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世燕1傅瀟霞2王桂榮3李魯峰4(1.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種子管理站,浙江杭州311201;2.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浙江杭州311203;3.浙江省杭州市原種場,浙江杭州311115;4.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農業科學技術研究所,浙江杭州311205)
西葫蘆春季設施栽培關鍵技術
賈世燕1傅瀟霞2王桂榮3李魯峰4
(1.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種子管理站,浙江杭州311201;2.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浙江杭州311203;3.浙江省杭州市原種場,浙江杭州311115;4.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農業科學技術研究所,浙江杭州311205)
西葫蘆為葫蘆科南瓜屬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原產于北美洲西南部和墨西哥西北部,近現代傳入我國,現在全國各地廣泛種植。本文主要介紹了適合杭州地區春季設施栽培的西葫蘆品種,并從季節安排、培育壯苗、定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總結了西葫蘆栽培要點。
西葫蘆;春季設施栽培;關鍵技術
西葫蘆(Cucurbita pepo L.)為葫蘆科南瓜屬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又名美洲南瓜、茭瓜等,以采摘嫩果供菜用,原產北美洲西南部和墨西哥西北部,清代從歐洲傳入我國,現在全國各地廣泛栽培。西葫蘆果實多數呈圓筒形,也有圓形、棒形、橢圓形、長圓柱形等,顏色有白綠色、綠色、深綠、墨綠、黃色等,果形較小,果面平滑。西葫蘆品種多、生育期短、適應力強、產量高,栽培管理簡便,特別適合保護地栽培和災后應急生產種植,現將杭州地區西葫蘆春季設施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應選擇株型緊湊、耐低溫弱光、早熟豐產、抗逆性強的西葫蘆品種。我們通過試驗示范,發現達美琪和安娜2較適合在杭州地區作春季設施栽培。
1.1達美琪
系利用國外資源育成的雜交1代優良西葫蘆品種,其植株結構合理,抗病、抗寒、抗逆性強,高抗立枯病、蔓枯病、銀葉病,綜合表現穩定,適宜種植區域廣泛。該品種5葉左右現第1雌花,以后1葉1瓜,不歇秧、不歇茬,易坐瓜,成瓜率高,膨瓜速度快,連續結瓜能力強;可同時結4~6個瓜,單株可采40個以上,產量極高;商品瓜長棒形,長23~27cm、橫徑6~7cm,瓜條均勻順直,整齊度好,皮色細膩,翠綠亮麗,商品性極好;適合秋延、冬春茬日光溫室與早春茬大拱棚吊秧種植,也可在高山冷涼地區露地、南方秋冬種植,株距70cm,小行距80cm、大行距100cm,667m2栽1000株左右。
1.2安娜
該品種為耐熱西葫蘆品種,抗病高產,播種到采瓜需45d左右;植株長勢健壯,蔓長1.5m左右,基部黑粗,節間短,株幅大,普通葉,略帶白斑;易坐瓜,膨瓜快,開花后8d即可采收350g左右商品瓜;瓜條長柱形,順直均勻,光亮嫩綠,瓜長26cm、粗7.5cm左右,肉質細膩;春、夏、秋露地栽培表現優秀,產量極高,我國長江以北地區早春秋延種植表現極佳,北方保護地栽培667m2產量可達12000kg;抗重茬,抗春季干熱風,耐熱能力強,夏天種植可耐35℃高溫,高抗病毒病、白粉病,是目前國內較抗病毒病的品種之一。
早春設施栽培,上年12月下旬即可在大棚內育苗,幼苗長有3~4片葉、苗高12~14cm時定植,3月上中旬采收嫩瓜;早春小拱棚栽培,2月中下旬在保護地內育苗,3月上中旬定植大田,4月上中旬即可采收嫩瓜。
3.1種子處理
在陽光下曬種2~4h,挑選飽滿、無蟲眼、無刀痕的種子,放入55℃溫水中浸種20min,其間不斷攪拌,待水溫降至30℃時停止攪拌,繼續浸泡3~4h,然后撈出用1%高錳酸鉀溶液浸種15min,用清水沖洗干凈,攤開晾曬10min,再用潔凈濕布包好,置于27~30℃條件下催芽,種子露白即可播種。為培育適齡壯苗,確保苗齊苗旺,達到高產目的,一般采用50孔或72孔穴盤、瓜類育苗專用基質育苗。
