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近日,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青少年與成人特應性皮炎的臨床特征及中國特應性皮炎診斷標準的提出”刊登在《中國醫學雜志(英文版)》頭版。該項研究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皮膚科張建中教授團隊完成,根據中國成年和青少年特應性皮炎的發病規律和特點,總結出適合我國診斷特應性皮炎的“中國標準”。
特應性皮炎(也稱特應性濕疹)是一種常見過敏性皮膚病,近30 年來全球發病率持續上升,已引起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關注。我國從1989 年以來,數次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兒童中特應性皮炎的發病率呈持續上升趨勢,7 歲以下兒童患病率已達12.9%。特應性皮炎主要表現為皮膚干燥、慢性濕疹樣皮損和劇烈瘙癢。皮損具體表現與不同的年齡階段有關,通常分為三個階段:嬰兒期、兒童期以及青少年與成人期。嚴重的瘙癢常常會影響患者的工作效率及睡眠質量,也會對患者的學習、交友甚至心理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該項目研究主要負責人張建中教授指出,目前國際上有多個特應性皮炎標準,如Hanifin 標準多達23 項指標,Williams 標準達6 項指標,因為指標多,醫生很難記住,臨床應用受到限制。因此,此項研究主要針對中國成人與青少年特應性皮炎患者,全國42 家大型醫院的皮膚科醫生參加了研究。通過對2662 例患者臨床資料的分析,總結出了中國成人和青少年特應性皮炎的特點,提出了適合我國特應性皮炎診斷的“中國標準”。
張建中教授團隊提出的“中國標準”是根據中國患者的臨床調查研究提出的,經過高度歸納提煉最終形成簡單易記的3條指標,且敏感性高于大部分國外標準,彌補了中國特應性皮炎診斷上的空缺。“中國標準”通過在北京、西安、長沙等地的推廣和試驗,皮膚科醫生反響良好,授課當堂就能熟練記住該標準,證明其具有良好的實用性。
張建中教授指出,近年來我國皮膚科臨床和科研水平有了快速提高,對世界皮膚學科發展做出了許多突出貢獻,由中國醫生首先報告的皮膚病已達10 多種,由中國醫生首先報告的皮膚病致病基因有近20 個。現在是中國人提出重要皮膚病標準的時候了。“中國標準”的提出將大大促進我國特應性皮炎診療水平的提高,推動我國特應性皮炎研究邁入國際先進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