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摘 要】分析高職外國文學教學中運用課堂討論法的原因,闡述外國文學教學中課堂討論法的教學模式,提出實施課堂討論法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高職 外國文學 現代課堂討論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2C-0125-02
在高職外國文學教學中實施現代課堂討論法,可以使學生深化對外國文學的認識,提高分析鑒賞外國文學作品的能力。本文結合南寧職業技術學院人文課程教學實踐對現代課堂討論法的運用做一些探索和研究。
一、高職外國文學教學中運用現代課堂討論法的原因
(一)教學大綱的要求。外國文學課程包括歐美文學和亞非文學兩部分,主要介紹外國文學發展的基本線索和文學思潮、源流的基本內容和演變情況,著重介紹各國主要作家的生平創作道路,主要作品的思想藝術特點、成就及其意義。目前南寧職業技術學院人文類課程也開設外國文學作為選修課。學習本課程,可以使學生了解外國文學歷史發展的概況和世界各國重要的作家、作品,提高分析、鑒賞和評價外國文學作品的能力,以便為今后學生從事中小學語文教學打下知識基礎,有利于提高高職學生人文素養。
教學大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本著指導性、思辨性原則,用啟發式示范性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教材采用國家教委教育司推薦的小學教師進修高等師范專科小學教育專業教材《外國文學》(翁長浩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版),在課時安排中,明確規定討論課習題課在教學中要達到4次/學年。
(二)外國文學課的特點使得課堂討論成為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外國文學教學具有四個方面的功能,即認識功能、教育功能、審美功能、傳播功能,由此衍生出教育人、熏陶人、塑造人的作用和目的。外國文學的內容涉及中國以外的世界各國的社會、歷史以及作家作品,其中有許多優秀作品中包含了豐富的人文精神,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好教材。世界各國的歷史發展千頭萬緒,各種文學現象紛繁復雜,作家多,作品多,對作品的分析不易把握,所以爭取大量地閱讀熟悉作品,搜集資料,深入地探索研究一些熱點難點問題,提高認識欣賞水平是教學的重點。而課堂討論是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好方法。從學習活動的角度來看,一般來說學習活動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信息的獲得,第二階段是信息的組織和使用。課堂討論在第二階段中最有價值。有相當一部分學習活動以第一種方式來進行效果最好。如何理解、解釋、吸收所學的知識,與原有的知識聯系起來,條理化、系統化,在對部分與整體、重要與不重要內容的認識區分中,與他人討論是非常有幫助的,而且是擴展知識視野的良好途徑。在討論中交流個人的看法和觀點,往往有助于從多方面多角度看問題,為學習者的疑問提供解決的方法和線索,有助于學習視野的開闊。此外,向他人轉述并說明你的學習,又有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所以,課堂討論是對課堂講授法的補充和提高。
從學生角度來看,高職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思辨能力、分析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學生個體差異也非常大,傳統的講授法無法適應教學要求和學生的學習要求,運用現代課堂討論法可以使教學更生動靈活,更有針對性。
二、現代課堂討論法的優勢
現代課堂討論法是一種研究型(或創造性)的教學法,它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獨立地閱讀教材、收集資料,并進行群體性的討論,借以交流信息、深化認識、發展智能的教學方法。
現代課堂討論法具有以下幾點優勢:
第一,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課堂討論必須分組進行,小組成員間互相合作討論,這一組織行動能推動學生親自體認合作的重要性,推動學生對個體差異的認識,促成學生對團隊成員的良好態度,養成與他人合作的行為素質和精神。
第二,學生能主動獨立地獲取知識。學生必須通過觀察、閱讀了解論題,并盡可能多地熟悉有關資料,通過思考探索研究,分析其中的因果聯系,在討論中進一步激發思維,集思廣益,拓寬思路,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入的理解,同時也能鞏固和加強對基本知識、理論的快速掌握。
第三,高層次思維的運用。討論法有助于重組個人思維,如概括、詳述、例示、解釋等,這種認知的重建促進了高層次思維。如果建設性地對待異議,將有助于澄清思維、促進認知的重建。學生還有更多的機會目睹他人的思維策略,并交流他們的思維策略。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嘗試新思維方法和交流方式,傾聽他人的觀點,并使學生們意識到對問題的認識通常會有各種各樣的觀點存在,學會傾聽、理解、包容和正確地表達。
第四,發展和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在討論中會大量使用言語進行交際,學生一方面要充分理解別人說話的內容,另一方面要快速尋找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這一言語交際過程能有效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發展和提高,進一步發展個人的思辨能力。