3.2播種
為培育適齡壯苗,確保苗齊苗旺,達到高產目的,一般采用50孔或72孔穴盤、瓜類育苗專用基質育苗。播種深度1.0~1.5cm,將種子平放在穴盤內,以免“帶帽”出土,播后覆蓋蛭石,澆透水。
3.3苗期管理
從播種至齊苗階段重點加強溫度管理,白天保持25~28℃、夜間15~18℃;播種2~3d后苗基本出齊,為防幼苗徒長形成高腳苗,調整通風量并調控溫度,白天保持20~25℃、夜間14~16℃,促進幼苗生長健壯多開雌花;苗期子葉展開至2葉1心,保持土壤水分含量為最大持水量的75%~80%;定植前進行低溫鍛煉,白天保持15~20℃、夜間5~8℃,增加抗寒性。壯苗標準:幼苗子葉完整、莖稈粗壯、葉片深綠、無病斑、節間短。
西葫蘆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以3~4年未種過瓜類蔬菜的壤土或沙壤土為宜。西葫蘆需肥量較大,為保證植株生長旺盛,達到豐產目的,應施足基肥,667m2施商品有機肥2000~3000kg、高濃度三元復合肥35~40kg,深翻土壤,耙地筑畦。
西葫蘆苗達到2葉1心、株高12~15cm時即可定植。起壟和定植深度要均勻一致,以埋沒根系為準,行距70cm、株距65~70cm,667m2栽1300~1500株。移栽時要保護好幼苗,帶土移植,定植后及時澆透水,覆蓋黑色地膜。定植后西葫蘆以營養生長為主,應視苗情澆水,盡量蹲苗,促進根系生長,白天溫度保持18~22℃、夜間8~10℃,必要時噴施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結瓜前保證西葫蘆莖稈粗、柄距短、葉肥厚、顏色正。
定植后30d左右即可開花進入結瓜期,此期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同時進行,以生殖生長為主,應協調好二者的關系,調控溫度、光照及水肥管理是關鍵。
6.1環境調控
西葫蘆根瓜開花前,應及時打掉側枝及下部老葉、黃葉、病葉,調整植株長勢,以利通風透光,白天保持20~24℃、夜間12~14℃。為防止早春季節光照弱引起化瓜,可掛反光幕提高坐瓜率。經常擦洗棚膜,提高棚膜透光率。初期以采收300~350g瓜為宜。為防止化瓜,減輕瓜秧負擔,應多疏瓜少留果。強寒流來臨前做好防寒保暖措施,陰雨天可開燈補光。
6.2水肥管理
西葫蘆開始采收即進入水肥正常管理時期,隔1次清水追1次肥,隨水追肥,667m2可追施高鉀型三元復合肥15~20kg。宜在采收前2~3d澆水,促進幼瓜快速膨大,使其有光澤、商品性好。每次膜下小水澆灌,以濕透根系周圍土壤為宜。
西葫蘆病蟲害主要有白粉病、病毒病、灰霉病、蚜蟲、斑潛蠅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農業防治為基礎,結合物理防治,同時根據西葫蘆生長發育不同時期易感不同病蟲害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化學藥劑進行綜合防治。
7.1農業防治
選用優良抗病蟲品種;與非瓜類蔬菜實行輪作換茬,有效減少病原菌和蟲卵累積;合理密植,田間保持充分通風透光;及時清潔田園,清除病蟲源;適時中耕除草,促進根系生長健壯;加強水肥管理以及溫濕度調控,合理實施配方施肥,增施腐熟有機肥,配合施用磷鉀肥,控制氮肥施用量;避免高溫高濕、低溫高濕、地面嚴重積水等現象發生,創造有利于西葫蘆生長發育、不利于病蟲害發生和危害的環境。
7.2物理防治
包括溫湯浸種、防蟲網隔離、誘殺害蟲等。溫湯浸種可有效殺死種子攜帶的病蟲害;在溫室四周通風口處設置防蟲網,阻止害蟲侵入;利用害蟲的趨避性可懸掛黃板誘殺具有黃色趨性的蚜蟲、斑潛蠅等,也可用殺蟲燈和性誘劑誘殺害蟲。
7.3化學防治
分別在西葫蘆播種后、移栽前2~3d、定植后7~10d、初次采收后噴施殺菌殺蟲劑進行化學防治,以后每隔15~20d噴施1次。(1)白粉病:發病初期可用42.8%氟菌·肟菌酯SC5000倍液噴霧防治;(2)病毒病:結合防治同翅目害蟲可用20%嗎啉胍·乙銅WP800倍液噴霧防治(與0.04%云苔素內酯合用可提高防治病毒病效果);(3)灰霉病:發病初期可用50%啶酰菌胺WDG2000倍液或42.8%氟菌·肟菌酯SC3500倍液噴霧防治;(4)蚜蟲: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WP2000倍液噴霧防治;(5)斑潛蠅:可用1.8%阿維菌素EC2000倍液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