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廣西民辦教育協會對廣西8所獨立學院的調研結果,對廣西獨立學院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期間師資隊伍的建設進行研究。
【關鍵詞】獨立學院 應用技術型大學 師資隊伍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2C-0113-03
獨立學院轉型,指的是獨立學院根據教育部于2008年4月1日頒布的《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的規定,逐步與母體學校分離,符合條件的都要轉設為獨立建制的普通本科學校,是獨立學院適應經濟發展以及提升自身發展的必然選擇。2014年5月2日,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獨立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高等學校時,鼓勵其定位為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根據該戰略部署,廣西各獨立學院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已形成共識,如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將自己的辦學定位為“逐步把學院建成區域先進、特色鮮明、應用技術型地方大學”、桂林理工大學博文管理學院的辦學定位為“努力建設區域領先、特色鮮明的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逐步轉向重點舉辦職業本科教育”等。
廣西的8所獨立學院經過10多年的發展,無論是在辦學規模、辦學層次、社會影響等方面都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然而距離轉型發展為應用技術型大學的要求還有很大的距離,其中師資隊伍方面尤為明顯。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廣西獨立學院堅持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離不開一支擁有較高知識理論水平和較強的實踐技能的師資隊伍。
一、應用技術型大學對教師素質的要求
與傳統的學術型院校普遍重學術科研能力、重學歷提升教育不同的是,應用技術型大學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種新形式,著重于培養既要達到本科教育要求,又要具有應用與實踐技能、創新和持續發展能力以及核心競爭力的人才,因此,其對自身教師素質的要求除了學歷和職稱外,更側重于以下幾點。
(一)擁有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應用技術型大學首先旨在培養應用型人才,所謂應用型人才是指能將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所從事的專業社會實踐的一種專門的人才類型,具備良好的社會實踐能力。因此,如果教師只是空有滿腹經綸而無半點實踐經驗,只會紙上談兵,培養的學生是不能達到應用型人才的目標的。因此,應用技術型大學的教師除了具備較好的學科專業背景外,還需擁有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才能教育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
(二)具備熟練的專業操作技術。應用技術型大學與傳統學術型院校主要的區別在于應用型大學注重教學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科研也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學術型注重基礎理論的教學,科研也多是與理論實驗相關聯。因此,應用技術型大學通常會更多地設置一些與生產實踐聯系更密切的專業,與學術型院校形成錯位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所以要求教師具備熟練的專業操作技術,這樣才能將本專業要求的操作技巧融入到課程體系中,使學生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進行理解。
(三)具有良好的教學反思習慣。應用技術型大學注重實踐教學的特點決定了它不會像學術型院校那樣,為了讓學生理解一個理論觀點而不停地進行說明與解釋,它是會在講解理論基礎的前提下,不斷地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來讓學生掌握相應的專業技能。因此,應用技術型大學的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教學反思習慣,才可以在自己頻繁的實踐教學過程中進行思考并進一步改進,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效率,從而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二、廣西獨立學院師資隊伍的現狀與建設應用技術型大學的差距
為更好地推動廣西各獨立學院的轉型發展,廣西民辦教育協會組織相關人員于2014年底對廣西的8所獨立學院進行了調研,調研結果顯示,2014年,廣西各獨立學院自有教師加上外聘教師,學歷、職稱結構基本達到《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的標準。研究生以上學歷教師比例最高的是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達到76.29%;最低的是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為45.93%;各校平均為62.29%,高于2010年全國普通高校平均57.1%的水平。高級職稱教師比例最高的是廣西中醫藥大學賽恩斯新醫藥學院,為49.3%;其他學院都在30%以上。各校生師比,除個別學院外,也都基本達標。在年齡結構上,據不完全統計,有4所獨立學院35歲以下青年教師比例在50%左右。目前,廣西各獨立學院的師資隊伍基本可以滿足日常教育教學需要,但距離應用技術型大學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一)教師大多畢業于學術型院校,教學理念難以轉變。應用技術型大學是近幾年才提起并鼓勵發展的一個新事物,而國家原來更多的高校都是走學術型道路,現在廣西各獨立學院所依托的母體高校也基本上都是學術型院校。因此,當前在廣西各獨立學院任教的教師基本上都是畢業于學術型院校。這些教師在自己的學生時代接受的就是傳統的學術研究教育,缺乏實踐教學的培養,所以他們的教學理念也是延續了學術型研究者的傳統,缺少應用技術型大學教師應有的教學反思習慣,加上現在各獨立學院雖然確定了轉型發展為應用技術型大學的目標,但在校園的氛圍營造上還是處于學術型院校的階段,學校沒有給予教師們有關實踐教學方面更多的引導,教師之間平時交流的更多的也是如何做好學術論文之類的話題,因此,教師們的教學理念暫時還未能符合應用技術型大學的要求,而且一時也難以轉變。
(二)新進教師以應屆畢業生為主,實踐經驗不足。獨立學院與公辦院校相比,在職工待遇方面存在較大的差距,包括醫療、保險、住房和子女教育等方面。因此,獨立學院在招聘新教師時總是難以找到既具備一定學歷、職稱,又擁有一定實踐經驗的人才,基本上都是以應屆畢業生為主,而處于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廣西獨立學院情況更差。應用技術型大學教師的主要特點就是要有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和熟練的專業操作技術,這兩樣都是需要在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的,而應屆畢業生最缺的也就是社會實踐,再加上他們也都基本上是畢業于學術型院校,實踐經驗不足的特點更為明顯。