第五,師生獲得的即時反饋信息比較及時。成功的課堂討論,師生雙方都能獲得較多的信息量,而且信息交換量大,類似頭腦風暴。教師及時獲得反饋信息,就能很快地了解和掌握學生的認知程度,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進度,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教學質量。
三、外國文學教學中現代課堂討論法的教學模式
現代課堂討論法往往需要與其他教學方法互相結合使用,形成多種教學模式,這里介紹幾種適合外國文學課程的教學模式。
(一)交流式。指文學作品的閱讀交流。外國文學的教學內容豐富多彩,作家眾多,名著眾多。粗略統計下來,要求必讀的14—20世紀名著不下80部,有影響力的作家不少于50位。而課時有限,個人精力有限,圖書資料有限。同學們普遍對外國文學的學習感到困難,不少同學對復雜難記的外國人名感到頭疼,因此產生畏難情緒和厭學心理。對外國文學的陌生感和個人好惡感形成了外國文學學習的障礙。而討論法有助于消除這種學習障礙。
同學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作家作品深入地閱讀,并初步進行研究,在課堂討論中介紹給其他同學。教師也可以將一個班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規定小組的成員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對某一時期、某幾位作家的某幾部作品進行閱讀,做好讀書筆記和情節摘要,然后在討論課上介紹給全體同學。或者提倡一種互教活動,即將一篇閱讀材料(一部較難懂的名著)分成幾部分,小組成員一部分一部分地閱讀,學生輪流講解,找出中心思想、評價內容,這樣完成對一部作品盡可能詳細的閱讀。這樣可以比較快地擴大同學們的閱讀面,而且在這種集體學習的氛圍中,由于相互依賴和個人責任感,小組成員的興趣、熱情、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會獲得較成功的學習。正相互依賴和個人責任感是教育學上的術語,正相互依賴簡單講是指組員們感到全組成員休戚相關,有利于某個組員的事對全組也有利,有損于某個組員的事也有損于全組。個人責任感,簡單地講,即指小組中每個人積極參與幫助全組成功。在組員的共同學習中,學會傾聽、表達、交流、質疑、思考、接受不同意見,看問題將更加全面、客觀、寬容,觀點上可減少偏激。
(二)評述式。這是對文學作品的評述。在外國文學中,可評述的熱點很多,如西方文學中的人文主義精神、莎士比亞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紅與黑》的愛情心理描寫、卡夫卡的變形手法,等等。許多學者對這些問題已做了不少研究,有不少參考資料,為了能很好地組織評述式的討論,最好采用“寫作—討論—交流—總結”的模式。這指的是學生先單獨把他們對評論內容的想法觀點寫下來,接下來小組成員討論他們的想法觀點,最后與全班其他人交流他們的想法和觀點,教師做總結發言。
在這一過程中,有分組的問題。是混合編組還是按性別分組,或者按過去的成績分組或者由學生自由組合,面對不愿分組的同學該怎么辦,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情況認真思考妥善解決,確保討論的順利進行。在交流的過程中,為了順利有效地進行討論,有必要對同學們講授一些口語表達的技巧,并進行多次訓練。
(三)合作辯論式。合作辯論法是從傳統辯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可以適用于對文學作品中有爭議的問題組織辯論。
傳統辯論中,人們持一種立場直到辯論結束,而且不讓其他人知道他們對某一問題的真正想法;合作辯論的過程中人們可以改變立場。傳統辯論中,目標是擊敗對方,而不是力爭與對方達成一致;合作辯論結束時人們努力形成一致的立場。根據合作辯論倡導者的觀點,這種達成一致的努力恰是這一過程的核心,因為它能引起真正的參與和對語言的準確運用。這種方式難度較大,可以在班級之間利用活動課時間進行,最好由學生們組成學習團體(如文學社)自發地組織進行。
(四)填表討論法。填表法是讓學生先閱讀教材,以設計的問題為引導,在小組的共同討論、研究中,互相啟發,互相補充、修改,合作完成教師制作的表格,進行高效率的學習。比如對于“19~20世紀現實主義文學(一)”的作家作品概要(法國)部分,教師可以列出表1,讓學生通過閱讀討論填寫。這種方法可以大面積地覆蓋知識點,學生的自學可以減輕教師的負擔。表中的部分內容可以讓學生在課外完成,表可以由學生個人完成,也可以由小組集體完成。

四、實施現代課堂討論法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討論前師生雙方都要從思想上、知識上、資料上做好充分準備。從學生方面來說要對老師選定的討論課題進行認真思考,寫出發言提綱或發言稿。教師要了解教材的的重點和難點部分,精心設計和選擇要討論的論題,開出具體的參考資料書目,合理分組,指導學生做好準備。
第二,討論中可能會出現跑題。冷場或者與主題毫不相干的題外話,這是討論的必經階段,教師應該合理地進行教學組織,避免跑題,使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達到真正有效的討論。
第三,討論中給足充分討論的時間,激發學生的思維,提高效率,深化討論的論題。
第四,討論后要及時總結。課堂討論結束后,教師要及時總結,指出討論組的優缺點,總結經驗和不足,每一次課堂討論都能讓學生有收獲,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第五,討論后要給予必不可少的獎勵。獎勵可以是口頭鼓勵,也可以是加分式的獎勵,總之必不可少,這能形成心理學上所說的正刺激,養成學生對課堂討論法的濃厚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蔣傳一.“課堂討論法”探求[J].語文學習,1989(1)
[2]林良夫.國外中小學教學中的“小組討論法”[J].外國中小學教育,1988(2)
[3]黃金錦.淺談“現代課堂討論教學法”[J].學周刊,2011(8)
【作者簡介】張 艷(1971— ),女,廣西南寧人,南寧職業技術學院講師。
(責編 盧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