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云飛 韋金亮
【摘 要】對籃球運動競技能力的概念進行界定,分析籃球運動競技能力的規律,并提出訓練籃球運動競技能力的路徑。
【關鍵詞】籃球運動 競技能力 訓練路徑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2C-0167-02
自1895年籃球運動傳入我國以來,我國籃球運動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并逐漸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運動項目之一。而隨著NBA在全球的影響越來越大,現代籃球運動呈多元化發展趨勢,歐洲籃球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美國籃球的霸主地位。中國籃球一度曾傲視亞洲,躋身世界前列,但伴隨著姚明、苗立杰等超級明星的退役,中國籃球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如今我國籃球在亞洲舞臺上,已經沒有任何優勢可言,努力提高自身競技能力乃當務之急。因此,本研究試對籃球運動競技能力的概念進行界定,分析籃球運動競技能力的規律,并提出訓練籃球運動競技能力的路徑。
一、籃球運動競技能力的本質屬性
競技能力概念在運動訓練學領域有著廣泛深入的討論,雖未達成共識,但對準確地把握競技能力的概念提供了有益的參考,筆者查閱了相關的文獻資料,對于競技能力概念的把握大致有以下幾種觀點。胡亦海、武傳鐘在《對抗項目競技能力層次要素特征的比較研究》中認為,競技能力的內涵和釋義包含三個方面:其一,競技能力是訓練和比賽所具備的能力;其二,競技能力是由若干能力要素構件組成的結構體系;其三,競技能力的反映應當具有鮮明的專項運動特征。其主要是依據競技能力的要素特征來揭示競技能力的層次要素對競技能力的影響程度。2000年版《體育科學詞典》對“競技能力”的定義:運動員的參賽能力,由體能、技能、戰術能力、運動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構成。訓練學專家徐本力教授認為競技能力是:運動員為在比賽中取得優異運動成績所必須具備的運動能力,是運動員體能、技能、戰術能力、智能、心理能力和思想作風能力的綜合體。
從上述對競技能力的定義來看,參賽是競技能力的鄰近屬概念。百科對于競技的定義為:比賽技藝,多指體育、網絡游戲比賽等。事實上,不管是什么技藝的比賽,參賽始終作為競技的前提,沒有參賽,一切競技都無從談起。因此,將參賽作為競技能力的屬概念是大家所認可的,關鍵的分歧在于對競技能力概念的劃分。邏輯學上對概念的劃分必須遵循:(1)子項和母項必須相稱;(2)各個子項必須相互排斥;(3)每次劃分只能根據一個標準。百科對于技術的解釋為:指人們利用現有事物形成新事物,或是改變現有事物功能、性能的方法。而戰術則解釋為:指導和進行戰斗的方法。顯然,技術和戰術的概念還是有明顯的區別,因此不可混為一談。徐本力教授將競技能力劃分為體能、技能、戰術能力、智能、心理能力和思想作風能力的綜合體。按照邏輯學對概念的劃分,心理能力和思想作風能力并未相互排斥,而且心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涵蓋了思想作風能力。因此,筆者認為,可將競技能力定義為:運動員參賽的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現形式和不同作用的體能、技能、戰術能力、運動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構成,并綜合地表現于專項競技的過程之中。
二、籃球運動的規律
規律是事物發展過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因此,籃球運動的規律可認為是籃球運動發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在對其表現形式的闡述中,孫民治認為,其包含集體性規律,對抗性規律,轉換性規律,動態性規律及統一性規律。李明達認為,將籃球運動規律分為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并揭示了籃球運動的特殊規律:進攻與防守對立統一規律、高度與速度均衡規律、準確與失誤轉化規律、規則與技戰術相互促進規律、技術與戰術協調關系。
籃球運動作為一項競技運動,它既包含了一般的運動規律也包含了專項運動規律。綜上所述,筆者將籃球運動專項的運動規律概括為:攻守平衡,準誤轉化,高速均衡、規則、技術、戰術互進,技戰術協調。