(三)師資隊伍流動性大,難以形成核心競爭力。廣西各獨立學院在難以招入高素質人才的同時還在不斷流失著自己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高素質人才。從廣西民辦教育協會對廣西8所獨立學院的調研中了解到,廣西各獨立學院流失的教師大多是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經過幾年的鍛煉業務能力較強的管理骨干人員,或是剛剛拿到博士學位或高級職稱的專任骨干教師。師資隊伍的不穩定和高素質人才的流失,導致廣西各獨立學院在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的凝練過程中始終處于準備階段,每次總是在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因為某個人員的辭職又回到原地。核心競爭力的缺乏使廣西各獨立學院在轉型發展的過程中步履維艱。
三、加強廣西獨立學院轉型期師資隊伍建設的建議
獨立學院要生存,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是必然的選擇。雖然現階段廣西各獨立學院的師資隊伍還存在許多問題,與應用技術型大學的要求還有一定距離,但廣西各獨立學院可以結合廣西的實際情況從以下幾方面加強自身師資隊伍建設。
(一)轉變人才引進觀念,建立開放性的人才引進機制。處于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廣西獨立學院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首先必須轉變舊的人才引進觀念,從學院轉型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充分利用國家對西部地區的各項支持政策,引進各類稀缺人才,才能為學院的順利轉型打下良好的基礎。廣西各獨立學院過去在引進人才的時候基本都是參照母體高校的標準,過于強調教師的學歷、職稱、科研能力等,這一方面雖然為學院按照《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的要求實現達標轉設的目的奠定了基礎,但另一方面也使得引進的教師在教學方法、授課方式上與母體高校雷同,不僅因材施教流于形式,更因為生源特點的差異使得教師自身發展得不到保障,學生也缺乏與母體高校學生競爭的能力,使得獨立學院的發展遇到了瓶頸。
為了有效突破這一瓶頸,廣西獨立學院應該建立開放性的人才引進機制。開放性就是要開闊視野,打破行業的局限,不僅要從高校引進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學能手,還要從與自身的專業建設相關的社會行業引進具有良好實踐背景的社會人才;不僅要在既定的招聘會上等著高素質人才的“投懷送抱”,還要積極地“走出去”,深入各行各業挖人才。開放性還體現在人才聘用的模式上,應該順應形勢的發展,采取多樣化的聘用方法來充分吸納和利用社會上有實踐經驗、業務能力強的人才資源。
(二)完善師資保障機制,創造良好的環境留住高素質人才。引進來不容易,留下來更難,獨立學院與公辦院校相較而言的“先天不足”,加上廣西相對落后的區域環境,要留住人才確實不容易。目前國家在高校教師的許多政策方面確實還存在“公”與“民”的區別,但是獨立學院也應該看到國家在做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之后,也在不斷采取各項措施來逐漸縮小公辦、民辦高校在人員使用上的區別,如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全員聘任制的逐步推廣等。
因此,廣西各獨立學院要積極行動起來,不斷完善自身的師資保障機制,為教師們創造良好的環境,包括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工作環境上,獨立學院要完善教師工作保障和提升發展機制。首先在工作保障上,獨立學院要不斷完善各類基礎教學設施建設,讓教師們能輕輕松松地上課,同時在學生中營造尊師重道的氛圍,讓教師們得到應有的尊重。其次在提升發展上,獨立學院要在教師的學歷提升、職稱評定上給予盡可能的支持,對能力突出者要從物質或崗位上給予獎勵。生活環境中,獨立學院要盡可能地通過大力籌措資金或尋求政府幫助的辦法解決教師們的住房問題,以及借助母體高校的力量允許學院教師的子女可以進入母體高校下屬的附屬學校進行學習來解決子女教育的問題,為教師們創造一個沒有后顧之憂的舒適環境。
(三)提升青年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壯大“雙師型”教師隊伍。廣西各獨立學院青年教師的比例將近50%,而實踐教學能力是應用技術型大學教師的基本要求,因此,要讓廣西各獨立學院的師資隊伍在轉型期間強起來,第一要務就是要提升青年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引導青年教師向“雙師型”教師方向發展。各獨立學院可從以下三個時間段來提升青年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第一,崗前培訓,在這個時間段,以專業崗位能力培養為導向,使新入職教師掌握應用技術型大學的教育理念與實踐教學過程。第二,正常教學,對應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以專業教研室為單位,經常性組織開展一些競賽活動來檢驗青年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同時加強彼此之(下轉第165頁)(上接第114頁)間的交流與聯系。第三,業余時間,獨立學院應根據師資隊伍整體情況,以專業為單位,規劃安排專業教師在業余時間或脫產的學期、學年到對口企業掛職鍛煉,深入行業企業一線,提升教師專業實踐教學能力和水平。獨立學院還要進一步探討完善“雙師型”教師的管理辦法,保障“雙師型”教師隊伍的不斷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臺珊.獨立學院轉型發展中的師資隊伍建設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5
[2]向礁.轉型期獨立學院師資隊伍建設研究——以云南省A學院為例[D].昆明:云南大學,2015
[3]楊小鳳.應用技術大學師資隊伍建設探索——以南寧學院為例[J].廣西教育,2013(47)
[4]王廷,趙群.獨立學院戰略轉型期的師資隊伍建設初探[J].中國成人教育,2011(5)
[5]金國華,金鑫.獨立學院轉型期師資隊伍建設的探討[J].高等教育研究,2012(5)
[6]楊芳芳.創建應用技術型大學背景下師資隊伍建設探究[J].中國市場,2015(22)
[7]陳香萍,傅鴻源,林寒,牟珊.獨立學院師資隊伍建設研究與實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5)
【基金項目】2015年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重點項目“廣西獨立學院轉型發展策略與路徑研究——以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為例”(2015JGZ176)
【作者簡介】龐一飛(1986— ),廣西博白人,實習研究員,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組織干事,研究方向:組織管理。
(責編 盧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