的食物,如牛羊肉、蝦、蛋、谷類……以雞蛋為例,100g 雞蛋就有12 ~14g 的蛋白質,市場上的雞蛋大概70g 左右,也就是說,我們成年人每天攝取一個雞蛋,吃一些谷類、魚、肉就足以滿足每天所需的蛋白質。市場上某品牌的蛋白質一勺約15g,按照每日服用三次,每次食用一勺,這樣每日的攝取量達到45g,嚴重超過了每日所需,這就會損傷肝臟。
人體的正常運轉需要營養,但這些營養大部分可以從食物中獲取,一般人沒有必要額外服用營養品來對身體進行補充。如果身體真的發生了預警,需要額外補充營養品,也真的不要迷信宣傳,盲目購買,一定要按照規定服用,選擇適合自己的營養品來作為日常的營養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