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瓊 沙宏峰 李建(江蘇省如皋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江蘇如皋226500)
·產業論壇·
強化配套服務為高效設施農業發展提供可靠保障
沈玉瓊 沙宏峰 李建
(江蘇省如皋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江蘇如皋226500)
本文簡要介紹了如皋市設施高效農業保險工作的基本情況及推進高效設施農業保險的主要措施,提出了推進高效設施農業保險工作的思考與建議。
配套服務;高效設施農業;提供保障
高效設施農業生產極大地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生產方式轉變、建設新型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之一。如皋市是江蘇省高效設施農業先進縣(市),由于地處濱江臨海,常發生旱、澇、風、雹等自然災害,設施農業易遭受損失。開展高效設施農業政策性保險,對促進高效設施農業健康、持續發展,保障農民增收,提高設施農業的抗風險能力,以及保障菜籃子工程建設、穩定蔬菜供應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5 年如皋市高效設施農業保險承保面積414.05hm2,政策性農險保費總收入177.40萬元,其中各級財政保費補貼124.18萬元、農戶自繳保費53.22萬元。截止2016年3月,承保面積增至459.43hm2,總保費207.24萬元,其中各級財政保費補貼145.07萬元、農戶自繳保費62.17萬元。2016年初遭受極端低溫、降雪及大風等氣象災害,1~3月份承保理賠44.08萬元,受益農戶達46家。
實踐表明,經過近幾年的宣傳推廣,我市廣大種植戶投保高效設施農業的意識逐步增強,投保積極性逐漸提高,由“要我投保”逐漸向“我要投保”轉變。但在高效設施農業保險推進過程中也面臨一些難題,如有些高效設施農業面積較小的種植戶,還存在“靠天吃飯”的想法;較少部分面積較大的高效設施農業園區,雖然投保的積極性較高,但由于需自繳的保費數額較大,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
2.1強化宣傳,增強高效設施農業保險意識
每年年初,我們在全市蔬菜生產總結會上將高效設施農業保險作為1項重要內容,邀請承保公司(人保財險如皋支公司)負責人通過PPT進行講解,加深基層一線農技推廣部門及種植業主對高效設施農業保險工作的認知;日常工作中,注重對高效設施農業保險典型事例的宣傳,讓參加高效設施農業保險的農戶增強信心,讓還未投保的農戶感受到參保的好處。例如,2016年1月下旬2月上旬,在短短20多d時間內相繼發生了低溫、雪災及風災等災害性天氣,我市農險辦及時組織技術人員查勘、辦理理賠,其中白蒲鎮朱窯村三開蔬菜專業合作社大棚受損面積6.37hm2,承辦理賠6.02萬元(承保面積6.67hm2,自繳保費0.909萬元),理賠款為自繳保費的6.62倍。
2.2提高建設標準,提高高效設施農業抗御自然災害能力
農業生產自古以來就是靠天吃飯,雖然近年來設施大棚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一問題,但天氣因素還是會對設施農業生產產生重要的影響。針對生產實際,我們通過參與市政府現代農業獎補政策制定、各級扶持現代農業產業化項目申報與實施等工作,不斷修改完善設施農業建設要求,如在如皋市《2016年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激勵辦法》中明確提出了大棚建設鋼管間距、直徑及壁厚等標準要求,進一步提高高效設施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2.3加強跟蹤服務,將日常技術指導與高效設施農業保險相結合
近年來,部分種植戶因缺乏氣象災害防范意識而造成損失的案例很多,我們在開展正常性技術指導工作的同時,還積極指導農戶增強應對災害性天氣的能力。2016年1月下旬,最低溫度降至-10℃左右,我們在強降溫和大雪天氣來臨前,通過現場指導、電話溝通、發布技術措施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切實可行的抗災應變技術,讓種植戶提前采取針對性預防措施,將設施農業災害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2.4創新舉措,切實推進高效設施農業保險
(1)運用新媒體網絡平臺,采取多種宣傳手段,做好高效設施農業保險的推進工作。我們建立了“如皋蔬菜”QQ群,目前群成員有111人,并以園區業主和種植大戶為主。我們充分利用這一平臺,及時介紹各地設施大棚管理的先進經驗,增強種植戶防范災害的意識與本領;災害性天氣來臨前,及時發出預警信息,提醒種植戶采取加固設施、疏通溝系、增加覆蓋等對應措施進行防范。同時,我們還通過該平臺與參保戶進行即時信息交流,切實加強溝通。(2)加強與農業氣象部門合作,及時發布氣象簡報。近年來,我們給100多家規模高效設施農業基地定期寄發《如皋特色農業氣象》簡報。由于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分析未來天氣狀況及提出農事操作建議,2016年1月大雪來臨之前,各地預防措施恰當,有效防御了高效設施蔬菜的凍害發生,大大降低了種植戶在災害性氣象條件下的經濟損失。
3.1關于推進高效設施農業保險的配套政策
對于高效設施農業面積較大的種植主體,由于一次性自繳保費數額較大,往往受經營資金影響,不能及時實現承保愿望;許多經濟基礎較差的種植戶,日常資金只能應付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也會無奈地放棄參保。為此,建議保費補貼政策要同農村信貸等各項強農惠農政策有機地結合起來,農業、宣傳、財政部門要密切配合,共同推進高效設施農業保險的發展,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保駕護航。此外,建議政府部門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并明確將其立為1項長期支農惠農的制度。
3.2關于高效設施農業保險條款中的有關問題
(1)保費繳納的政策性與靈活性。結合設施農業保險發展實際,根據設施大棚生產特點制定個性化承包方案還需進一步改進。以如皋市城北街道一心州農業投資公司為例,現有6.67hm2連棟大棚,由于建設標準和材料要求都非常高,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強,自參保以來的連續數年未遭受自然災害損失。針對這種現象,設施農業保險能否參照其他行業規定,如在一定期限內未出險,則可相應降低繳納比例或予以適當獎補,既可提高農戶自我防范意識,又有利于提高參加高效設施農業保險的積極性。(2)承保險種。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高效設施農業因受冬季大風、降雪等災害影響,設施內作物極易造成凍害,造成的損失在很多情況下要超出其他方面的損失。如2016年受極端低溫降雪天氣影響,白蒲鎮三開蔬菜專業合作社直接經濟損失近40萬元,其中凍害損失占60%左右,而現有保險政策中,僅露地作物有凍害損失賠償條款,設施作物沒有凍害損失賠償規定,導致理賠金額與農戶的期望值相差較大,保險的保障功能體現不充分,建議調整
有關設施農業保險的相關責任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