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賢群
(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富世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四川富順 643200)
自貢畜牧產業發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思考
袁賢群
(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富世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四川富順 643200)
現代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中,突飛猛進的自貢畜牧業“挑起大梁”,支柱地位加強。確保這顆常青樹一路走好,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思路,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文章結合日常工作實踐,探索自貢畜牧產業發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務必做到:優化產業環境;扶持龍頭企業;探索現代畜牧業投入機制;推行農牧結合、種養結合的養殖模式;打造無公害產品形象等等,要點性知識以供參考和借鑒。
畜牧;產業;形象
從2010年到2014年,自貢畜牧業的4年征程,猶如跨欄跑道上的健將,不斷精確躍過重重障礙,向著現代畜牧業彼岸沖鋒:2014年全市畜牧業總產值將達到80億元,農民人均畜牧業現金收入達到2300元,占農民家庭經營性現金收入的60%。
在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突飛猛進的自貢畜牧業 “挑起大梁”,支柱地位加強。
近年來,自貢市委、市政府深化農村改革,認真貫徹落實《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試點加快建設現代畜牧經濟強省的意見》,走“產村相融,成片推進,種養結合,畜牧優先”的發展路子,實施全產業鏈經營戰略,不斷創新發展機制,深化現代畜牧業建設。
畜牧業發展方式實現根本轉變,數量、質量和效益實現同步增長——成為全省現代畜牧業的一塊“新高地”,自貢名副其實。
這些年,自貢市推廣科技實用技術,轉變生產經營方式,引導富余勞動力進城務工就業,組織從事二、三產業,實現多渠道增收,有力促進了傳統畜牧業向規模化養殖、集約化經營的現代生態畜牧業發展方式轉變。現代集約化生態畜牧業的發展,經增加草地生產系統高能量的投入獲得高產出,隨即而來的環境污染問題、能源浪費問題、化學物質殘留問題等等,都引起社會各基層的普遍重視。根據先進地市畜牧業集約化發展的經驗教訓,畜牧業集約化發展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之路,注意協調好生態與發展之間的關系,不單單兼顧當前畜牧經濟發展,而且能為后代子孫著想,為未來發展創造更好的發展條件。切忌,不能走先浪費,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不能吃祖宗的飯而斷子孫的路。總之,自貢市本地集約化畜牧業的發展,必將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將成為本地牧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更將成為農牧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3.1 優化產業環境
優化畜牧產業環境,不能僅停留在紙面上。在優化畜牧產業環境方面,務必提前設計合理的農業、畜牧、合作社直接服務產業的規則,并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
3.2 扶持龍頭企業
現代畜牧業發展,商品化程度更高,產品競爭力更強。由此,建議著力扶持發展龍頭企業、新型農民經營主體,完善流通體系,全力打通全產業鏈各環節,全面推行“龍頭企業+專合社+基地+規模養殖戶”和“農餐結合”的產業化經營模式。現如今,為把農村養殖散戶帶入市場,自貢大力發展各類畜牧專合組織149個。比如,自貢市四海養雞專業合作社,不僅在本市建設核心生產基地,還在海南省建設了3個蛋雞養殖分場,參與社員近2000個。
3.3 探索現代畜牧業投入機制
只有創新機制體制,才能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實現良性互動,才能使現代畜牧業發展有持續的動力之源。積極探索農民以“土地入股”、“財政投入折股”、“保底分紅”等投入新機制,引領廣大農民參與到現代畜牧業發展中來,形成了以財政投入為導向,農民、工商資本投入為主體,社會資本為補充的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的現代畜牧業投入機制。
3.4 推行農牧結合、種養結合的養殖模式
自貢市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為推廣實施農牧結合、種養結合的養殖模式,提供了諸多便利條件。如畜牧小區采用“豬-沼-茶”模式,干糞發酵用于茶園、林地,養殖業與種植業充分結合,形成生態循環系統;充分利用時間、空間差以及水、熱、光等自然生態的物質和能量資源實現農牧結合,地上種植果樹、農作物,養殖牛、羊、兔、蚯蚓等;地上空間養雞、鴿、鵪鶉;動物糞便養魚;動物糞、農作物秸稈又可進入沼氣池產生沼氣,用于做飯、照明;沼液又可用于養魚種田,沼渣做農田有機肥料等。這樣不僅充分利用了山林與空閑地,增加了豬禽肉的品質和風味,提高了產品的收購價格;還可以減少肥料的投入,增加種植業的收入,促進林業生產,改善生態環境--這種農林牧一體化開發的生態型養殖模式,可以促進農業結構調整,真正實現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3.5 打造無公害產品形象
自貢畜牧產業發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務必突出畜牧無害化標準生產的理念。將標準化生產,作為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拓寬市場銷售渠道、增加農牧經濟收益的重要手段,而做到常年去抓。在此,一是狠抓無公害畜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建設。二是積極開展無公害畜禽產品產地認證工作,對畜牧企業的生產管理不斷進行規范,保證其產品達到無公害要求。在此基礎上,積極幫助企業進行無公害畜產品產地認證。三是積極開展畜產品市場準入,幫助養殖場取得市場準入資格,并對進入市場的種畜、飼料、獸藥、疫苗等加強管理,防止不合格產品進入銷售領域。
[1] 鄭久坤,謝俊龍.安徽省畜牧技術推廣機構建設情況[J].中國畜牧業,2016,(18):43-46.
[2] 向俊鋒,廖志敏.“蜀宣花牛”引領宣漢縣畜牧產業“牛”起來[J].四川農業與農機,2016,(5):54-55.
[3] 遼源市圍繞“三農”工作服務全市經濟發展[J].吉林農業,2016,(21):98.