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100193)毛正銀 周玲 李魯 仙陽 王萌 楊迪亞 范力
假劣中藥飲片大多涉及到經營企業、醫療單位、個體零售藥店及個體診所。其中基層經營、基層醫療單位不合格率最高。中藥飲片的質量情況也是隨著市場的發展而變化。前幾年的假藥是以貴重中藥材及中藥飲片為主,而近年來,假劣中藥飲片的出現不只是以貴重為主,而是以市場的需求情況而定。不合格中藥材及飲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以非藥材或他種藥材冒充。如:山慈菇假球莖與川貝母;大葉柴胡與柴胡;水半夏與半夏;土木香與木香;二色胡枝子與山豆根;土木香片與川牛膝;金蕎麥與土茯苓、云南石仙桃與金釵石斛;地參、蛹蟲草、北蟲草和有毒亞香冒充冬蟲夏草;木通與川木通、新疆貝母與川貝母、山豆根與北豆根、委陵菜與翻白草等。
1.2 摻假摻入他種藥材(滯銷或價格低的藥材),摻入非藥品。如:皂角刺帶有莖枝、穿山甲、紅花、制何首烏、山茱萸、蒲黃、血竭、車前子、豬苓、龍齒、西紅花、水蛭、地黃等。
1.3 采用化學或物理的方法,對中藥材進行處理,以達到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目的。①使用硫磺熏蒸,甲醛浸泡,消毒液漂洗,雙氧水浸泡等。如:百合、天麻、桔梗、黨參、當歸、板藍根、金銀花、生曬參、牡丹皮、白芍、桂圓肉、冬蟲夏草等。②用化工染料進行染色。如:石斛、丹參、蒲黃、何首烏、血竭、紅花、五味子、黃柏、朱砂等。③添加增重劑,如:水蛭、穿山甲、豬苓、紅花、白鮮皮、通草、全蝎、海金砂、沒藥、海龍、海馬等。這類摻入物多數為化工產品。如:硫酸鋇(加重粉)、硫酸鎂、硼砂、硼酸、面粉、沙土、黃沙、膠類等。
1.4 采收時間的影響 ①麻黃10月份采摘生物堿最高,但在9月份就采摘結束了。這樣造成中藥生物堿含量低;②枳殼在7月份果皮尚綠時采收比較好,但都在8月份果皮變黃時采收造成含量不符合藥典標準;③甘草在春季采收比較好,但都在初冬采收,造成含量不符合藥典標準。
1.5 產地環境的影響 ①如補骨脂(云南產地)比進口(緬甸)含量高;②紫草國產(新疆)定性和定量鑒別優于進口(巴基斯坦);③仙茅國產(四川)含量優于進口(緬甸);④環境污染:海螵蛸鉛超標;珍珠砷超標。
1.6 藥渣回收:如甘草、丹參、豬苓、川貝母、葛根、連翹等經提取后回收藥渣,再重新烘干,其含量就達不到要求,甚至是沒有有效成分。目前這類現象存在較普遍,危害極大,這些摻假使雜的中藥飲片輕者失去療效,重者危害人民身體健康,對人體造成危害。嚴重危害中醫藥的發展。
1.7 中成藥的初加工因素 ①延胡索在沸水中煮的時間過長,造成含量不符合藥典標準;②地黃:烘焙時溫度過高或時間過長,造成地黃斷面中空,含量不符合藥典標準;③天麻:藥典規定該產品工藝為蒸制,但是多為煮,造成藥物有效物含量不符合藥典規定。
2.1 波動性及流向 假劣中藥飲片避開檢查熱點,并向需求量大的或區域管理差的地區流動。
2.2 制作的速成性 假劣中藥飲片常常以低規格冒充高規格;此外,緊俏藥品中隨時就會出現假劣產品。
2.3 藥品作用的非致命性 假劣中藥飲片多數用低價藥品冒充高價藥品,用無毒副作用的非藥品冒充藥品。
3.1 人才問題 中藥行業人才嚴重匱乏。相關的單位、部門缺乏有知識、有能力、有責任心的高素質專業人員。現在個別生產、經營、醫療單位只重視利潤不重視藥品質量,特別是中藥飲片質量;需要進一步提高監管稽查人員專業素質,才能擊中問題要害,有的放矢。
3.2 只重視真偽不重視優劣 很多經營、醫療單位生產、加工炮制工藝落后,炮制不符合要求,以生代制現象多見,嚴重影響到中藥飲片的臨床療效。對于達不到藥品生產質量要求的企業要督促整改,規范其生產工藝及流程。對于情節嚴重,故意作假的生產企業要取消其生產資格,從生產源頭控制中藥材質量。
3.3 稽查監管不嚴以致假劣中藥流入市場,這是假劣中藥飲片流行于市場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加大稽查力度,發現假藥從嚴查處,使造假者無處立足,凈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