三、籃球運動競技能力訓練路徑
籃球運動理論與籃球運動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籃球運動本身具有很強的實戰性和操作性,因此可以認為,籃球理論是在伴隨著籃球運動的發展而逐步形成的。隨著籃球技戰術的不斷更新和突破,籃球理論在一定程度上明顯滯后于籃球運動本身,喪失了其對籃球運動的指導性。上文已將競技能力的子項劃分為:體能、技能、戰術能力、心理能力和運動智能。在對籃球本質、特征、規律的再認識的基礎上,筆者嘗試對籃球競技能力的子項進行剖析,以期揭示籃球運動的致勝因素。
(一)籃球運動體能訓練
運動員體能指運動員基本的運動能力,是運動員競技能力的重要構成部分。其發展水平是由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及運動素質的發展狀況決定的。籃球運動是一項對抗性非常突出的同場競技運動,強烈的對抗性貫穿于籃球運動競賽的始終。因此,在發展籃球運動員的體能時,應從籃球專項運動的實際需要出發,結合籃球的技術、戰術、心理能力和運動智能進行系統的訓練,著重發展籃球專項運動所需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韌和靈敏素質。
(二)籃球運動技能訓練
籃球技術是籃球比賽中運動員為了進攻與防守所采用的專門動作方法的總稱,體現了運動員在比賽攻守對抗情況下合理運用專門動作的能力。籃球是一項人球融合的競技體育運動,在發展籃球運動的技術時,必須將身體動作和控制支配球結合起來,注重攻守對抗的轉換。因此,在對抗的情況下發展籃球技術是籃球運動的必然要求,籃球運動員出色的技術通常表現為在強烈的攻守對抗中選擇籃球技術動作的組合,從而完成攻守。
(三)籃球運動戰術能力訓練
籃球戰術是籃球比賽中隊員和隊員之間有策略、有組織、有意識地協同運用技術進行攻守對抗的布陣行動,是以籃球技術為基礎,在一定的戰術指導思想和戰術意識支配下的集體攻守方法。在發展籃球戰術能力時,應立足于球隊的自身狀況和專項比賽的要求,充分調動運動員的積極主動性,發揮其身體和技術特長,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在實踐中不斷追求創新,逐步形成具有球隊特色的,相對完整的籃球戰術體系。
(四)籃球運動心理能力訓練
心理訓練是指有意識、有目的地對運動員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施加影響的過程,籃球心理訓練是適應現代化運動競賽的需要而運用發展起來的。現代籃球運動對抗越來越激烈,在雙方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勝負往往取決于心理能力的高低。心理能力的訓練應重視運動員的個體差異,與體能、技術、戰術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適當的配合情景模仿從而適應籃球運動競賽的變化,激烈的比賽中使運動員具有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五)籃球運動智能訓練
運動智能是指運動員以一般智能為基礎,運用包括體育運動理論在內的多學科知識,參加運動訓練和運動比賽的能力。籃球運動智能的開發離不開籃球相關學科知識的武裝,通過技能訓練與籃球相關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在訓練和比賽中積極的引導運動員理解、鞏固和運用知識,使知識和技能“智能化”,從而達到提高籃球運動智能的目的。
總之,籃球競技能力的提升是籃球訓練追求的目標。影響籃球競技能力的因素是多樣化的,應在把握競技能力本質屬性的基礎上,遵循籃球運動的規律,從而提升廣大籃球運動員的競技能力。
【參考文獻】
[1]胡亦海,武傳鐘.對抗項目競技能力層次要素特征的比較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9(2)
[2]袁偉民.體育科學詞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徐本力.運動訓練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0
[4]楊文軒,楊霞.體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覃云飛(1982— ),男,壯族,廣西來賓人,廣西體育高等專科學校體育與教育系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