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醫科大學晉祠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5)
在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目標規定者教育行為和人才評估的方向,高校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高級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向和重要標志,是高等護理教育的出發點和最終的歸宿,是確定教學計劃、課程體系以及教學內容的重要基礎。因此,在全新的歷史時期,需要我們進一步明確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因為這是高校護理專業教育質量提升的關鍵。現將新時期高校護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體系報告如下:
新的人才培養目標應該以患者為中心,做導以預防為主,促進患者病情恢復,減輕患者痛苦,對于不能治愈的患者照料到臨終。要重視患者不同患病階段的生活質量提升,提高患者健康理念,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強自我保健能力。新的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突破傳統高校護理專業課程體系,重視學生健康教育,提高學生預防疾病和干預疾病的能力。在課程體系設置過程中,應該廣泛的開設預防醫學、流行病醫學、健康醫學教育、康復護理、社區護理等專業課程。及時革新原來的教學模式,實行理論教學和臨床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臨床實踐是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驅動力,決定了人才發展方向,更是檢驗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唯一標準。臨床護理經驗和相關技能主要是從臨床實踐中獲得的,因此,在護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過程中,應該注重強化學生臨床實踐和見習的機會,做到早實踐,多機會。讓學生在具體的臨床實踐中掌握各種疾病的調查分析方法,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判斷疾病,學會用辨證施治的理念開展臨床護理。
高校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制定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醫療衛生服務課程設置需求。在現代臨床護理領域,護理要求注重以人為本,關心和重視患者的疾病情況和健康恢復,重視患者的權益和需求、人格和尊嚴,要不斷拓展護理工作的范圍,構建患者就醫治療的全過程護理,保證整個護理工作貫穿于患者整個治療過程。因此,對于高校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應該不僅僅涉及到綜合醫院的病房和急診,還應該涉及到診所、社區醫院、養老機構和家庭等各個領域,滿足社會大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需求。
首先,護理專業基礎知識。對于高校護理專業本科學生來說,通過四年或者五年學制的學習,應該掌握基本的護理學理論知識,并保證學生能夠充分掌握護理學科未來科學發展動態和發展目標;其次,醫學基礎中。護理學作為醫學系統中十分重要的基礎學科,在人才培養方面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礎醫學知識和臨床醫學知識,而且還應該掌握常見疾病和多發疾病基本診療常識和知識;最后,人文社科類知識。護理專業學生除了要具備專業知識之外,還應該具備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在日常學習過程中,要不斷加強政治學、心理學、法學、倫理道德、公共關系以及社會學等多學科知識的學習,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人的心理行為,更高效的和患者進行溝通,不斷增強學生職業道德意識和責任感,穩定學生專業思想,保證培養出來的人才真正成為高素質的護理人才。
首選,臨床護理能力。學生臨床護理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患者對服務工作的滿意程度,因此,在培養目標制定過程中,應該高度重視學生臨床護理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基礎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不斷強化學生技能,增加臨床實踐的機會;其次,專業能力。護理專業的學生除了從事臨床護理工作之外,還要能從事護理管理、護理科教等方面的工作。因此,在本科護理學生人才培養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專業發展能力,保證培養出來的人才不斷適應護理領域發展需求,為畢業生今后能夠從事專業工作奠定堅實基礎;最后,人際溝通能力。全新的護理模式下,要求護理人員不僅具備專業護理知識和操作技能,還應該具備良好的溝通和協調能力。因此,在課程體系設置上,應該在實踐環節增加模擬訓練,鍛煉學生的溝通協調能力,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注重培養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
首先,人文素質。人文素質是做好人文關懷工作的重要基礎。現代醫學領域,人文關懷已經成為現代醫院的重要標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深入學習和探討人文理念,提高學生人文素養,這樣才能保證護理工作的質量;其次,良好的心理素質。作為護理人員良好的心理素質對于解決護理問題十分重要。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和精神注意力,保證在任何環境下都能保持一個穩定的情緒;最后,強健的身體素質。工作中要求護理人員保持高度的精神注意力,如果身體素質不好,在執行重大任務時,很容易發生差錯。因此,護理人員必須注重日常營養均衡,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充足的睡眠,保證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