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農業科技新成果推介(二)
1條銹免疫、高產、優質專用小麥——蓉麥2號
1.1成果單位
成都市農林科學院。
1.2品種簡介
蓉麥2號系1993年從中科院生物所引進的抗銹性材料53283(抗源來自川農87085)以及從中科院棉花所引進的90M776(抗源來自墨西哥)進行常規雜交選育而成。2003年10月通過四川省品種審定,同時列為四川省重點推廣品種。
該品種春性中熟,全生育期187d。幼苗直立,上林率高,株高95cm,莖稈粗壯抗倒。旗葉直立,成熟落黃好。穗長方形,黑長芒,白殼,穗數22.0萬/667m2,每穗結實小穗數20~22,穗粒數50~60粒,千粒重42.0g,粒紅色,橢圓,充實飽滿,半角質。2002年經省區試統一品質測試,含蛋白質15%、濕面筋41.8%、容重785g/L、沉淀值30mL,綜合評價值46分,位居A組(畢業組)第二,是優質面條、饅頭專用小麥。2003年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為條銹免疫,白粉病免疫,中感赤霉。
參加2001~2002年度四川省區試,兩年21點次平均單產339.4kg/667m2,比常年對照增產16.71%,增產點占試驗點總數的80.9%,其中2002年位居省區試A組(畢業組)第二名。2003年度參加生產試驗,平均單產329.8kg/667m2,較對照川麥107增產10.1%,點點增產。
1.3適用范圍
適合四川各地及類似地區中上等肥力地種植,尤其是條銹重發區,可確保豐產、穩產。
2豇豆新品種——成豇七號
2.1成果單位
成都市農林科學院園藝所。
2.2品種簡介
“成豇七號”為成都市農林科學院園藝研究所
(原成都市第一農科所)豇豆課題組最新育成的早熟豇豆新品種,是四川省“十一五”蔬菜育種攻關最新成果,被國家科技部列為重點成果推廣計劃。
該品種極早熟,春播到始收約50d,比“之豇28-2”提早7~10d。株高3.5~4m,葉片中等偏小,深綠色;花冠紫色,中等大小;分枝性弱,主蔓結莢,第一花序著生3~4節;每花序2~3對莢,嫩莢淺綠色,長60~65cm,莢條順直,不扭曲,耐老,商品性好,品質優;種子褐色;抗根腐病、白粉病,耐低溫、較耐貧瘠。一般單產可達2000kg/667m2。
2.3適用范圍
適應種植區域廣,全國豇豆產區均可種植。是適合早春保護地和露地春夏秋季栽培的全能豇豆品種。
3蓉雜茄3號
3.1成果單位
成都市農林科學院。
3.2品種簡介
茄子株型直立,生長勢強,株高0.8m,開展度0.6m,莖黑紫色,葉片長卵形,葉柄及葉脈淺紫色,果實棒狀,縱長25cm左右,橫徑6.0cm,果皮紫色。單果重240g左右。產量約3600kg/667m2。
該品種極早熟,從定植到始收42d左右,比本地早熟茄良種“三月茄”略早,植株抗病抗逆性好,單株結果多,果肉細嫩,商品性好。
3.3適用范圍
全國茄子生產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