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都勻一中,貴州 都勻 558000)
高中地理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其包括的地理現象與規律都具有復雜性與抽象性的特點。為了提高高中地理課程教學效果,教師首先必須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創新教學方法,采用多媒體技術,充分激發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進而實現對學生多方面能力培養的目標。
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提高高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效果,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果在課程實踐教學過程中,師生沒有充分溝通,會嚴重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所以,在高中地理課程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要尊重學生的思維,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與人格,和藹的對待學生,倘若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出現犯錯的現象,教師不能用過激的語言與行為對待學生,要使學生對自己的錯誤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另外,在和學生溝通的過程中,教師應以長輩、朋友的身份溝通與交流,這不僅促使了師生關系更和諧,還可以使課堂教學氣氛更活躍[1]。因為傳統的高中地理課堂氣氛較沉悶,致使學生長時間都處在緊張的狀態下學習,這對地理課堂教學效果有不利的影響。所以,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可以使課堂教學氛圍更愉快,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進而切實達到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的目標。
長時間以來,由于我國的教育觀念中教師與學生都比較重視對數學、語文、英語的學習,常常將地理學科作為副科,而沒有投入較多的精力與時間,所以,其一般采取不重視的態度。致使地理學習停留在表面,而絕大部分地理教師過分注重邏輯性與理性思維,導致地理課氛圍較沉重,課堂積極性較低。地理教學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全方面的能力,觀察能力、應用能力等不可或缺。所以,必須對現階段的教學觀念及時的改變,教師與學生必須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與有效的目標,切實使地理學習具有較大的動力,進而使地理課程教學活動具有可行性。
傳統的課堂教學就是教師單純的傳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教師一般只注重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情況,而對學生是否理解了知識卻沒有充分的重視,此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長期發展存在嚴重的不利影響[3]。新課標下的地理學習目標,要求教師合理的引導學生,使學生切實體會到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樂趣,使學生在地理學習過程中充分開發智力,完善身心,培養不同方面的地理技能。教師應在課程教學中合理指導,營造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對于學生存在的疑惑給予充分的解答,促使高中地理課程教學效果的提高。
因為地理的涉及面較廣,分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個方面,自然地理包括氣候與水文等多方面因素,人文地理中包含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等不同因素,所以,對學生的全面分析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新課標要求教師除了要對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充分重視以外,還應該重視學生對基本規律的掌握、應用能力等的培養,對基本地理規律的掌握,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這也是新課標對地理課程學生的培養目標。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與判斷能力,可以更好的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具體生活問題,使地理課程成為實踐性較強的學科。
新課標要求高中地理教學不能僅局限于課堂,應走出課堂,使學生在具體實踐中對地理知識有深刻的理解。這要求教師不僅要教授理論知識,還應該加強對學生利用理論知識應用實踐的能力培養,可以在具體實踐中對地理知識充分的掌握。所以,教師不僅可以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進行模擬教學,使學生對地理知識有一個深刻與直觀的了解;還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實踐勘察、查閱資料等不同方式開展地理調查。例如,可以組織學生參觀本地區的博物館、對本地居民的遷移情況進行調查、勘察本地區的水污染情況等,還可以組織學生制作一些簡單的地理模型,如景區等。這樣的方式,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也有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更好的理解與掌握。
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有直接的影響,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與教學內容相結合,適當的設置情境教學,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全心投入到地理學習中,進而使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提高。
例如,在《熱力環流》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在授課前做實驗的方式,指導學生對本課程內容的學習。先用玻璃罩將事先準備好的一杯水與一盤沙子罩上,隨后采用燈光照射玻璃罩,并對玻璃罩的表面溫度進行測量,對沙子與水的變化密切觀察,同時,對其溫度的變化與差異情況密切觀察,點燃玻璃罩內的一根香,使學生對點燃后玻璃罩內的現象密切觀察,根據此實驗,學生可以積極踴躍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進而促使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
由于信息技術的不斷深入,多媒體技術在地理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多媒體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使學生可以更直觀、生動的理解教材內容。因為高中生處在思維轉變時期,所以,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好,而多媒體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充分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使學生可以對地質知識直接感受。另外,在課程教學以前,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精心備課,將教學素材充分準備,使課堂教學內容較豐富,其可以推動學生地理知識更好的學習。
例如,在學習《氣壓帶和風帶》的過程中,教師如能利用多媒體教學,通過多媒體將不同氣壓帶與風帶的形成過程、特點等向學生展示,使學生可以對其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教師利用多媒體中的動畫、顏色等多種效果,突出本課的重點與難點知識,使學生在腦海中對其留下深刻的印象,通過多媒體的應用,使學生可以對教學內容有更直觀的掌握。
由此可見,要想使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不斷提高,教師必須對課標下的教學方法不斷創新與探索,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應用多媒體技術,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對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進行有效培養,進而完成地理課堂教學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